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姐姐:姐弟恋剖析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我爱你,姐姐:姐弟恋剖析第9部分阅读
    发现,他根本不值得你爱。

    姐弟恋操作手册

    姐弟恋定义:  男女相爱,女子的年龄长于男子。  姐弟恋在中国之现状:  中国是个经历了长期封建社会的国家,其文化氛围中有着很深厚的农耕文化特点。男尊女卑的思想十分严重,土地意识强烈,思想僵化。在中国有个十分有意思的现象,中国的文化中看重男性的地位,鼓吹“夫唱妇随”、“男主外,女主内”等等,男人当家掌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国外的评论则认为中国是个女性化的国家。中国的男性聪明但缺少思想。能掌握复杂的技术,但却表现为没有头脑。既温和又乖顺——那是指他们在接受道理和教诲上。另外,中国人的“动物欲强烈”,在性格中天然的不安定因素很重。中国有句话叫男人有钱就变坏。就是这个道理的演绎。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姐弟恋的生存空间自然狭小,因为姐弟恋会被认为是男性吃亏,女人占便宜,这当然会激起一些大男人的强烈不满。  姐弟恋操作守则:  1、当事人双方真诚相爱;  2、在压力较大的环境中的情侣,至少一方的能力应该很强;  3、双方相互支撑、相互理解、相互鼓励、相互信任、相互欣赏;  4、彼此以诚相代、相互忠诚、不记过去、展望未来,尤其男性要注意这个问题;  5、女方应放下面子,多积极主动地和男方接触,努力营造气氛,毕竟你叫姐姐,他找你也是图你的成熟;实际上姐弟恋对女方的要求较男性要高,不是说简单实际的工作能力,而是心理承受能力和处理事情的技巧。何时扮演姐姐,何时扮演妹妹,这中间技巧有研究。要多接触,多找共同发展的方向,要学会避免分裂和消除猜疑,应该多积累,用实际的东西来捍卫爱情这娇贵的事物。  6、男方则应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挣钱的本事。尤其是姐姐的条件好于男方时。这是为了获得自信。当然在美国已经有了大量的居家丈夫,实在自己能力有限则要能够放下架子,听候女方安排。

    与弟弟相处的小贴士

    恰当的年龄比例,是幸福生活和长久相爱的保障。当然,真爱无辜,所以我绝不会随随便便地对任何一段爱情下一些无谓的断言,倒是想给坠入情网的女孩们出几个小点子(掌握些技巧不是可以有备无患嘛)。即使由于个人处境的不同,这些小点子你未必用得上,想来也必能体会到我们“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良苦用心吧?  1、 别老想着自己的年龄,该撒娇时就撒娇。  特别禁忌:自然即可,切勿强装15岁,会让人有毛骨悚然之感。  2、让他感觉到你的独立,这与撒娇并不矛盾。  3、调动身体语言,不一定只有嘴巴才能表达“我爱你”的意思。  特别禁忌:过于轻佻会让他误以为你精于此道。  4、点菜时,替他的荷包考虑一下。  特别禁忌:在还不是太熟悉的情况下,不要坚持由你买单。  5、在偶然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亲自下一次厨,如果不精于厨艺,给他下碗面条也行。  特别禁忌:别让他产生被服侍的优越感,过早扮演任劳任怨的童养媳角色。  6、在他因颓丧而酗酒的时候夺下他的杯子,提醒他你的存在。  特别禁忌:把酒泼在他脸上,并借机发挥你絮絮叨叨的女性特长。  7、在他有了成绩的时候多多鼓励。  特别禁忌:不要夸大其词以助长他的自高自大。

    姐弟恋是有条件的

    以我的观察,“姐弟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有幸福的,也有不幸福的。因为要想成功和幸福,是有一定条件的。  第一,两个人的心理年龄要相近,心理年龄相近,则志趣相投,这样就有共同语言和共同追求,自然能走到一起,而且长久;  第二,男方是依赖型的,性格优柔寡断,凡事拿不定主意,而女方阅历广,人生经验丰富,与男方形成互补;  第三,双方虽然年龄有差距,但从外貌看差距很小,即女方长得显年轻,或男方长得显老,这样双方不会感到外界的压力,则不会有什么问题。  以上3个条件,只要满足其中之一,“姐弟恋”的成功和幸福就可成为现实。当然,如果满足某两个条件,如第一和第三,或第二和第三,更为成功和幸福增加了保险系数。

    压力和幸福是成正比的

    我是在离婚一年后遇见王宾的。那天,他来为我们科研室安装局域网。几次接触后,他明显地对我特别热情,而我也越来越喜欢这个干净明朗的大男孩。他身上那种对工作的专注、对人的坦诚和我的初恋男友特别像。有人说,初恋会影响一个人的择偶倾向,我当时不信,因为我的前夫完全不是那一型,但见到王宾之后我信了,我甚至忽然明白了我为什么会离婚。  真正的爱情来了的时候,总是让人很快就沉迷进去。相处一年后,他就问我,愿不愿意嫁给他,考虑到年龄差距和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我没有答应,但他锲而不舍。我被他感动了,终于决定再试一次婚姻。  因为有过一次失败的前例,和他在一起后,我特别注意保持独立的心境。虽然他有什么事总是最先找我商量,但我遇到什么问题时,都尽量自己处理。在感情上我爱他,但不依赖他。正因为如此,他说与我相爱没有压力。我享受着属于自己的爱情,直到去年年底。  去年12月,我大病了一场。一个月后虽然痊愈,但痊愈后身体发胖、脸色发暗、皱纹增多……麻烦接踵而来,工作也因为一场大病而不得不重新开始。而他这几年已从一个懵懂的大男孩成长为一个男人,心智上也成熟多了,常常是他在开导我,而不是像我们最初相处时那样。我开始有了心理负担,不是怕他抛弃我,而是觉得委屈了他,我总在想,我不能带着他成长了,也许是他的善良和责任感使他不愿意离开我,他还爱我吗?这种心理障碍让我一度很沮丧。  朋友建议我求助于心理医生,我去了。和心理医生谈过几次,我慢慢想通了。爱不就是两个人相互扶持,一起慢慢变老吗?谁给谁带来成长,并不重要。付出总有回报,或早或晚。  现在如果有人问我“姐弟恋”好不好,我会告诉他:“就像风险和机遇总是并存相同,姐弟恋中相爱的人曾经承受了多少压力,就会获得多少的幸福。”

    领养男人

    记得几年前看过的一期《实话实说》。嘉宾是一位男性,据说现时正属居家性质。他说自己原来开着一个公司,因为运作不得当,资金出现问题,一连几个月无法兑现员工的薪水。一天,员工们忍无可忍,在一个有点胆气的员工带领下,大家冲进他的办公室,要求给个说法,他是如何答复的已记不大清,就记得最后他被一个员工撸了个嘴巴子,然后,他捂着这边脸回家。他老婆问他出啥事了,他哭着说:“员工们打我,因为没钱给他们发工资……”  他老婆半天没说话,后来,近似自言自语说了一句:“最近看到一条科技新闻,说男人带的孩子更聪明些。”这之后,他和老婆互换了位置。他老婆接替他的工作后,据说把公司打理得蒸 蒸日上,而他呢,自然就开始了带孩子的生涯,孩子到底有否更聪明却不知晓,但听说父子俩在家也其乐融融,他领着孩子收拾屋子外加做饭,把家整理得井井有条。最后,他颇感慨地说:“现在有许多女强人老说找不到合适的男人可嫁,与其千辛万苦地找比自己强的男人,还不如就找一个稍微弱点的养着呢,比如找个我这样的,多好。”  到底有多少“女强人”愿意养“弱男人”的调查我没做过,但我知道,凡是女人,天性里都有母性的保护因子在流淌,所以导致相当多的一部分女人喜欢养宠物,比方说波斯猫、爱尔兰犬之类,而且养得不亦乐乎。其实,说到底,养什么能比得上养一个自己喜欢的男人更兴趣盎然呢?  网络上曾经流行过一阵领养男人的游戏,据说有大量的女性网友为这个游戏击节叫好,并躬身参与:选一个自己属意的男人领回家,然后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养”他。领养的过程中当然免不了要对他发脾气、怒吼、虐待,这或者也是女人们跃跃欲试争取“领养权”的一个小原因——发现“负责养”的一方有绝对的主权和操纵欲。  说到孔子老先生,一部《论语》对华夏民族思想文化发展的影响,再无第二人可与之比拟。但玉也微瑕,一句“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直接把女人打成弱势群体。几百年过下来,“大男人”、“小女人”的性别定义,让女人们逐渐把曾经的“钢骨骼、铁手腕”蜕变成“低眉顺眼”,而养家糊口的使命也把“大男人们”折磨得够呛,于是,终于有留着披肩长发的男人皱着眉头唱:“太累了,也该歇歇了……”  把男人们累成这样,女人们也实在于心不忍,所以,现在社会上放手打拼的女人越来越多——争取自给自足,如果再能为男人分担解忧或者为男人遮风挡雨就更好。  女人养男人,听到这话,也许男人们会嗤之以鼻:“哼,说的容易,不信养养看?”其实,这还真不是心血来潮说白话,福建的惠安女子们千百年来就一直在这样做,而且还是自母系社会到现在就这样生衍繁息过来的,惠安女子千百年来充当着 “大女子主义者”的角色,并且用实际行动证明:女人养男人,没什么大不了的。  惠安女没经历过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不知道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这样禁锢思想、束缚手脚的悖论,所以担当起家庭经济来源的重任如行云流水般潇洒自如。经过封建制度洗礼的女人们就不行了,脑子里被“男人是天、男人主外女人主内、男人是社会的主要劳动者”等等歪论灌输得一塌糊涂,再也找不准自己的地位。由此可见,封建社会的歪点怪论真是害惨了女人。  还好,现在的女人们终于觉悟并自立起来。一些“大女人”在艰苦奋斗的间隙,也满怀诚意地为“小男人”打造了一个安稳的港湾,并殷切地期望“小男人”来入筑。  当然,“大女人”养“小男人”这样的理念,若让大家都习以为常肯定还得假以时日,而且,好像还得有比例相当大的男人不乐意被养,不过,“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呢?一想起《实话实说》那位先生最后展露给大家的幸福满足的笑容,就禁不住想对广大的男同胞们说:谁有兴趣,不妨试试,没准真的很好。

    王菲为什么不爱我

    新世纪前夜,我独自出门,打车到“五月花”喝酒。酒吧里坐满了人,我只好赖在吧台上,一瓶“科罗娜”一杯“摩根船长”地喝,抽一种叫做“闯爷”的湖北烟。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那个女歌手,她那可以跟惠特妮·休斯顿媲美的嗓子让我吃惊,而她随着音乐节奏打手鼓的样子更是让我着迷。我肆无忌惮地看她。我内心混乱时就是那样肆无忌惮。  从“五月花”出来,接着打车去三里屯,到处都是妓女和狂欢的人们。三里屯已经成了最没有品味却又想装作有品味的人的故乡了。我随便找了一家似乎不那么拥挤的酒吧,继续喝“科罗娜”,刚喝了一口,一个头发长而柔顺的女子就走上台去。节奏一起,我激灵了一下,她要唱王菲的《eyes on 》。那女孩看上去很顺眼,是北京的夜幕下成千上万个顺眼的、要求自己顺眼的、别人觉着顺眼但她们自己心里没有把握的女子中的一个,她的头发不知用什么洗发水反复洗过,温顺地流下来,流下来,流到肩膀上,像一股黑色的泉水,隔着一丈多远就能闻到幽幽的香味。她唱得很好,我和大家一起鼓掌,她的表情和做派也多少和王菲有点像,但是,当这首歌慢慢消逝的时候,她的表情和体态变得僵硬和呆滞,声音也越来越不自信。我对她充满了伟大的同情。我看着她,喝着科罗娜,想着一个丧失了自信的人站在所有的目光里,该是多么不幸,那滋味和被恋人抛弃的倒霉蛋站在寒风里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更多了一份局促。而生活里让人丧失自信的事情又是那样的多,那样的险峻。  我第一次听王菲差不多是在自己最倒霉的时候,我脸上弥漫着前所未有的不自信,就像老女人长着黄褐斑。很破的随身听。一条漫长的路。花朵被遗弃。王菲唱着说着,“翻开娱乐版,慈善大表演,大家都来捐钱,这就是我们的贡献。”心想这个女人真别致。然后就开始注意这个别致的女人,并且进一步把她升华到偶像的级别。喜欢王菲。她故做落寞的样子叫人心疼。是的,落寞不让人心疼,但是一个女人如果为着生计、金钱、名声、发行量等等而故做落寞,那就叫人心疼了。  不久我就发现,像我一样喜欢王菲并且把她升华为偶像的人还真不少。有一段时间,大家都认为王菲模仿小红莓、比约克什么的,让我很是气愤。我决不允许自己的偶像模仿任何人。某天晚上,在北京电视台的节目里,看到外国佬大龙卷着大舌头说:有人认为王菲模仿了比约克,那完全是胡说八道。他骂得很不利落,但是很解气。什么叫偶像崇拜?没道理、没脸皮、没节制地袒护一个戏子,那就叫偶像崇拜。我忙乎那么多年才找到一个偶像,我容易吗?我若不袒护她,那才叫怪呢。  窦唯的歌我本来是很爱听的。窦唯和王菲相好的那几年,我总是安慰自己说,既然王菲没有运气和我在一起,那么先和窦唯过过日子也不错,至少窦唯看上去比较像我,虽然不像我那样伟大。我喜欢王菲,所以顺便把窦唯也给喜欢了,我把他的《噢,乖》看作最富后现代意识、最有消解性(不是小姐性)的流行歌曲,因而也是最有文化味的俗歌,和这歌比起来,崔健后来的那些东西纯粹是在胡乱吼叫。不过,窦唯抛弃王菲之后,我就再也没喜欢过他,他的《江河水》我压根没买。我曾经在香港报纸上看到过一张照片,王菲在抽烟,窦唯很不耐烦地要她掐掉,王菲掐掉了,但表情和姿态很不耐烦,当时我就觉得王菲可能快要爱上我了。后来,王菲接受内地记者采访,当被问到“你和窦唯谁更喜欢吃醋”时,王菲回答说,窦唯喜欢吃陈醋,我喜欢吃米醋。当时,我一方面为王菲的智力欢欣鼓舞、张灯结彩,另一方面又感到困惑:她到底打不打算爱我呢?当然,后来她还是跟窦唯吹了,但主要原因是窦唯和高原私通。市井间曾经流传过一本假冒窦唯写的情变内幕,书中把高原描述成特别性感、妖媚的女子,我读了之后,颇为王菲叹息了一阵。  我看过王菲的现场。王菲身材不算差,但是比较北方、比较粗犷。我跟自己分析说,我为什么会喜欢王菲呢?完全是因为她的脸,她脸上有孤儿的表情,对,就是这个意思,孤儿的表情,那表情像一只啄木鸟飞进我的心窝,一下一下掏着灵魂深处的虫子。我对孤儿的表情完全无力抗拒,我俯首就擒,然后被变成一种很玄的东西,我对她的身材视而不见了,直到传说中的高原以惹火的样子站在我的面前。高原是个女人,而王菲是个偶像。王菲不会激发人的欲望,她让我上升,到达空气,空气之上的空气,最后仍然是空空如也,我不会想象着把王菲抱到床上去。和王菲上床,这是不可能的,完全不可能。换句话说,我倒不拒绝与高原私通。我猜测窦唯就是这样堕落的吧。  王菲闪电般和谢霆锋搞上的时候,我还蒙在鼓里。她解释说(当然,她不是单独和我解释的),既然男人总是要变心的,那还不如找个帅的玩玩。听到她的这番话,我释然了,我明白王菲之所以不爱我,并不是因为我不可爱、不值得爱,而是她再也不相信爱情,她走近谢霆锋是为了戏弄他,她离开我是为了抵达我。  所以,尽管我很悲伤,但我并不恨她。

    卡米拉和查尔斯:30年姐弟情

    据当年一些同学的说法,对少年卡米拉性格的最好概括是:“纯出自然,自行其是”。她对衣着漫不经心,发型也很不讲究——与其说那是一位小姐的头发,不如说像是马的鬃毛。卡米拉不漂亮,却没有人否认她的魅力。1971年,卡米拉与查尔斯在一次马球比赛中相识并深深地相互吸引。之后,她成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