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今日IT的霸主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谁是今日IT的霸主第6部分阅读
    radiopda的冲击波。

    业内有关人士分析,利用此类副载波技术仅建站费用一项,甚至不到目前传统方式建站的1-100,而开通一个城市只需要几小时即可。专家以为副载波技术的出现才真正是困难中的无线pda市场的救命稻草。

    业内一位资深人士分析道,”未来pda市场将向三个方面发展,一条路是低端pda的时尚化和个『性』化,一条路是radio pda,另一条路是交互式pda,其中包括掌上电脑和手机pda。这方面已经清晰浮出水面。”

    实际上,康柏ipaq随身电脑产品的正式加入正在带动中国的移动应用市场走向一个较为明朗的前景。康柏ipaq将再一次激起随身电脑业界的技术与应用波澜。

    另据消息,联通和联想携手也正在加紧这方面的进度,合作的类似乎radio pda的产品估计能很快面市。

    idc心中永远的痛

    一场争夺眼球大战的烟火尚未退去,另一场实实在在的网络地盘争夺战又陷入了焦灼状态。就在网络第一代(isp)和第二代(icp)数字英雄被疯吹狂炒之后,第三代(idc)数据英雄也渐渐『露』出冰山之一角。

    据saloon sith barney研究显示,亚洲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市场2000年有近9亿美元,2005年可达445亿美元。2000年中国idc的市场需求为13亿美元,到2005年,中国的idc市场将达到7亿美元。以北京电信为例,idc(专线与主机托管)去年的收入接近2亿人民币。这份报告足以让国内各大厂商怦然心动,驱使各路诸侯角逐这块极具升值潜力的市场,于是国内各媒体纷纷大炒特炒idc的概念,一些公司也开始摩拳擦掌,相继宣布自己要进入idc领域,国内idc的竞争已经正式拉开了帷幕。

    然而面对公司们的前车之鉴,idc们也倍受质疑。庞大的前期投资、频繁的价格战,idc对国内的企业来讲,似乎超前了,泡沫看来并不比火热时的少。

    idc难道真是又一个泡沫吗?但是,随着中国的加入wto,国外具有良好规范服务的idc将会纷至沓来,中国未来idc市场的竞争无疑更加激烈。在一片质疑声中,有远见的idc服务商开始用实际行动进行反击,细分市场、专业化服务方向、多元化服务体系,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趋于理『性』化的idc证明自己不是泡沫。

    市场激烈竞争 国内idc们各走各路

    在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理事长陈正清的回忆中,2000年是甜蜜的一年:”那时候感觉好像经常是同一天就有几家网站找上你要托管主机,而且往往是今天电话打过来,明天就办理。”也许,这是idc厂商们当年的一个普遍感受。

    但是,即便美国exod公司这样一个去年风光一时的idc厂商,也从2001年6月《商业周刊》颁布的本年度信息技术100强的排名之中黯然退出,这一信号,给整个idc行业敲响了警铃。

    就整个idc行业而言,2000年95的idc客户都是公司。可以说是的泡沫把idc行业喂大了。于是idc也就逐渐成了泡沫。到2001年7月,全国idc已经发展到150多家。据统计,在中国电信占据70多市场份额的情况下,世纪互联、网通、吉通、263数据港、首创网络等大小厂商争夺着余下的30左右的市场。业内人士分析,在电信资源垄断的挤压之下,中国的idc市场其实已经成为一个泡沫市场,很像当年的icp。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idc市场本质上就是一个电信市场,所以大量的投资者利用政策上的灰『色』地带投资到这一市场,导致今天市场没有那么大的份额却被夸大了,其直接结果就是机房供过于求,市场还没有成形,各家就陷入价格战,行业规范因而被破坏。

    ”现在,有些idc厂商几乎是提供免费托管和服务了,”首创网络副总裁王光宇说,”对整个行业而言,这是非常不利的。”而事实上,就是首创网络自己,在此方面也曾经动摇过,这家公司今年曾推出免费服务,在短暂吸引了一批客户的两星期之后便迅速停止。”因为我们认为,这样做对我们长期发展没有好处。”王光宇说。

    但价格战依然在持续。一方面,许多idc厂商巨资建起机房,必须投入使用,而且至今仍还以为主要客户源;另一方面,大部分网站都处于困境之中,缩减成本简直成了最重要的任务。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迫使现在许多idc为客户提供一定期限的免费服务,于是,很多网站为了享受免费服务,不停地搬来搬去。反正这些网站停上一两天,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我感觉,这就有点像1999年前后,北京许多寻呼台为了吸引用户,推出的各种免费改频一样。”263数据港总裁张大庆说。

    一年前走的是融资、烧钱这样一条路,今天风雨飘摇。当一场轰轰烈烈的”烧钱”运动又在idc界窜起了火苗的时候,业界感到了一阵寒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出这样的质疑:在经历了般的喧嚣和狂热之后,idc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式的泡沫?

    圈地不能光靠价格战

    随着idc运营商的逐渐增多,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据估计,现已建成idc的服务能力已经超出现有用户需求的两倍多,为了圈地,抢占更多的客户资源,现在idc服务上的价格战打得非常激烈,有的甚至在进行恶『性』竞争。

    价格战在商品社会里并不新鲜,但它在市场竞争中,只能逞一时之强,却难长远胜算,尤其是对一个新兴的行业来说。其实对任何一个服务商来说,价格战都是无奈之举,大都是为形势所迫,为了占领市场也就只好豁出去,因为这样做的代价最终是牺牲了利润。

    因此,对idc服务商来说,价格战带来的是双重危机:一是财务危机。idc的投资成本巨大,称idc”是用钱堆出来的”并不过分,有idc表示,他们在严格控制成本下,每平方米的投入也达到4000美元。巨大成本的投入需要至少两三年才能收回,价格战带来的低利润只能导致企业的成本危机;另一个是创新危机,如果不打拼耗血本的价格战,企业就能留出利润用来作研究开发。没有资金投入再研发,企业当然也没有机会分享高技术的利润,这只能导致竞争在低层次的恶『性』循环。因此依靠价格战,发动价格战,彻底打掉了企业利润,透支了企业的未来,不仅会损害企业,也会损害市场。

    idc竞争归根结底要比什么?对任何商品来说,失去了品质,什么价格、服务都失去了意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对idc的用户来说,消费idc服务更看重的不是其购买成本,而是其使用成本。idc服务的实质是外包服务,企业将服务外包给idc,降低企业在投资维护上的成本虽然是重要因素,但企业此举的最终目的是发展企业的信息化,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互联通总裁高红冰对记者指出:”目前,北京idc机房的总共面积大概是七、八万平方米,估计只有一万平方米的机柜,建筑面积严重过剩,其实大家担忧的idc泡沫就是指这部分。”

    的确,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在互联网泡沫经济的消退中,的衰落低『迷』和idc的频频登场形成鲜明的对比,业内人士甚至担忧idc是否成为互联网大『潮』中的又一个泡沫。

    因此作为idc服务商,只有在确保不断提高idc的服务品质,也只有把品质这个本源的东西作为行业标准,idc行业才能健康发展。对中国idc企业来说,远离价格战,获取合理的利润,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是刻不容缓之事。

    idc决胜之道

    面对用户需求的改变和外界的质疑,不少有远见的idc服务商已经意识到,只有用户市场还是不够的,没有针对企业个『性』化需要的服务,就不会吸引客户,idc未来市场竞争的焦点就在于如何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并需要垂直行业的开发,因此,仅仅搭建机房是不够的。同时任北京赛迪信息技术评测有限公司总裁陈正清告诉记者,如果idc服务提供商没有独到的服务,都是一揽子服务,客户不会完全放心地把服务交由你来做。单纯的”跑马圈地”和价格战已经不能适应目前激烈的竞争环境。

    陈正清坚定地认为,从国外的情况来看,企业都是走外包的形式,将来的电子商务应用都会在idc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细分市场,强化服务,根据客户需求推出多元化、系统化的服务,部分有远见的idc服务商开始把目标锁定行业市场,深入挖掘用户需求,推出一系列量身定制式服务,”精耕细作”开始成为众多idc的发展方向。

    陈正清认为,idc的真正结症之所在是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真正的网络资源都是掌握在少数电信公司的手中。一些先知先觉的idc运营商最初都是通过租用电信公司的网络资源开始idc的运营的,但是随着ter的高速发展,idc的市场也越来越大,传统电信公司也意识到idc是电信运营中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一项业务,于是他们也纷纷加入到idc市场的竞争中。电信运营商和非电信运营商之间的这种竞争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和劣势之分。在国内,这类idc服务商主要是中国电信、联通等网络资源较丰富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他们依靠自有的网络资源和基础设施,依靠联盟和合作伙伴提供给用户全面的服务,日趋向平行方向发展。

    国外的实际情况是,大型企业集团都有自己的机房,只是的大量涌现才将idc推动起来。随着大量的死掉,大家都一致认为,不能只是做idc这种商业模式。国内与国外的本质区别在于,谁来引导谁和谁来驱动谁的问题。在国外尤其是美国,ter之所以能够迅速成长起来,最重要的是所有的配套业务都存在,实际上是其他主流业务来引导ter业务的发展,而国内是想靠ter来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暂时还比较困难。idc也不例外,没有大部分传统企业的介入,绝对不可能成长起来。

    陈正清认为,”现在国内有些idc厂商采取杀价的市场战略,这种行为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眼下idc还有问题,不是像媒体所说的那样是一经济增长点,现在处于一个很艰的阶段,不是泡沫,是整个经济形式的变化,不需要那么多。”首创现在的客户情况是,传统企业占有60,而wen2公司占有40。传统企业包括高科技公司、也有房地产公司。而国内传统企业尤其是制造业所面临的问题是经济增长缓慢,他们极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在于如何加快信息流、资金流的循环,而是在于提高管理素质、更新加工设备、改善设计的检验手段、提高质量检验、如何为客户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这是目前国内绝大部分企业极需解决的问题,传统企业需要转变,但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陈正清强调,”现在市场很严峻,做idc目前关键的是生存的问题,第一就是生存需要,否则不会有未来的发展,其他的愿望也将无法实现。idc的市场需求不是膨胀式的发展,因此,做idc也不应该是暴风骤雨、大起大落,需要练长跑。去年中国idc的交易额是一千七百万美金,企业需求没有跟上,于是客户没有呈快速增长的趋势,目前idc这块蛋糕很小,无论怎么做都吃不饱。”263网络集团数据港总裁张大庆依旧很乐观,”263原有客户中很多都是wen2公司,现在几乎都不做了,甚至机器都卖掉了。目前虽然是很严峻,但是从长远来看,最终所有的企业肯定要利用互联网来发展,所以idc会有一个很好的市场,当然这有一个过程,泡沫只是眼前的问题。”

    idc是高度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资源密集型的业务领域,如果只是单纯走vc的投资模型,只会犯以前重复的错误。从isp、icp、asp到idc,除了概念上的不断推陈出新外,一些idc的失败也只能沉淀为一种必要的市场成本。采用适合中国特『色』的服务模式,摆脱价格战的恶『性』循环,将先进的技术与客户需求结合,才是idc的生存之道。像世纪互联这样的老牌idc也逐步认识到网络增值服务的重要『性』,并已经开始推出vpn等网络增值服务。unihub在短期内的迅速崛起和成功,以及像世纪互联这样的老牌idc的转型,无疑为idc市场走出”泡沫”阴影,带来了一线曙光。

    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虽然idc市场竞争依旧激烈,但渐趋理『性』化的idc服务商们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证明”idc不是泡沫”。几年前,idc在美国的ter接入业务中还只占次要地位,如今它已经构成了基于ter的新经济时代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行业,idc正在成为继web与电子商务之后的又一热点。国内idc市场的竞争注定是旷日持久,只有明确自身定位,根据市场需求调节服务方向,将idc服务与网络增值服务融为一体才能够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国内idc的竞争帷幕已经拉开,国外企业更是虎视眈眈地随时准备加入,鹿死谁手还要等待市场的检验,希望这种竞争成为一种有序的竞争,也希望竞争者能够看好自己手中的牌,找准自的位置。

    数码时代乐凯难容柯达领先

    虽然中国乐凯胶华集团公司总经理杜昌焘认为数码不可能取代银盐,但是面对柯达数码在中国范围的强烈攻势,乐凯也已经宣布进入数码高投入期,而且还扬言要做数码行业的老大--

    2001年9月18日,柯达的数码战略的号角终于吹响了!柯达和”上海海鸥”合资建立的上海达海照相机有限公司终于结出了爱情的果子:第一部数码相机正式下线。达海从今天起步,将发展成为柯达在中国最大的数码相机生产基地。”

    面对柯达数码在中国范围的强烈攻势,正以一天3家连锁店的速度在增长的中国乐凯的总经理杜昌焘却并不服气。日前,杜昌焘接受了《经济观察报》的独家专访。

    数码不可能取代银盐

    《经济观察报》:现在数码影像这个领域也算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不可逆转的『潮』流,包括柯达、富士、爱克发在内的感光材料这方面公司,也已经在朝着数字影像这个方面发展,他们做出了数码相机和喷墨打印机等,而乐凯公司也已经定位在影像、信息方面,不知道乐凯如何应对?

    杜昌焘:乐凯过去定位在感光材料上,范围比较是狭小的,现在定位在图像信息产业正是为了拓展这个空间,使自己有一个战略发展的空间,这不仅是一个机会,而且是一个明确的战略过程。

    数码作为一种技术手段,过去通过模拟的方式,通过传统的银盐取得信息,今天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乐凯对这个领域的发展始终在关注。为什么要关注?前期数码技术还处在一个初期发展的阶段,处在一个高投入,回报很少的阶段,乐凯不能做,因为乐凯和国外的大公司不能比,在基础研究的阶段我们不能急,但是一旦数码领域市场化已经很强,技术到了一定成熟程度,风险已经很小,乐凯必须快速进入。乐凯的定位,不是一个简单的数码耗材,是定位在数码图像的服务『性』,围绕这个服务系统需要什么样的器械和设备,需要什么样的耗材和软件,乐凯就去做。

    现在有一种理解,一提到数码影像就想到数码相机,实际上,可以做数码相机的企业很少,乐凯要做数码相机也不难,完全可以做,但这样做究竟有多大的优势?如果在中国不是数一数二的,或者在世界上没能很强的竞争力,乐凯可能不会去做,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如果乐凯有市场,有这个品牌,别人愿意给乐凯做,我用乐凯的品牌在外面销售,实现这个服务系统,那我为什么要自己做,所以,到现在乐凯并没有打算要做数码相机,但是除了数码相机以外,并不意味着我们不搞,也可能很快就搞,我就是要找到一个很好的定位,一个市场目标,现在我觉得还没有搞得必要。

    在数码的耗材方面,乐凯将大量精力投入到为消费者服务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