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今日IT的霸主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谁是今日IT的霸主第8部分阅读
    件企业;外资软件企业收购国内的软件企业;外资对国内企业进行参股。整个市场将会出现分流局面。加入wto在即,一部分软件企业为了避免与国际软件企业巨头正面冲突,会进入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软件市场领域。如为『政府』提供相关的应用托管软件产品。另一部分软件企业则会继续经营运作原有的市场,同时准备被国外企业收购。

    ”七年之痒”,或长或短,几乎每一场婚姻的双方都会在将来的某个时间里遭遇危机,要么互相重新适应调整,要么一拍两散。我们怀疑今天的中国软件业也在新千年有”痒”,既然它一定要来的话,我们希望能导向一个光明的未来。

    风生水起才知天高云淡,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沐浴着新世纪的阳光,中国的软件行业正处在改革、整合、巨变和走向全世界的大道上!

    市场加引导国产软件业有出路

    前段时期,台湾资讯工业策进会(简称”资策会”)领着近20家当地中小软件企业直奔祖大陆,先后在北京、沈阳、济南等地举办”海峡两岸软件技术交流会”。陈清文先生作为台湾资讯工业策进会”软件工业5年发展推动计划”工作室主任和总领队,介绍了由”资策会”组织执行的第1期台湾”软件工业5年发展推动计划”实施情况。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国产软件业的光明前景。

    产业发展的长期规划必不可少

    台湾软件业的发展自1988年开始迄今己有10年,由于台湾的经济模式的选择,决定了台湾的经济软件业从一开始就处于低调的市场自发调节之下。软件业的10年发展历程,其实也是10年间在”夹缝”中成长的经历。一方面,外国软悠扬业大兵压境,而另一方面,台湾ic工业,硬件工业的飞速发展与成熟也对软件业造成了无形的冲击,消弱了岛内的资源、资金、人力对软件业的投入。在1992年台湾当局实施软件产业规划之前,台湾软件业尽管每年仍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但产业基础薄弱,产品种类单一。软件从业公司生生灭灭,基本上外于一种无序的状态,与此同时,软件产品则大多集中于岛内市场,外销很少。

    台湾第1期”软件工业5年发展推动计划”己于1997年底完成。从台湾软件业的总本发展一看,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其中软件业的外销有了一个突然『性』的增长,树立了台湾软年业的国际上的形象。更为重要的是,对于行业发远期规划来说,”资策会”较圆满的完成了”中介”职能,其『摸』索中的『操』作模式和方法得到了各方的首肯。

    ”大市场”与市场经济

    市场的发育成熟度与『政府』对市场的介入程度看起来颇似一对”矛盾”。市场越”大”,『政府』可『操』作的空音越”小”。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就以撒手不管,任产业在市场的自发调节下自由发展。其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政府』发近必要的调控职能,寻找一各符合市场运作规律的调控方法。这是内地改革要解决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台湾的情况与内地有很大不同,但”资策会”在台湾软件产业中所扮演的角『色』,却不启发和借鉴意义。

    按照陈主任的诠释”资策会”的身份有点我”事业单位”的味道,即非”官方机构”,也不是单纯的市场实体。”资策会”及其”软件工业5年发推动计划”工作室担负着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作用。

    在台湾500余家软件业主中,”资策会”至少与其中400余家有着非常好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一方面是”资策会”为这些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资讯信息;另一方面,”资策会”往往还能直接介入这些公司的产品开始过程,根据对这些厂家产品的评估、了解,帮助其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并辅导其将产品进入海外市场。”资策会”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断的调校规划的目标和实施细节,以富于”弹『性』”的计划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对于”5年计划”来说,其促 成的软件业经济指标的提升并不是最重要的,各方对'5年计划”的接受和认可以及软件业市场的成功运用才是最大的成果。

    产业规划是杠杆,资金是支点

    对高投入,高风险的软件产业来说,资金是春发展的命脉。如果抛开细技未节,陈主任坦言”5年计划”最成功之外是对资金的运作。这其中既包括了目前国际软件业发展中颇为流行的风险资金运作模式,也包括”资策会”在促进软件公司股票上市方面所作的成功努力。实际上,对于软件产业来说,风险资金与企业上市相辅相成,抛开股票上市谈大量风险资金的引入并不现实,”资策会”在”5年计划”中将促进软件公司的上市作为主要目标,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岛内软件业资金的长期注入,这是软件产业长期稳定、持续发的关键环节。在即将开展的第2个”5年计划”中,”资策会”将风险资金引入作为软件行业发的重要之重。

    ”资策会”资金运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其自筹资金的合理调配,以及对发展资金的调配,促使厂商合理利用资源。对于岛内软年企业来说,每个厂商都会有自己的豢头产品,但产品及开发结构却都不是大而全。”资策会”在支持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注重资源重组,注重厂商之间的联合,通过资金这个”支点”发挥调控作用,避免产业无序发展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的浪费。找到这个”支点”的合适位置,应该说是市场运作的关键所在。

    华人软件业前景光明

    台湾软件产业”5年计划”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外销”的经营战略。”资策会”将外销金额作为台湾省湾软件业立足国际市场的一个指标,并希望通过合理的规划,在不久的将来使囫件业达到类似台湾ic产业以及硬件产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实际上台湾硬件业有今天,已经出乎许多人的意料,由此也进一步加强了人们对软件业发展的信心。

    台湾软件业发展中一个明确的略是避免”硬碰硬”,即在世界软件业的巨人丛中寻找自身的出路。尽管这种策略有一些弊端,但不可 认,台湾软件产品相对更加灵活,市场定位准确,保有着相当大的市场占有率。”资策会”在”5年计划”中特别注意了全球华人软件业的联合。实际上,祖大陆软件业人力资源丰富,而台湾在市场运作、项目管理上具有一定的经验,如果两岸软件产业和软件企业之间能够加强合作,则有可能促成华人软件业在全球的兴起。即使未来仍有微软、ib这样的大型软件公司在前,华人软件业仍会有相当充分的发展机会与空间。

    网站人财正在回流软件

    2000年,互联网的寒冬冻结了网络的热浪,人们的注意力开始从互联网向外游移。有人断言,2001年软件业将成为继互联网站之后的又一大热点。

    2000年3月27日,中国软件业四大巨头,金山公司总裁雷军、金蝶国际软件集团副总裁黄骁俭、实达铭泰公司总裁何恩培、北京连邦软件公司总裁李儒雄就中国软件业的现状和未来做了一次精彩的”碰撞”。

    软件要换网站的岗

    其实中国软件创新自强的行动,从2000年就已经默默开始了。2000年5月,用友、金蝶公司相继宣布网上理材;科利华的图书网站、金山卓越网相继宣布转型;2000年6月,金山推出基于互联网的办公软件iwps。曾经因中文这星红极一时的新天地公司,在沉默3年之后宣布:已经一发成功基于中文智能处理的软件核心技术,在网络上开辟中文智能信息新服务、开拓中文智能处理新领域将是这一技术的主要目标。

    与软件公司粉墨登场相呼应,一批财力雄厚、在国内已经初步成了”气候”的网站也先后宣布要在软件领域有大作为:2000年6月,刚刚获和1000万美元投资的e网站宣布:已经斥资几百万美元收购和开发了目前世界上最快的中文信息检索软件。此后,8848网在主要投资人综艺股份宣布:与8848电子商务相配合,将组建成支持网上理财的软件公司。前不久,软件出身的新浪网总裁王志东宣布:全面推出基于网络的利方2000。

    软件公司近来人气很旺。钱开始往软件行业流,人才也在开始回流:先后参与了8848网站和实华开打折网站ec-123组建工作的『毛』一丁,在两个月前,已经在实力雄厚、声名不少的实华开打出一片天地,突然激流勇退,从经营得有滋有味的网站ec123回流到中文之星这个软件公司。用『毛』一丁的话说:”还是回到软件圈中觉得踏实,有干头。”

    2001年,软件的声音似乎是越来越大,看来是真的要换网站的岗了。

    软件难道能通吃?

    据新天地总裁张一方透『露』:为了开始核心技术,新天地把通过中文之星赚到的所有收入都投进去了,他说,中国软件没有高利润,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人愿意静下下搞核心技术。

    新天地公司的精神着实令人钦佩,但是,能否靠这项技术获利,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

    四通利方总裁王志东近来就曾多次表示:四通利方未来的软件将比几年前理解的软件含义更加丰富,体系更加庞大,用途更加广泛。

    除了四通利方之外,我们注意到,目前不少网站都在推行各自号称最先进的信息服务软件。在这种产业环境之下,新天地的核心技术能否进入到网站核心,看来,不是技术本身的问题,而是市场问题,甚至是文化问题。

    上市是硬道理,这也是各位软件企业老总们传达给记者最重要的信息。上市的前景虽然美好,但这条路同样是荆棘遍地,金蝶就是一个教训。2001年2月,金蝶在得创业板刚一上市,即跌破发行价,金蝶现在股市的市盈率是15倍,正常的市盈率是280倍,股价却被资本市场严重低估。金蝶副总裁黄骁俭总结上市的教训说:”我们本身的实力非常重要。现在作为一个公正的上市公司,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进一步努力,希望通过我们业务运作,通过各方面的动作,千方百计地把我们的市价做大。否则的话即使上了市,不仅会遇到摘牌,还很可能被别人收人收购。”

    在资本市场,网络泡沫之后,是否会出现软件泡沫?需要警惕。

    老问题新答案

    对于中国的软件业来说,目前还普遍处在小、散、软的状态。还不具备构成有巨大影响力的基础型产业。

    在”e碰撞”论坛上,金山公司总裁雷军说,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后,整个软件业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势头,加上2000年国务院18号文件发布以后,在税收、出口、政策等方面对软件业都很大的优惠,中国的软件业得到加快发展的机会。

    金山总裁雷军说:”都有十多年了,金山公司是一个小企业,把企业做大是非常困难的问题。但就自己的切身体会看,首先要解决的是盗版问题,这是影响中国软件业的最主要的弊端。怎么解决盗版问题呢?3年前,金山就喊出一个口号:『政府』率先买正版。如果不从『政府』买正版开始,永远没有可能正版化。”

    中国虽然有一个非常大的内需市场,但是这个内需市场赚不到钱,因为中国家庭真正花钱买软件的很少,金蝶软件公司的副总裁黄骁俭对此显得有些无可奈何。

    要把中国软件企业做大,另外一点是主要向国外出击。金山总裁雷军介绍说,目前金山词霸在美国的销售情况很好,国内卖28元、38元人民币,在美国卖到50美元,相差15倍的价格。要做海外的市场,难度可能会大10倍,但收益可能是15倍。

    在国内,由惠普前中国区总裁李汉生领导的方正电子,近半年来也是悄然调整:其中集成方正电子软件优势的方正数码有限公司正在尝试的软件盈利模式。

    可见,网络确实给软件商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原有的资源优势,赶『潮』即将到来的软件热,也许真的能够盘活软件市场。

    微软金山缓和理『性』竞争揭幕

    在软件产业,谁都知道金山和微软是一对多年的”冤家”。自从最初金山的wps被微软的中文word掀下文字处理软件的”龙椅”后,金山就不情愿地开始了扮演”挑战者”角『色』的历程。十多年来,金山扛着”民族产业代表”的大旗不断向微软”叫板”,微软却一直闷声不响,大有对金山不屑一顾的派头。原本你有来言我有去语的一场”好戏”却只剩下金山一个”主角”在自弹自唱,不免给人”冷场”的感觉。

    2001年5月,金山又『射』了微软一箭,抢在微软发布office xp中文版之前推出了自己的新款产品,就连名字都起成wps office,仿佛存心要和微软斗气。而微软一如既往地不紧不慢,在6月19日推出了office xp中文版。就在这时,金山方面的口气却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正版:共同利益

    2001年5月份,在wps office上市的同时,金山公司总裁雷军宣布了”正版中国”计划:”wps迫切需要一个正版化的软件市场。”语气一如两年前的微软。

    而金山副总裁王峰对记者说:”与其说金山同微软是竞争对手,不如说是竞争伙伴更合适。”他认为,在打击盗版问题上,无论是国内企业还是境外企业,大家的意愿都是共同的,甚至可以说从来都在同舟共济,”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正版中国'计划不仅不应该排斥微软,甚至可以说没有微软是绝对不行的。我们要携的不仅仅是微软的手,而是所有的手;不仅是未来要携,而且从本质上说从来就没有放开过。”

    金山做出某种和解的姿态,然而对于在”民族感情”问题上吃过苦头的微软来说,措辞仍然是格外小心。微软市场总监陈国桂对记者说:”我们不便对民族情绪表示什么,但有一点我要提醒大家注意,微软的本土化做得很彻底,微软在中国的投入在世界范围也是数一数二的--其实我们的目的并不是来赚钱,而是来帮助中国软件企业发展的……我觉得从这点考虑,民族情绪发泄的对象最不应当针对我们。”

    看来,经过多年的争斗后,双方的思维模式都更加趋于理『性』了。

    价格:一把钝刀

    然而,双方多年的积怨在私底下仍表『露』得一览无余。王峰说:”有时候我们对微软的方式感到很气愤。比如,1999年我们推wps2000,准备在当年4月2日搞首发式,微软就故意在当天搞了一个office2000的'先睹为快'仪式--其实他们原计划是在当年8月份推产品。今年我们在20个城市办研讨会,每到一地微软都和我们唱对台戏。比如在大连,我们定在下午开会,他们就把活动故意安『插』在那天上午,这样的情况不胜枚举。”

    最让金山感到忿忿不平的是微软的”价格歧视”。

    金山wps office可以和微软office xp角逐市场份额的优势就是价格和较低的成本。wps office目前有三个版本,一个是含有5个授权许可的,售价2598元;一个是企业版1298元;一个是升级版198元。与之相比,office xp升级版售价239美元,标准版售价479美元。王峰坦言,”国内的用户根本用不起微软的产品,xp最高端的企业级版本定价为6700元;低端也有2700-2900元的样子,这个价格我认为不会被大多数中国用户接受。此外,微软产品在中国的价格同世界其它地区相比还存在价格倾斜和歧视,就拿我上面举的两个产品来说,在美国本土的定价分别是640美元和200美元,相比之下价格差距在50%以上。”王峰说,”我不大弄得懂微软这么做的用意,就中国同美国的消费力水平和购买力水平来衡量,这很反常。”

    对于金山”最不理解的价格歧视”,微软保证”绝无此事”,其市场部总监陈国桂说:”我不太清楚金山所举的价格是从哪里来的,即便是真实的,我也认为单纯比较数字不大科学。因为我们的产品针对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定价,例如零售版、升级版、许可证厂商版、随机版、教育版等等,差别很大,弹『性』很大,不好强硬地比较。此外,我要声明的是,微软的产品定价是按照市场接受程度、考虑到成本摊薄等等因素制定的,从来就不是随意和轻易的。所以我敢保证中国的价格绝对不会比美国贵。”

    从论战回到市场

    一位资深人士对记者说,当金山在对微软指手划脚时,金山首先应该多想想一个商业规则,”要想用户爱护你,你得先爱护你的用户”。金山在与微软争斗了十几年都未曾取得满意的结果,也完全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