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林家女婿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红楼之林家女婿第42部分阅读
    阁首辅林如海也表示支持,并高调地宣布,愿意将家中适龄的孙女全都送到这所女学中学习。

    紧接着,前任内阁首辅萧乾表示,愿意让自家的两个曾孙女,到长乐大长公主建立的女学中去学习。

    “萧林联盟”中的两位大佬,萧乾和林如海,都表态了,萧党和林党的成员纷纷表示,愿意将自家女孩子送到这所女学中学习。

    林党和萧党组成的“萧林联盟”虽然势大,却并不是只手遮天,这朝中还是有旁的势力的,但是,这些势力中的成员,却也想将自家女孩子送到这所女学。

    其实,这些人家本都是在犹豫,可是,等长乐大长公主公布了教师名单之后,这些人中就有好些人家坐不住了。

    这所女学的名字很普通,唤作“明德女子学院”,简称“明德女学”。

    不过,名字虽然普通,师资力量却高端得令人心惊!

    长乐大长公主,正泰帝的曾姑祖母,宗室中辈分最高的人,整个皇室的老祖宗!

    除了长乐大长公主之外,还有亲王妃两人,郡王妃四人,国公夫人五人,一品诰命夫人三人,二品诰命夫人十二人……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明德女学的教师身上全都有品级,全都是极为高端的诰命夫人。

    毫不夸张地说,明德女学的老师们加在一起,就等于整个神京半数之上的高端贵妇。

    这些贵妇之所以能够聚集在一起,共同担当一所女学的老师,原因很简单,这些贵妇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逍遥学派的弟子!

    这些人中,上了年纪的老夫人,是长乐大长公主的嫡传弟子,剩下的人则大都是长乐大长公主的徒孙。

    长乐大长公主是一个很龟毛的人,能够被大长公主看上并收为弟子的女人,全都不是好惹的!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如今,长乐大长公主的弟子,只要尚在人间的,绝大部分都是高品级的诰命夫人,并且,是那种能替夫君拿一部分主意的彪悍女人!

    和长乐大长公主饱受争议不同,长乐大长公主的弟子,都是神京中颇有贤名的夫人,女孩子被她们教养过,身价倍增。

    如今,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共同执掌教鞭……一时间,神京中刮起了不亚于十二级飓风的风潮,那就是,将自家的女孩子送到明德女学去学习。

    既然明德女学是一所学院,那自然需要一个山长,最合理的人选,便是长乐大长公主。

    不过,长乐大长公主毕竟年纪太大了,长乐大长公主的弟子们的年纪也都不小了,精力不足,都不能担负起明德女学的日常工作。

    最终,经过讨论,明德女学的第一任山长,依然由长乐大长公主来担任,不过日常工作,却是由赵国公夫人林黛玉这个精力旺盛的长乐大长公主的关门弟子来负责。

    另外,明德女学就坐落于长乐公主府中,更是令人遐想无穷。

    就这样,在正泰帝、内阁首辅、以及许多权贵高官的支持之下,明德女学建立了。

    在正泰帝等男人的眼中,明德女学不过是一所教授女子“德言工容”的地方,最多不过是教一些知识文化,包括林如海在内的男人在内,他们之所以让自家女孩子去明德女学学习,不过是为了让家中女孩子多认识一些同龄女孩子,认识一些贵妇圈子中的重要人物,而已。

    就算是林如海这个长乐大长公主的合作者,也不会想到,长乐大长公主竟是想将明德女学创办成……

    125巧姐

    正泰初年,神京中热度最高的事情,便是明德女学的创立,因为明德女学走得是精英路线,招收的学员数量很少,一时间,竟在神京中引起了竞争,各世家皆以将家中女孩子送入明德女学为荣。

    诚然,明德女学是“明德大学”的前身,而明德大学是红楼大学联盟中的排名第一的综合性大学,享誉世界,是全世界莘莘学子心中的圣地。

    然而,就在明德女学创立的同一年,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发生了,可以说,这件事的重要程度还要在明德女学之上。

    原因很简单,如果没有这件事的话,那么明德女学就算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最好的结果不过是成为一所著名的贵族女子大学而已。

    而正是由于这件事的出现,给明德女学的发展提供了土壤,令明德女学最终成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源地”,“世界女性政治家的摇篮”……

    这件事,便是新式纺纱机的诞生,这种纺织机,大大提高了旧式纺车的纺纱能力,是由长乐大长公主府中一位精通“奇技滛巧”的门客,他吸收了西方纺织机器的优点,改善了中国普遍使用的纺织机,最终成功研制出了这种新式纺织机。

    从古至今,在中国占主体地位的一直都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而这种新式纺纱机能够令妇女纺织的效率大大的提高。

    正泰帝是一位极为重视民生的好皇帝,在了解这种新式纺织机之后,便看出了其中蕴含的巨大价值——增加百姓的收入,改善民生。

    正泰二年,继对明德女学的建立表示支持后,正泰帝召集了朝中重臣,说明了新式纺织机的作用,得到了以林如海为首的朝中大臣的鼎力支持。

    因为历史的局限性,哪怕是被后人评为“名臣”的林如海,也没有看到这小小的一件纺织机器中蕴含的意义……

    如果说这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够完全了解这种新式纺织机背后的意义的话,那么,这个人一定是贾玥。

    在从义母长乐大长公主的口中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贾玥先是一愣,然后兴高采烈地表示了支持。

    新式纺织机的发明,和贾玥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新式纺纱机的推广,贾玥功不可没,因为,“建立织布厂、纺纱厂”这个跨时代的建议,便是贾玥提出来的。

    二十一世纪中国历史教材——

    “新式纺织机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妇女纺织的效率,令大规模的织布厂得以建立,令很多妇女在经济上获得了独立,为明德女学领导的妇女解放运动提高了物质基础……纺织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终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令中国迅速地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作为长乐大长公主的义子,内阁首辅林如海的女婿兼嫡传弟子,贾玥很得正泰帝的看重,具体表现之一,就是正泰帝给贾玥安排了许多工作,让贾玥整日忙个不停。

    不过,因为解决掉了一直以来悬在贾玥等人头上的屠刀,如今的贾玥,虽然身体累,心情却十分放松。

    这一日,贾玥忙中偷闲,陪着娇妻在花园中散步,不知不觉中,话题便转到了明德女学,以及提高妇女地位这件事上面。

    在后世,贾玥身上有一个十分光荣的称号——“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妇女的守护神”,直到二十一世纪,还有各种女子感念贾玥为妇女解放运动做出的贡献,给贾玥立长生牌位,供奉香火。

    因为,贾玥是第一个投身于“妇女解放运动”的男性,更是第一个公然提出“改善妇女社会地位”的内阁首辅,在当时那种“男尊女卑”的社会大环境之下,更显得难能可贵。

    如今,贾玥这位“妇女的守护神”,正揽着娇妻的小蛮腰,优哉游哉地在花园中散步,贾玥说道:“也许,几百年之后,整个社会都会大变样,男人只能娶一个妻子,如果敢纳妾蓄婢的话,就会受到社会的谴责,而男人能做的事情,女子也都能做……”

    黛玉将头放到了贾玥的肩膀上,笑道:“也不知你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贾玥不以为意,十分有信心地说道:“我说得这些,全都会成为现实的,并且会变得更好的!”

    黛玉不知道贾玥哪里来的信心,却说道:“如果这是真的,那当真是天大的幸事,只是不知,我在有生之年能不能见到……”

    贾玥刮了刮黛玉的琼鼻,笑着说道:“你这个丫头,你才二十岁,还有大把的年华可以活,这要咱们一同努力奋斗,咱们一定能亲眼看到那一日的!”

    黛玉被贾玥感染了,然后伸出柔若无骨的小手,握住了贾玥的手掌,坚定地说道:“你说的没有错,我们一定能做到的!”

    贾玥也点了点头,笑得格外的灿烂。

    承瑞帝虽然崩逝了,可承瑞帝的政策却并没有结束。

    正泰帝登基为帝,待平稳地渡过了权力的交接阶段,正泰帝便开始对权贵世家下手了,手段和承瑞帝一般无二。

    国库空虚,无论在位的皇帝是谁,都要对那些“国之蛀虫”下手,用他们家中的财产填补空虚的国库。

    在正泰帝的屠刀之下,一大群曾经风光无限的高官权贵,纷纷落马,家破人亡。

    反倒是贾家,虽然犯下了的罪行,和这些落马的权贵相比,只多不少,但因为贾家早在先帝在时就被抄没了家私,如今家无余财。

    正泰帝虽然不是【哗——】,但也想给自己立牌坊,既然贾家没钱了,正泰帝便没有对贾家下手,反而发了“慈悲”,给贾家恩典。

    被流放的贾赦、贾政、贾琏三人,因是罪首,先帝在时,又有严令“遇赦不赦”,所以,正泰帝并没有宽恕这三人的罪行,只是给了贾珠一个爵位,然后善待贾家之人。

    因为有了正泰帝的恩典,贾家的日子好过多了。

    贾家文字辈、玉字辈虽然都不争气,草字辈中却有几个聪慧能干的小辈,比如,贾珠的嫡长子贾兰,虽然年纪尚有,却已经是秀才了。

    又有,贾家虽然没落了,却还有林家这门姻亲,林如海是内阁首辅,百官之首,有林如海的帮衬,贾家的几个小辈的将来一片光明。

    但是,依然没有人料到,林家会和贾家再一次联姻。

    巧姐的年纪也大了,也给相看婆家了,凤姐和平儿都不想委屈了巧姐,可是,贾家现在的这种情况,想给巧姐寻一个好夫婿,难于上青天。

    为了巧姐的未来,凤姐和平儿两人急坏了,却无能为力。

    忽然,凤姐灵机一动,说道:“有了!”

    平儿忙问道:“什么有了?你有了?”

    凤姐斜了平儿一眼,娇笑道:“你有没有那个能力,我怎么会有了呢?”

    自从确立了关系,凤姐和平儿两人的关系愈发的好了,听了凤姐的话,平儿上前去撕凤姐的嘴,凤姐连连求饶,平儿却是不依。

    凤姐说道:“好平儿,饶了我吧!”

    平儿不过是跟凤姐玩闹罢了,见凤姐求饶了,便也收手了,却靠在凤姐的怀中不动。

    凤姐自然地伸手揽住了平儿的纤腰,两人抱在一起,凤姐贴在平儿的耳边说道:“我记得,林家有几个和巧姐同龄的小子,他们是林姑爹的孙子,前程那是不用说的。”

    然后,凤姐顿了一下,又说道:“我听说,林姑爹定下了的家规,林家子不得纳妾……我这一辈子就生了这一个宝贝疙瘩,她若是能嫁到林家去,我也就放心了。”

    平儿听了,也十分心动,却皱眉道:“可是,林家如日中天,荣国府却是眼下这个样子,咱们巧姐自然是样样都好,只是,我怕姑老爷和姑太太……”看不上巧姐。

    凤姐幽幽地说道:“你说的,我何尝不知,只是,为了巧姐,我必须得拼一回。”

    平儿出主意道:“你去和老太太说一声,巧姐是老太太的重孙女,老太太自然疼巧姐,让老太太去和姑太太说……”

    凤姐会意,说道:“咱们换衣裳,去见老太太。”

    贾母听了凤姐的想法,便同意了,寻了个好日子,叫来了贾敏,和贾敏说了。

    贾敏说道:“咱们家的女孩子,自然是好的,可我还得问问我们老爷的意思。”

    贾母只得同意,回到家中,贾敏将这事说了,问林如海的意见。

    林如海问道:“巧姐这孩子,你觉得怎么样?”

    贾敏答道:“样样都好,性情也不像她娘,颇为温柔。”

    林如海想了想,说道:“既然这样,就把巧姐说给老大家的小四,如何?”

    林如海口中的“老大”说得是长子林谦,“老大家的小四”,说得是林谦的次子,林家第三代中行四的林书颖,很是聪慧。

    贾敏觉得挺好的,次日便和贾母说了,贾母又和凤姐说了。

    凤姐喜不自胜,双手合十,连声说道:“菩萨保佑!真是菩萨保佑!”

    平儿听了,也十分欢喜。

    接下来,林贾两家交换了庚帖,这门亲事便算是定下来了。

    三年之后,巧姐出嫁,嫁到了林家,做了林书颖的媳妇,婚姻很是美满幸福。

    贾赦、贾政、贾琏这三人,都是自幼娇养长大的,身娇肉贵,发配充军之后,虽然有林家的关照,可生活质量还是远逊于在神京时。

    苦熬了几年,终归是熬不住了。

    巧姐出嫁之后,贾赦、贾政、王夫人、贾琏等罪人,先后死掉了。

    贾琏死后,他们这一房便绝嗣了,贾珠做主,从贾家旁系子孙中,给贾琏过继了一个年幼嗣子,唤作“贾艾”,交到了王熙凤的手中。

    凤姐好好培养这个儿子,让这个儿子抱紧了林家的大腿,因为林家的长盛不衰,贾艾也跟着沾光了,后来不仅做了官,还在青史中留名了,凤姐也跟着享了福。

    当然,这是后话了。

    126姻缘

    正泰初年,贾宝玉终于成亲了。

    说起来,贾宝玉的仕途虽然一帆风顺,但婚姻却很是坎坷,正泰四年,贾宝玉已经二十余岁了,才终于娶上了媳妇。

    承瑞十二年,贾宝玉高中状元,并得到了太上皇的赏识,年仅十七岁,称得上是年少有为。

    因为贾宝玉长得极像太上皇的一位知己——荣国公贾代善,太上皇爱屋及乌,对贾宝玉十分宠信,并有意为贾宝玉指婚。

    结果,神京中的名门闺秀虽多,太上皇却一个也不满意,这件事便这样耽搁下来了。

    后来,太上皇得了重病,后来又患上了中风之症,只得卧床静养,将国家大事交到了先帝的手中,贾宝玉的婚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接下来,忠顺亲王举旗叛乱,虽然很快就被平定了,但先帝却在这场政变中驾崩了。

    之后,太子登基为帝,便是如今的正泰帝。

    正泰帝幼时,曾被太上皇亲自教养,教导为政之道,和太上皇的感情很深,对于太上皇的信任的臣子,亦十分信任。

    贾宝玉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又是太上皇钦点的状元,被太上皇称赞“有宰相之才”,自然入了正泰帝的眼,被正泰帝所重用。

    正泰帝同太上皇一样,也想为贾宝玉指婚,但此时的贾宝玉和当初相比,成熟了许多,委婉地拒绝了。

    正泰帝只当贾宝玉的长辈已经为他定下婚事了,却不知,贾宝玉只是单纯的不想成亲罢了。

    贾宝玉自幼丧父,和寡母相依为命,贾宝玉非常孝顺,高中状元之后,便将寡母接到京中侍奉。

    贾宝玉和母亲的感情很深,却知母亲本是乡下村妇,很是粗鄙,便不想娶世家豪门中的姑娘,恐妻子看不上母亲,闹得家宅不宁。

    承瑞帝崩逝前,贾宝玉之母,因为年轻时劳累过度,耗尽了生命力,溘然长逝了。

    贾宝玉之母是笑着闭上眼的,因为她培养出了贾宝玉这个好儿子,她很是知足。

    贾宝玉和母亲的感情很深,母亲逝世之后,贾宝玉悲痛万分,哀毁过礼,但人死不能复生,或者人却还要继续活下去,在表哥秦川、好友贾玥等人的劝说下,贾宝玉终于振作起来了。

    如今,贾宝玉终于成亲了,迎娶得是保龄侯史家的嫡长女,史湘云。

    史湘云幼时,曾和卫将军家的嫡长子卫若兰定亲,承瑞十五年前后,卫若兰、史湘云两人都成年了,卫史两家本想将两人的婚事办了,却因太上皇中风,承瑞帝掌权等事,令婚事一拖再拖,直到……

    忠顺亲王发动政变当日,在龙禁尉中任职的卫若兰,也在皇宫之中,护卫在承瑞帝的身边,承瑞帝被叛军杀掉之后,卫若兰也死于乱军之中。

    政变结束之后,善待太上皇的老臣,史家、卫家皆逃过了一劫,却因为卫若兰战死,婚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史湘云只是卫若兰未婚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