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之妇唱夫随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空间之妇唱夫随第66部分阅读
    ……

    换了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在小小孩童之时就那样狠心对待自己,他的心思之深、计谋之狠,足令三郎和慕扶疏叹为观止。

    彪悍如杨惟爱,也承认这钱继祖是个人才,只可惜他是个太监……

    可是现在这个太监站在了殿试的含元殿上,答卷还被几个考官包括皇帝在内都高看一眼。

    慕扶疏看着手中的答卷,只觉得重逾千斤。这样一个男子(这时候真不该想起他没有蛋蛋……),风华绝代惊才绝艳,只可恨他生错了年代,不对,是生错了人家……

    可是,三郎和慕扶疏能在这时候说他是太监吗?

    当然不能。

    就算是太监又怎样,礼部下发的考生须知没有说太监不能参加科考啊!以前还有规定残疾人是不能参加科考的,可新政颁布后,连轻微残疾之人也可以参加科考了,除了瞎子聋子哑巴,其他诸如手脚不灵便或者五官有缺陷(之前有规定毁容或者脸上有明显疤痕、甚至掉了门牙都是不能参加科考的)的人都能参加科考,这太监不过是少了两个蛋蛋,哪里就不能参加科考了?再说人家也不在宫中当差啊!

    钱继祖不知道帝后会不会讲他底细说出来,但他赌的就是帝后不会说。

    聪明如他,决定参加科举时就考虑过这一点。圣人如何他不了解,却知道皇后是个聪颖果决且重情重义的,加上外面风传圣人对皇后殿下爱重,或许皇后会看在他们曾经有过交集的份上网开一面。

    他并不知道三郎和慕扶疏看见过他和王寅思滚床单……

    钱继祖在年前三郎刚登基不久就被封为忠勇公,朝廷既然肯给他公侯之位,就会将他的缺陷隐瞒到底,历来是没有太监做国公的。可是他绝对不满足那个忠勇公之位,他牢牢记得阿爹对阿兄说过的话,要像阿爹一样考个榜眼回家……

    现在阿兄不在了,钱家只剩下他一个,他定要满足阿爹的遗愿,钱家不是靠他委身王老贼做出那一点点贡献而受嘉奖,他要用自身的努力告诉别人,他们钱家一直是诗书传家,子孙后代不靠父荫、不吃祖产……

    钱继祖用自身不菲的身家赌一个未知的前程。

    盛康元年九月二十一,霜降日。盛康帝在殿试后,亲自点了前三。

    状元钱继祖、榜眼周家明、探花文嘉昊。(未完待续)

    ps:鞠躬感谢羽之灵同学投出宝贵的粉红票!

    感谢继续追文的亲们!哪怕只剩一个人清水也会坚持写完,坚决不弃坑,嗯,就酱紫。

    新文已经写了一点儿,有人想看的话下次放一章在这里大家提提意见哈!

    227 琼林宴上唱大戏

    新鲜出炉的前三甲将整个大隋都震惊了一把。

    按惯例,前三甲大都是有名气的学子,至少在举子中拥有很高人气。

    比如哀帝十二年的科举,前三甲中杨翁和崔崇瑜都是名闻天下的少年才子,钱鸿盛也是早有才名。再比如这一届的榜眼周家明和探花文嘉昊,也都是诗书传家,与科考一道有家族渊源。

    这个忠勇公是哪里冒出来的?少数人知道他的在新帝光复大隋的时候出过力的,但是没人听说这人还是个学富五车的啊!一般被封为“忠勇公”的人不该是那种打打杀杀的武人么?

    再看这忠勇公,年方弱冠,五官俊美面如冠玉,站在那里稍显瘦弱,却自有一股风流潇洒之意。

    这样一个有权有才的还跟大家争三甲之位,吃饱了撑的吧!

    其他二甲三甲的贡士都好想揍他怎么办?

    崔元启是知道钱继祖身份的,对于三郎会点他做状元还是吃了一惊。虽然有时候这个新帝做事情有些出人意料,但结果都是好的,可这次,他真心不觉得三郎做对了。

    就凭钱继祖是太监这事,若说出去,岂不要被天下人笑话?新帝登基后头次开恩科,状元居然是个太监!

    崔元启额角的汗越来越多,杨翁和崔崇瑜当年和钱鸿盛同一届中举,俗称同科,对于钱继祖这个可怜孩子还是有感情的,对于他参加科考也不表示理解。可三郎点了他做状元他们都有些吃惊,原以为给个二甲传胪或者进士之位也差不多了,就算钱继祖再有才学也是个太监啊!

    慕扶疏看着几个知情人额角都冒汗,又看着下面抬头挺胸面上不露声色。眼中却有着痛楚之色的钱继祖,再一次想起自己那个空间井水,觉得自己真该给他试试,连便宜舅舅的瘫痪也能治好,说不定能长出蛋蛋呢?

    午时不到,殿试结束。第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第二甲两百人赐进士出身。第三甲三百人赐同进士出身。

    此次科考因着人数录取众多。同进士也多了。因为考试没有分科(原先有明经和进士两种),殿试自然也没有分科。接下来将根据他们的成绩和擅长何种技能分配到大隋各个岗位上去。

    这批人可以说是幸运的,第一他们是盛康元年第一批恩科进士。可算天子门生;第二,此时的大隋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很多地方的官员人数都不齐,他们中很多人不必再苦熬资历便可直接做官。若运气好。直接能上到从五品或者六品。

    殿试过后是状元榜眼和探花跨马游街,晚上还有琼林宴。

    贡士们兀自散去。剩下的官员们需留下商议这五百人的去处。三郎是个体恤人的好皇帝,自然是留了他们用餐。

    大隋是三日一大朝,上朝的时间又延后了,有时候政务多。处理不完就会拖到下午。三郎便会留人用午膳。如今含元殿右边两个侧殿被打通,做成了饭堂的样子。

    午膳不会很丰盛,但也不会很蹩脚。都是采用分食制。就是现代的自助餐。十个菜一个汤,主食有米有面。餐后还有水果。自己吃多少就拿多少,只不许浪费。

    三郎和慕扶疏自然是不会和他们一起用的,且下午慕扶疏要歇午觉,三郎也有他的事要办。

    回了寝宫,慕扶疏没急着歇息,而是在想着钱继祖的事。

    钱继祖留给她的印象是个亦正亦邪的狠人。

    在慕扶疏接触过的人中,有两个狠人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个是崔崇瑜,一个就是钱继祖。

    崔崇瑜的狠在于他有原则有顾忌,虽狠却还是在控制之内。而钱继祖不一样,他的狠在于不顾一切勇往直前。大约在他的字典里是没有后悔二字的,一个小童子被带入宫中受了宫刑,他兄长都没熬过去,他偏偏活下来了,可见他心性之坚韧。

    钱继祖今年十九,当年也就是个四五岁的童子,他却牢牢记得自己父亲是谁,家族为何而覆灭,在那暗无天日的大齐皇宫中一步一步往上爬,还爬到了王寅思身边,做了他的娈宠……

    慕扶疏忘不掉她和三郎在江宁城的宫中看到的那一幕:王寅思那满是皱纹和老年斑的身子沉沉的压在肤白如玉的美少年身上……

    当时的钱继祖是用怎样的心情去承受这一切的?若是她,大约宁愿选择和王寅思同归于尽也不愿受此屈辱吧?

    钱继祖的狠,在于他已经把报仇当做毕生的执念,而在事了后,慕扶疏原以为他会出家,因为没有人会在用那样的法子报仇后还能心无旁骛的活下来。

    钱继祖做到了。

    他像没事人一般接受了三郎的封赏,顺风顺水的做了忠勇公,并且在半年中闭门苦读(也许他还是个天才),在恩科中一鸣惊人得了状元之冠……

    有着这样坚韧的心性又怎会是个普通的少年!

    就慕扶疏看来,若是一般人要么抑郁症要么蛇精病了,哪有像他那样云淡风轻的?他就不怕自己身份曝光遭人唾弃?

    为了钱家,他真的蛮拼的。

    要换了慕扶疏,钱鸿盛那样站前不顾后的做法,全了自己名声却害了全家,她不唾弃他已经很好了,还报仇,还完成阿爹遗愿?

    所以说古人的思想真的好曲折好难懂……

    慕扶疏一下午都在长吁短叹,搞得杨惟爱专门寻来照顾她的罗嬷嬷和宣医女吃了不小的惊吓,抱琴和侍书也犹豫着是不是要找人去前朝找圣人。

    最后慕扶疏一拍软椅背,决定给这个人残志坚的少年一个机会。

    当然也是试试她的“神水”能不能有长出新器官的功效。

    盛康元年恩科的琼林宴,皇后慕扶疏没有去,她也不愿意在众目睽睽之下一趟一趟的去“更衣”。

    这次琼林宴上,状元钱继祖得了皇后娘娘赏赐的一壶美酒,皇后说了。让他细细品味,一个月后再告诉她滋味如何。

    很多人都看着钱继祖那张俊美无匹的脸,心下戚戚。唉!这看脸的世界啊……

    转而又看看圣人,觉得圣人更甚一筹啊,也许……皇后殿下只是欣赏状元的才华?

    琼林宴上自然是觥筹交错加上才艺大比拼。出生高门的自是君子六艺皆有涉猎,寒门子弟稍差些,也能在诗书画上稍微描补。

    大隋后宫和前朝、和原先的大隋都不一样。不但没有歌姬舞姬。连齐头整脸的宫女都不多,要看歌舞自是不能,不过据说皇后娘娘安排了一个好节目。

    慕扶疏安排的节目是改编的《黄粱一梦》。

    《黄粱一梦》原文大意是讲一个姓卢的书生上京赶考。途中在邯郸的旅馆里投宿,遇到了一个叫吕翁的道士,并向他感慨人生的穷困潦倒。吕翁听后,从衣囊中取出一瓷枕给卢生。说:“你晚上睡觉时就枕着这个枕头,保你做梦称心如意。”

    而这个时候天色已晚。店主人开始煮黄米饭。卢生便按着道士的说法开始睡觉,他很快睡着了。在睡梦中,他回到家中,几个月后。还娶了一个清河的崔氏女子为妻,妻子十分漂亮,钱也多了起来。卢生感到十分喜悦。不久他又中了进士。多次层层提拔,做了节度使。大破戎虏之兵,又提升为宰相做了十余年。他先后生了五个儿子,个个都做了官,取得了功名,后又有了十几个孙子,成为天下一大家族,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然而到了八十多岁时,他得了重病,十分痛苦,眼看就要死了,突然惊醒,才知是一场梦。

    而这时,店主煮的黄米饭还未熟。卢生感到十分奇怪地说:“这难道是场梦?”吕翁听了便说:“人生的归向,不也是这样吗?”

    经过这次黄粱一梦,卢生大彻大悟,再不去想进京赶考了,反而进入深山修道去了。

    改编后的《黄粱一梦》大意还是如此,不过是将这人后期写的比较渣,不再为国为民而是祸国殃民高位弄权,最后却是落得个杀头的下场。而他死后才突然惊醒,方知是一场梦。之后也并未入山修道,而是继续上京赶考并高中,之后却是为国为民名声极好,家宅和乐后继有人,高龄而寿终。

    这个时候民间是有戏班的,没了唐明皇,梨园还是存在的。慕扶疏没有采用传统昆曲前身的梨园戏,而是用了话剧的形式,参与演出的都是宫中选出的宫女,五大三粗的演男子也是演的极像。

    因为服装道具布景都到位,演员虽是业余的却很刻苦,加上这戏题材新颖感觉新奇,整体效果不错。

    整出戏看完后,现场有一刹那的沉默。很多人都在想着那未熟的黄粱和梦里梦外的场景。他们知道这是皇帝借一场戏来警告他们日后该如何做官,同样的也带给了他们很多启示。

    之前大隋官员俸禄普遍并不高,且官员不得做生意不得与民争利。

    三郎登基后不但将官员福利提高,还给房给车,虽然房子只有居住权车子也是普通的马车,对于富贵人家不算什么,对于那些家境贫寒的寒门学子却有极大帮助。

    这些都源于明朝还有官员穿着补丁内衣上朝。慕扶疏和三郎说过,高薪养廉,你私底下做生意也无妨,但不能利用自身便利欺压良民,不然就是罪加一等。

    给你高薪你还要贪的话,就不能怪朝廷不讲情面了。

    这一举措实施的很顺利,高门贵族也好寒门学子也好,给钱给房总是好事,傻子才不要,更别说年节还有福利。(未完待续)

    ps:鞠躬感谢羽之灵同学投出宝贵的粉红票!

    鞠躬感谢谁是我家的太后同学投出宝贵的粉红票!

    明天都有粉红票,其实好惭愧,日更三千没有加更,实在是没时间,清水白天要上班的说……今天去拍外景是个社区麻将馆,居然有老大爷和我们吵架,理由是嫌我们拍戏声音太大太吵……最后居然还要动手!可是拍戏不说话不成哑剧了吗?麻麻现在的老人好可怕……清水和同事果断撤离再也不会去那里了……

    229 大隋第一辆自行车

    十月中旬,所有学堂都开学了,先生们也都到位。盛康元年首批贡士也都陆陆续续到了大隋各地任职,岭南的塑胶工场也制造出了第一批完好可用的塑料轮胎。

    有了空间里那么多超前的百科全书作弊,又有了塑料轮胎,第一辆自行车也在十一月初造了出来。要不是慕扶疏大着肚子,一定会亲自上去试试,要知道前世她也有过青葱岁月,和同学们一起骑着自行车呼啸而过,虽然那些同学都是“门当户对”、自行车都是数万的名牌车、骑车地点也是在自家庄园……

    对于自行车,三郎只在图片和影片里见过。刚开始他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一个三角架加两个轮子就能跑起来,速度还那样快。现在有了实物,自然是要亲自试一试了。

    因为有详细图纸,需要用到的材料也齐全,加上顶尖的手工艺人,全大隋第一辆全手工自行车在大明宫跑马场隆重登场了。

    这俩自行车上的是黑色的漆,轮胎车架都是黑色的,只在把手上缠了黄|色丝帛,座椅也套上了明黄织锦缎座套,看上去庄重大气。链条上上了油,一个太监蹲身仔细擦着外罩上不小心蹭上的油渍,不明白这玩意儿到底派啥用场。

    慕扶疏停着大肚子撑着腰站在屋檐下,三郎换了短衫,对着慕扶疏做了个“瞧我的”手势,昂首挺胸的向自行车走去。

    慕扶疏心里在暗笑。三郎大约是觉得影片里的人骑自行车都挺容易的,自己一定也能行。只有骑过自行车的人才知道,没学过的人上去一定会摔跤。

    想想究竟舍不得三郎摔跤,慕扶疏示意福公公去找两个御林军护卫,让他们护着些。

    三郎走到车前。先是仔细看了看,又推着走了几步,想了想,跨了上去,刚要踩脚踏,车子就向右边歪了一下,幸好一个侍卫眼疾手快拉住了。三郎回头看了看。皱着眉想了半晌。继续踩脚踏,不出所料车子又歪了……

    慕扶疏看得忍不住哈哈大笑,身边的宫女嬷嬷胆战心惊的看着她的肚子。就怕她笑出个好歹。

    三郎气鼓鼓的推着车走到她跟前,眯着眼睛道:“大娘笑甚?”

    慕扶疏止住笑,也觉得自己过分了。忽闪着大眼睛道:“你不能就这样踩,先坐在车子上。双脚蹭一下地面,双手扶稳把手。用惯性先让车子动起来再踩。”

    三郎眼前一亮,继而瞪了她一眼,满满的都是威胁:为什么先前不说,是想看我笑话对不对……

    慕扶疏无辜的摇头:“我以为圣人英明神武无师自通呢。”

    三郎噎了一下。不再说话,将车子推远了些,坐上去先用双脚蹬了一下地面。车子往前冲了出去,大约是他对方向把握的还不是很好。歪了两下,但很快便稳住了没有摔倒。接着慕扶疏便看见了激动人心的神奇一幕:三郎先后蹬了几下地面,接着双脚踩住了踏板,很悠闲的骑了起来,接着就是左转右转右转左转……悠悠哉哉的骑得无比顺畅。

    慕扶疏瞪大了眼睛:这人真是要逆天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