我爹是袁绍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我爹是袁绍第80部分阅读
    恩,二来为自己庆幸;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袁买既然能够厚买葬审配,那么对于他们这些活着的袁绍老臣,想来也不会刻薄到哪里去吧?

    袁买对于众幕僚的表态很满意,能够感觉的到,人心正在一步步的归附,众望所归之日,便是自己成为河北霸主之时,扫了陈琳一眼:“陈孔璋,你长于辞赋,精于礼仪,厚葬审配的事情就交给你办理了,即刻返回邺城去吧,不必随军了!”

    “诺,琳领命!”

    陈琳拱手领命,拨转马头,带了几个随从,打马返回邺城去了。

    看到袁买镇定自若的安排,却没有对自己青睐有加,站在马前的司马懿额头再次冒汗,真没想到啊,自己在这位年轻的诸侯眼中竟然如此的无足轻重,简直如同鸿毛一般,可有可无……

    想到这里的时候,司马懿有些后悔。

    早知如此,自己就不该轻易答应沮授的邀请,应该在家里再装年的病,静观时局的变化好了。倘若自己有天命,早晚必成大事;倘若上苍不眷恋自己,便做个与世无争的百姓,耕田种地,享受齐人之乐也胜过这般被人忽视,这种感觉实在让人不爽。

    “袁使君,你的手里还有一封书信呢!”

    司马懿抬起胳膊,用衣衫擦拭了下额头的汗珠,轻声提醒马上的袁买。

    那是沮授写给袁买的推荐书,在书信中极力的推荐司马懿,说他有王佐之才,如同管仲再世,姜尚重生,请袁买务必要重用他。这封推荐书加上文书都被司马懿一起交到了袁买手中,只是这厮攥在手里,仿佛忘了一般。

    司马懿失落的站在“穿云乌骓”前面,仿佛觉得这匹漂亮的战马,眼神之中都带着嘲笑之意。这让司马懿心中的惭愧实在无法形容。

    早知袁买能够这么强势崛起,在他刚刚拿下河内的时候自己就该答应他的招募,出仕辅佐他;那时候他还只是一个杂号将军,手底下人才匮乏,手中的地盘也仅仅只有河内一块弹丸之地,倘若那时候自己不是眼高于顶,抱定了观望态度的话,想来此刻自己已经是并州军团的元勋了吧?

    “唉……棋差一招,目光真是短浅!”司马懿在心底叹息一声。

    自责的同时,心中更是有些不忿,与其说是自己判断失误的话,还不如说袁买的表现实在太匪夷所思了,从一郡之地发展到雄霸一州,这本来是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纵然是身怀韬略,有经天纬地之才,只怕也需要个三年五载,而袁买仅仅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已经占据了整个并州,另外再加上司州的河内、河东、平阳三郡,如今又夺得了半个冀州;这样的表现已经不仅仅是天纵奇才所能形容的了!

    虽然袁买轻松获得并州的原因,因为是袁绍的儿子,得以坐享其成;但拿下司州三郡,组建了十几万人的并州军团,却是实打实的拼出来的;如今再次夺得冀州一半土地,也是靠着平时积累的口碑,再以谋略辅佐,方才有今日之成就,如果称作为运气的话还不如称之为“天命”。

    “嗯,看起来这家伙有天命辅佐,倒是我之前小瞧他了!”

    司马懿依仗着颈部修长,在低着头的时候悄悄的瞥了袁买一眼,心中不自觉地生出了一丝钦佩之意。在心头喃喃自语了一句。

    “手中尚有书信,我自然知道!”

    袁买云淡风轻的答应了司马懿一声,这才把书信缓缓拆开,慢慢观看了起来。只见果然不出自己所料,这封书信真的就是沮授写的推荐信,向自己极力推荐司马懿。不由得在心中一笑,这司马懿到底是沉不住气了,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可以隐忍一时,但看到天下大势风起云涌,难免就会按捺不住蠢蠢欲动的野望。

    如果认为司马懿是被沮授劝服的,袁买认为这并不准确,更重要的因素极有可能是自己拿下了邺城,成为了河北最强势的军阀,司马懿觉得自己有希望成就大事,所以才会出山辅佐自己,要不然,以这厮的狡诈,那会这么容易卖沮授面子,只是借坡下驴而已。

    “你真的有公与先生说的这么厉害?”袁买看完书信,笑眯眯的收了,盯着司马懿问道。

    若是按照司马懿本来的盘算,此刻听了袁买的问题,少不得夸口一番,为自己谋取一个重要职位,但被袁买这么一折腾,心中的底气已经不足,略作沉思,随即拱手道:“小人粗通韬略而已,没有看过沮授大人在书信中如何写的,因此不敢妄言。”

    袁买一副饶有兴致的样子,问道:“既然你粗通韬略,那你就帮本牧分析一下,以我现在所处的局面,下一步的战略该如何规划?”

    听了袁买的问题,司马懿长舒一口气,自己的机会总算来了,急忙耸耸肩,皱皱眉头,肃声道:“以草民愚见,使君当前最要紧的是扫清河北,趁着曹操官渡受损,元气尚未恢复之时,以狂风扫落叶之时,将冀、青、幽三州之地握于掌中,积蓄实力,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袁买点点头,对于司马懿的回答并不满意,他的这一席话远远没有高屋建瓴的感觉,只要是个稍微有些头脑的谋士,都能够得出司马懿这样的结论,这样的战略规划还不足以显示出司马懿过人之处。

    “然后呢?”袁买摸了把下颌越来越浓密的胡须,继续追问。

    司马懿小心翼翼的回答道:“以草民愚见,中原的曹操兵精粮足,一时之间难以图之,平定了北方四州之后,应当避其锋芒,采取迂回之策。先向西扫灭雍、凉,然后南下巴蜀,此两地宗主暗弱,想来比攻取中原容易的多。拿下益州、雍凉二地之后,再顺江南下,借助地利平定荆州,再图东吴,最后把实力最强的曹操包裹在中间,如此,或许可以早日问鼎天下!”

    “好,不错!”

    听了司马懿的分析,袁买忍不住击节称赞。且不说司马懿的策略是否能够成功,但高瞻远瞩的目光却已经表现了出来,他的这一番论调,与后来的元朝绕道巴蜀灭南宋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席话足以与诸葛亮在茅庐里的三分之策相提并论。看起来,司马懿的确是与诸葛亮同等水平的谋略家,能够得到这样的人才辅佐,大业可期。(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q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qn阅读。)9

    第二百九十八章 胜负赌一局,成败由天命

    袁谭与袁尚联军攻打馆陶之意不在于夺城,而在于逼迫袁买迎战。

    兄弟二人深知邺城城高墙厚,万一袁买据城死守打持久战,凭他们兄弟二人的疲惫之师,想要夺回邺城无异于痴人说梦。

    这日清晨,袁氏兄弟各派八千人马佯攻馆陶,一时间城下箭雨纷飞,杀声震天。太守韩范亲自登上城头,指挥军民作战,一面再次派遣斥候快马出城,向邺城求援。

    “太守大人快看,西方来救兵了!”

    斥候刚刚出城,城墙上眼尖的哨兵就发现西方烟尘滚滚,杀来一支万余人的队伍,打着“赵”字旗号,阵列整齐,甲胄分明,排成矩形方针,逶迤而来。

    韩范大喜过望,抚须笑道:“来的必然是袁并州麾下的大将赵子龙,援兵既至,馆陶之围数日可解!”

    听说并州援军来到馆陶,袁谭派遣部将汪昭率领一万人,袁尚派遣部将朱褒率领一万人联合迎战,暂时先试探下并州军的战斗力,再做打算。

    汪昭和朱褒领了军命,率军向西迎战,与并州军相隔百十丈的时候射住阵脚,遥向对峙。

    汪昭手提大斧,率向出列叫阵:“吾乃袁青州麾下大将汪昭,谁敢出来与我一决雌雄?若是不敢,趁早放下兵器归降,饶尔等不死。只杀小儿袁买一人!”

    赵云也不搭话,拍马舞枪出阵迎战。

    战有五六回合。赵云卖个破绽,一枪将汪昭刺于马下,登时毙命。

    朱褒并不觉得赵云厉害。而认为是汪昭太垃圾。挥舞手中大砍刀杀出阵来:“敌将休要猖狂,认识临淄朱褒乎?”

    “我管你是谁,来一个杀一个,来一对杀一双,引颈就戮就是了!”

    赵云蔑视的一笑,催马向前,挥舞着手中户头银枪和朱褒战在一起。

    这朱褒语气虽大。本事比汪昭还要稀松,战无三合。被赵云轻舒猿臂生擒了过来。拨马归阵将朱褒丢在马下,喝令随从绑了,“给我捆了,交给主公处置!”

    两员主将一死一被擒。二袁的联军顿时阵脚大乱。赵云长枪一招,一万并州军漫山遍野的掩杀过去,只杀得冀州兵和青州兵丢盔弃甲,死伤无数。两万多人的队伍折损了将近三分之一。

    听说汪昭授首、朱褒被擒,二袁兄弟大惊,方才知道袁买手下卧虎藏龙,不可小觑。急忙点起精锐士卒接应败兵。双方一场混战,各自鸣金收兵。

    看到并州军士气旺盛,光赵云的前锋部队就难以阻挡。逄纪和郭图一起建议,退兵二十里选择开阔地形,再与袁买争锋。袁谭、袁尚从之。传令拔营后退,馆陶之围遂解。

    次日,袁买率领四万大军兵临城下,太守韩范和赵云一起来参拜。

    “子龙连斩敌将,震慑二袁联军;韩太守固守城池,保疆卫土。俱是大功一件,有赏!”

    袁买稳坐中军帅帐。命令左右重赏赵云和韩范。又命刀斧手砍了朱褒,借他的脑袋祭旗。又名司马懿修书一封,派人送往二十里外的二袁大营,约他们明日午时一决雌雄。

    二袁手下的武将都是一些不入流的角色,袁买就怕袁谭和袁尚不敢打,躲在城里深沟高垒,强行攻城伤亡巨大。真要是拉到野外来决战,凭自己手将士的能力绝对可以获得碾压性的优势。

    两个时辰之后,使者来报:“袁谭、袁尚已经接了战书,相约明日在武坡一决胜负!”

    袁买伸手抚摸了下稀疏的胡须,对众将道:“既然袁谭、袁尚接了战书,诸位将军今夜好生修养,养足了精神明天杀二袁联军个片甲不留,扬我军威,奠定我们并州军在河北的霸主优势。”

    众武将以赵云、张辔祝黄鸨罅烀骸敖髯裰鞴愿溃裢硌钊瘢魈焐奔健3嗔銎撞涣簦 ?br />

    众将退走后,司马懿求见,进了帅帐后开门见山的禀明来意:“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二袁痛快接了战书,只怕此中有诈,今夜当谨防联军劫营。”

    司马懿有多大的本事,袁买比谁都清楚,这可是整个三国时代数一数二的佼佼者,论用兵能力,能超过司马懿的寥寥无几。难得司马懿主动献策,袁买当然要重视。

    “嗯,仲达所言有理,虽然袁谭、袁尚都是无谋之辈,但逄纪和郭图还是有些谋略的,我军从邺城跋涉两百里远来,联军必然欺我疲惫。明里答应决战,今夜很有可能前来劫营!”袁买抚须赞赏,又道:“难得仲达如此用心,今夜若是被你言中,明日必然擢升你为参军。”

    司马懿拱手称谢:“多谢主公厚爱,懿愿效犬马之劳。懿愿意立下军令状,今夜联军必来劫营,若是害得三军徒劳无功,愿受军法处置!”

    “哦……你果真有如此把握?”

    知道司马懿有本事,但袁买却没想到这家伙如此胸有成竹。你这样拍着胸脯打包票,和赌博有什么两样?你就敢保证联军真的会来劫营?

    “有趣!”袁买击掌叫好,“难得仲达如此胸有成竹,既然你敢立下军令状,我就敢向你许诺,若是联军今夜来袭,我就破格擢升你为主薄。”|

    参军相当于后世部队里的参谋,一个将军身边参谋多了去了。就像这次跟在袁买身边的濮阳兴、陈震、令狐邵等杂牌谋士,全部都有参军的职位,除了提供参考意见之外,并没有什么实权。而主薄就不一样了,类似于后来的政府秘书长,职位比参军高了一大截不说,手中也有实权。

    司马懿装了两年的病,为的就是能够找到一个有实力的君主,谋求一个飞黄腾达的机会,他可不想和这些庸碌之辈并列,所以他决定赌一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胜则一鸣惊人,败了,跑路就是了……

    司马懿之所以胆敢破釜沉舟的赌一局,早就盘算好了后路。倘若今晚联军不来劫营,自己就悄悄的跑路开溜,反正袁买不重用自己,与其碌碌无为的做个参军,不如豁出一切赌一局。

    至于自己跑了之后,袁买会不会拿自己的家人问罪?司马懿一点都不担心。

    其一,自己的兄长司马朗和兄弟司马孚这两年表现的都不错,一个担任平阳君丞、一个做了县令,袁买手中的地盘不断的扩大,正是用人之际。就算自己犯了罪,袁买也未必会兴师动众的问罪于整个司马家族。

    其二,袁买现在正和袁谭、袁尚争夺袁绍的继承权,需要收买民心,必须摆出一副仁义君主的模样。在这种前提之下,就算自己跑路了,他也未必会对司马家兴师问罪,因为那样得不偿失。

    正是出于以上考虑,所以司马懿才有恃无恐的提出了要立军令状,用一个屁都算不上的参军换来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怎么想都划算!

    “懿愿立下军令状,若是联军不来劫营,愿受军法处置。”司马懿拱手施礼,请袁买赐自己笔墨,当场立下军令状。

    其实袁买也有自己的盘算,在他的心里还是非常器重司马懿的。先前故意冷落他,一是恼怒他装了两年的病,二是为了杀杀他的锐气,让他知道年轻的并州牧绝对不是好惹的。

    但在袁买的心里,又害怕司马懿因为自己的冷落而偷偷开溜,就像几百年前的韩信在楚霸王手下不受重用,转投刘邦那样。项羽是个武夫,不识人才还情有可原,自己作为穿越者,倘若犯下这样的错误,那绝对是不能饶恕的!

    真正会用人的枭雄,应当懂得刚柔并济的道理,应该会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吃的手段。先前自己已经打了司马懿的巴掌,现在是该拿出一颗甜枣哄哄司马懿的时候了。

    因此,这几天袁买一直在琢磨着找机会擢升一下司马懿的官职,既然今天司马懿心血来潮的要立下军令状,袁买决定成全他。

    “来人,去把徐元直、令狐邵、陈震、濮阳兴等人全部招来,我要让他们见证一下司马仲达立军令状的事情。”

    袁买命令传令兵去把所有的文官招来,让他们亲眼看看司马懿立下军令状的壮举,这样将来自己提拔司马懿的时候,这些人就无话可说了。毕竟,如果论资排辈,把年轻的司马懿提到这些老资格头上,谁都会有情绪。立下军令状之后,这些人就无话可说,你要有胆子你也可以这样做,没胆子就老老实实的闭上嘴巴。

    听说新来的司马懿要立军令状,赌今天晚上联军前来劫营,众文官俱都哂笑而来。一个个在心里说,你是参军,想要提出参谋意见,尽管说就是了,对错都没有大碍,毕竟参军就是提建议的,谁都不能保证一定准确,可是你却偏偏要立下军令状,这可就是自讨苦吃了。

    其实,在徐庶的眼里并没有太重视司马懿,以为只是一个恃才傲物的书生,没想到他竟然敢这样玩,不由得刮目相看,劝谏道:“仲达,联军今晚来劫营不无可能,但谁又敢保证一定会来?小心提防是应该的,立下军令状我看就不必了吧,军中可是无戏言!”

    司马懿拱手道谢:“多谢元直大人的美意,但懿敢保证今晚联军必来劫营,若是不准,愿领军法处置!”

    司马懿说完,提起笔墨,龙飞凤舞的立下了一张军令状。袁买立即召集众将,做出了部署,提防二袁深夜劫营。

    ps:从今天起恢复更新,求订阅支持!已经90万字了,怎么着也得把这本数写完。(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九章 是兄弟还是仇人

    时值八月,秋风萧瑟,落叶簌簌,明月皎洁。

    三更时分,果然有一支近万人的队伍悄悄的摸向并州军大营。

    果然不出司马懿所料,来的正是冀、青联军。在郭图和逄纪的极力建议下,袁谭和袁尚决定趁着并州军远来疲惫之际发动夜袭,各自挑选了五千最精锐的士卒,人缄口马摘铃,悄悄的摸向了并州军大营。

    冀州军由袁尚的爱将陈桓统帅,青州军则由老资格武将蒋义渠率领,经过一个时辰的急行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