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都市大鳄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重生之都市大鳄第2部分阅读
    压下稍稍有点激动的心情“妈,爸呢?”

    “你爸说是这两天回来,谁知道哪一天?”王莲香笑着回了一句“你带小西先回去,晚点等我下班回去再煮饭。”又叮嘱了一句“记得回家写作业”

    “哦,今天学校秋游没有作业。妈,那个,要不我先回家弄好饭菜吧?”

    王莲香抬了抬头,有点惊异“行吗?别像上一次把饭煮糊了。”

    李震东脸有点红,有点尴尬“这一次不会了!”说起来丢脸,李震东两兄弟直到成年走上社会都没有学会做饭菜。后来是出门在外才渐渐学会简单的家常菜,不说多美味,居家生活是足够了。在这个年代,父母亲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儿子学习成绩好,考上大学。至于会不会煮饭菜,做父母的还害怕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时间。其实,家里四个人还真的只有母亲会做家务。李震东父亲那也是不会的。反正李震东从来没有见过父亲做过饭菜。有时候母亲很晚下班,三个人都要等到她回来做才有得吃。父亲只管发了钱交给母亲,然后就做了甩手掌柜。母亲就是传统中国妇女的典型代表,一生勤劳朴素节俭持家。母亲照顾服侍了父亲一辈子。李震东见过父亲在外人面前介绍母亲,简简单单:这是我媳妇。

    记得后世有一次聚会,有人就说现在人称呼自己的爱人有太多种的喊法,有叫老婆,亲爱的,夫人等等,还有肉麻的,叫心肝,宝贝等等。其实,还有一个词很少用了,那就是媳妇这个词,为什么呢?他就学给我们听,媳妇,媳妇,媳妇······慢慢地就在不知不觉中转为:洗衣妇,最后我们听到的就是洗衣妇。众人皆愕然。所以这个词很少用了。现在很多男人都变成了家庭煮夫。有个朋友喝醉了。突发奇想,都说女人半边天,那你们说女人是白天的半天,还是晚上的半天?听得我们一脑门子汗,半边天能这样用吗?这个问题实在是太深奥,应该是属于哲学的范畴吧?一群醉鬼云天雾罩互相乱扯一通,最后李震东拍板了,总结了一下:这个看心情。看女人想要哪半边天。

    从母亲背后窜出来一个七八岁背着书包的小男孩。左手拿着一个咬了一半的小面包,右手递过来一个,嘴里含糊的喊着“哥”。小男孩就是李震东的弟弟李震西。刚上小学三年级。两兄弟相差四岁,这个弟弟从小就是哥哥的跟屁虫。也难怪,父母亲上班忙,也只有跟着当哥的乱跑了。

    兄弟两人和母亲打招呼先走了。食堂旁边就是机械厂的露天灯光球场,很大。周围竖着高高的灯杆,瓦数极高的灯泡。因为比赛大部分是晚上举行。依着山坡而建的看台上坐凳就是水泥砌造的,从东向西一排排,逐渐向上。机械厂经常会进行篮球比赛,各车间,厂汽车队,办公室轮流来。那个年代的娱乐排第一的除了电影没有别的。看篮球比赛就紧跟在后面算第二。食堂和球场之间有一条路,一级一级的石阶顺着往坡上走。

    李震东上坡经过图书馆的时候往里面看了看。这两天要抽时间去图书馆,只有图书馆里订阅的报纸较齐全,对外开放。要获得这个年代的社会信息,目前也只有这个途径。另外就是机械厂里每天早上从六点半开始广播,一直到七点二十五分止。广播架设在厂区的各个地方。播的就是各种时事政治新闻。有人就会问,那为什么不是放到七点半?因为七点半是上班截止时间。留下这五分钟放另外一种广播,吹军号。对,告诉你,五分钟之内要进到厂工作区间大门,有多快你就冲多快,迟到二十米?对不起,关大门。军号代表着冲锋。你迟到了,死啦。登记,扣钱重罚。你迟到早退是不行的,要坚决处罚。你加班是鼓励的,但没有奖励。普通工人的工资是三四十元,一次扣两元。你心痛吗?不是后世的两元钱。

    正文 第六章 游戏

    李震东前世十几岁的时候,从来没有去关心过社会时事新闻。你要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去关心那干啥?那时眼里只有读书·游戏。现在虽然是从后世游回来了。李震东确实认为自己是‘游’回来的。自己脑海中记得的也只不过是大势。都是大概什么时间发生。可以准确到年份,再进一步,月份左右可以马马虎虎想一下。具体到日子?那还是算了。当然,李震东也有能够准确记得一清二楚的事,而且是跨度几十年的甚至是百年以前。因为他曾经花了不少的时间在上面研究。而且还在里面扑腾过。甚至李震东的母亲后来还抱怨过,说是如果没有两件事耽误了李震东,李震东一定是能够考上中国最顶尖的学府。就差了一点点啊!李震东每次只能嬉皮笑脸的和父母亲打哈哈。

    往山坡上走的时候,李震东咬了两口小面包。皱皱眉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吃。果然是时间·距离产生美。随手递给小弟。小弟睁着大眼睛看看哥哥,当然是立马接过来干掉它。

    经过一排排往上的职工楼房。小弟的心思就散了。因为是山坡,一幢楼比一幢高。在每一栋楼中间都有一块平地。部分是水泥底面,部分是土地。这个时间离吃饭还早。大人还没有下班。况且大人下班了还要时间煮饭。很多时候小孩子玩起来没有时间观念。非得大人张开嗓门大喊,才恋恋不舍的离开。有的甚至要大人怒气冲冲的找来,拎着耳朵喊痛才肯回。

    李震东也看到了。有许多小孩子在玩弹玻璃珠。在泥土地上跑来跑去,高声叫喊着,身上有些地方弄脏了。撇撇嘴。浑然忘了自己前世也是此道高手,要不然家里一抽屉的玻璃珠从哪来的?现在是几十年的生活阅历已经没有了孩子的心态。

    那个年代的游戏还真的不少。弹玻璃珠是一个很流行的游戏。那个年代实在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小孩子们的玩具少到可怜。小孩子又是爱玩的,哪个年代都一样。跳棋上的玻璃珠非常漂亮,特别是放在水中的时候,晶莹透亮。有人炫耀,自然就有了攀比。一来二去的,就开始了玩弹玻璃珠。实际上就是赌玻璃珠。规则多样,有挖十来个小小的洞口。大家从起始线开始,一直弹到最后一个洞口里面算赢。怎么弹?把玻璃珠放在掌中,屈起大拇指往外弹。在弹玻璃珠的时候,可以把别人靠近的玻璃珠弹走,不让别人的玻璃珠靠近洞口。弹中别人的玻璃珠可以连走一步。总之,最后的目的就是自己的玻璃珠能够走完所有的洞口。赢啦,嘿嘿!这一局参与的所有玻璃珠全部收走。下一局再来。还有另外的玩法。弹玻璃珠靠近的时候,拿手掌去量。就是大拇指和无名指尽量张开,如果能碰到两颗玻璃珠,就赢了。就能拿走对方的玻璃珠。其实,这纯粹是某些大一点孩子欺负更小孩子的绝招。手大的自然机会多得多。当然,李震东不会告诉你这是他的发明。打死也不会承认。别的玩法也有,大家可以商量着来玩。

    其实弹弓还要排在玩玻璃珠的前面。上点年纪的人差不多都用过。机械厂处在深山里面。山中缺啥也缺不了鸟类。家里的大人到山上的灌木上选择合适的分枝。又从厂里弄回作废的胶皮,或者从医院找一些用过的胶皮筋。做好弹弓丢给小孩子。小孩子拿着弹弓到处去追逐小鸟。用的是小石头。这个准头不太好。机械厂有一大片地方时用来测试产品的。那子弹打出来的铁芯或是钢芯,才是打小鸟的最好武器。这东西要带着工具去挖。从泥土里拣出来,洗干净,晒干才能用。平常时候的小鸟还不算太多,里外也就是麻雀,小黄鹂,绿豆鳖等等。斑鸠,山鸡太大弹弓打不了。等到候鸟季节时,那各种小鸟多得不是!其中玳瑁鸟最多。尤其是下雪天,各种鸟类聚集在山上有果实的树上。来来往往,好不热闹。弹弓打得准的人每天可真的是收获不少。

    这个时候就不只是小孩子在玩了。那些成年了的小青年又没有工作,也成群结队的往山上跑。他们平常的娱乐活动:打架斗殴,也暂时停下来。当然有时不对眼的人遇着了干起来也很正常。小孩子被这些待业青年遇上,上缴是免不了的。有时连好点的弹弓都被收走。受了教训,小孩子们看见这些人都跑得飞快。

    拿回家的小鸟。还能被家里人一阵夸奖。如果是摔跤了,把衣服弄破或是摔伤哪里,那换来的就是一顿臭骂。下次就禁止你出门。下雪天,结冰的地方太滑。摔跤没有谁免得了。有那大胆的不怕痛不怕伤,趁大人上班,偷偷溜出门。如果再伤了,恭喜你。在大人的暴怒中,你可以享受到关小黑屋的待遇。大人出门就把你锁在家里。让你只能趴在窗口贴着栏杆看着外面的小伙伴们玩。有那缺啥的朋友,还特意在你面前双手插在裤口袋里,走来走去。就是让你看见他的自由自在。你还得求他经常过来和你说两句话。后来,后来,父母亲回来你就老实了。下次不敢了。久了以后你又故态复萌。

    至于保护鸟类,这是什么意思?那个年代有人去关心这些吗?呃,还真的有。不过那些是少数科学家关心的事情。绝大部分的人头脑里没有这个概念。机械厂里有相当多的知识水平很高的人。绝对不会有任何人想到鸟类的保护问题。人们关注的是衣食住行,家庭里的长辈和孩子。对于小孩子来说,小鸟只意味着一点,很好吃的。保护鸟类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你要和他们提起保护鸟类,一准看你的眼神就不对。然后马上离你远远地,因为父母亲交代过:看见疯子要让远一点!

    还有滚铁圈。就是现在家里水桶面那么大的圆圈。来历似乎是那个年代用的木桶铁箍?有好的铁圈是无缝的,那是家里人跑到厂里干活的时候焊接上去的。有的,干脆是用粗铁线弄的,接口处有一个小小的绞缠处。小孩子们用铁丝做个半米长的,尖端是u型的赶圈棍。赶着铁圈在水泥路面上滚着玩,不能倒地。可以玩转圈,可以比速度,可以玩撞击。更复杂的就是找不平的地方,有沟坎的更好。在上面赶铁圈。倒地了就输。输什么自然是小孩子们一早就定好的。

    有一种玩纸片的游戏流行过一阵子。把废旧的作业本,报纸等折叠成一张张纸片。放在地面上用手拍,翻过去就赢。有时候久了,小手拍得通红。也可以把很多纸片叠在一起,在手上重叠,在手掌心立着把纸片翻到手背,这个时候衣袖已卷好在肘间。然后空中迅速换手,用手指卡住顶在臂间的衣袖间。谁多谁赢。玩这个太耗纸。输急眼的人会把新的作业本撕了折纸片来玩。后果就是回家被父母发现了,得到一顿暴揍。

    更可怕的游戏也有。用纸折成小小的硬的纸的子弹。手上找来扎头发的橡皮筋,把子弹放在橡皮筋上对着别人弹射。一个班里玩在一起的男孩,各有各的圈子。或者去和外班的人斗。这种游戏玩到最后,那就是对着别人的头脸乱弹。鼻青脸肿是少不了的。属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游戏。李震东也参与过,仗着手上力气大,往手上套几根橡皮筋。这种游戏最后被学校和家长联手禁止了。造成的后果比较严重。

    至于别的游戏,跳绳。除非是体育老师安排男女同学一起玩。闲暇时男同学是不玩的。课间小女孩们跑到操场上蹦蹦跳跳。还有小女孩子玩的手上绕橡皮筋,可以玩出很多花样。简单而复杂。至于毽子等等,一时也说不完。

    走到半山坡上,机械厂的厂招待所到了,并排着的就是厂干部楼。李震东挥挥手,让弟弟就在家门前和别的小孩子玩。李震西从书包里掏出几颗玻璃珠,把书包扔给大哥,一下子就溜进了人堆里。

    正文 第七章 家

    南坡半山腰最高的建筑就是机械厂招待所。招待所占地很广,里面除了几栋住宿的二层楼,还修建了一栋三层楼。楼顶是用来晒衣被的地方。招待所里面还有很大面积的果林,种的主要就是橘子。桔园后面就是茂密的树林。中间砌起了高高的围墙。李震东特别怀念招待所的橘子。再高的围墙又怎么挡得住李震东的脚步。他自然有方法翻过围墙不让任何人发现。现在橘子还没熟,等等吧。

    走过招待所大门,前行几十米就到了。八二年的家就在二楼。这栋楼只有一个楼梯口上去,上去两边是长长的走廊。左走第一家就是李震东的家。从口袋中摸出钥匙开了门。小时候,为了防止丢掉钥匙,都是找一根绳子系着钥匙,然后绑在皮带上。

    真的是,李震东突然想不出该怎么形容这个家。憋了半天,冒出一句:真的是老土啊!两房一厨。嗯,没说错,不是两房一厅,是两房一厨。里外两间房是住宿房,再往里是一间小厨房。厨房里灶头旁边有个洗菜的地面。有一根排水管,通到屋后的排水沟。嗯,这个时候的住宿房是没有厕所的。晚上要小解,就只有站在洗菜的地方将就吧!如果是大解。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到楼下五十米外的公共洗手间去。湘省土话:茅厕。路灯不亮,要记得带电筒。怪了,好像有这么一个定律,那就是公厕的灯永远是黑的。如果没带电筒?你敢进去吗?里面黑到伸手不见五指,有可能一步踏错,遗憾终生啊!至于另外一个办法?那,那还用得着说吗?忍者神功呗!

    其实除了‘方便’不方便外,这话咋这么拗口?其他都还勉强。房间都还够大。里面房间是两兄弟住的房,摆着两张床,还能够摆放大衣柜再放一张老式木桌。这木桌是三个抽屉的大木桌。比起后世某些节省的小房间,摆一张大床,尼玛,要侧着身子进去。摆两张床?可以啊,放高低床!这也是两张床。当然有钱人买的那种豪宅不算,那也不是普通人住的。

    里外走了两遍,李震东脸有点发绿。在刚才的评语上又加上一个字:真的是太老土啊!这些家具太古老了。旧啊、老式什么的词语都不合适用。只有用古老这个词。看起来是那种四四方方挺结实的衣柜,几口箱子是厚厚的木板钉成的。是从厂里面装材料后剩下来的,那种特厚实的木板做的。材料虽好,手艺不能恭维,更别提有啥花样。这话只能私下里嘀咕。因为这些家具,都是李震东父亲利用空闲时间自己亲手做的。还有一套锯子、刨子、凿子等木工工具。

    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再次走进厨房。抬眼就看见了窗外的山坡,坡上一畦畦的菜地。再往上就是山林。坡上菜地中种有多种青菜,李震东家里母亲自然是种了几块地的。

    拎出小煤炉,来到走廊上。把上面的大铝壶放下来。用铁钳把最上面的一个煤球夹起来,对好下面煤球的孔洞。打开封火的炉门。要稍等一些时间,炉中的火苗才会窜上来。又赶紧洗了米放在大盖锅中蒸着。

    厨房里有一把青菜,还有半碗咸菜。李震东把墙壁上挂着的一个竹篮取下来。里面放着二三十个鸡蛋。拿了六个出来。再找了一会,没有别的。

    临到母亲快回来的时候,一切搞定。菜籽油煎的荷包蛋,一点猪油炒的青菜。咸菜热一下。饭是足够多的。那个年代军人发的粮票比工人高得多。

    这个年代用的煤炉就很好了。还有人上山捡柴火,这个不花钱。米要粮票,肉要肉票,布要布票,油要油票,连买肥皂都有专用的票······别笑啊,这都是真的。后世有人总结了,简称票票时代。能用钱直接买到的东西很少。有的都是集市上老乡们挑来的青菜,鸡蛋,少见鸡鸭鱼。偶然见些从山上弄来的野味。

    那就简单的说一下吧。在大都市里。瘦猪肉是1·65元/斤,带皮肥肉是0·95元/斤。在副食品店里青菜全国统一价每斤五分钱。当时,华国内地全国只有一个地方的物价是放开的。那就是岭南的深区。深区从国家设立的四大特区中脱颖而出,建设发展速度太快,物价限制发展。华国的总设计师老人家说了一句话:特事特办。

    有那么一件有趣的事。深区的农民种了青菜跑去香港卖,不愿在本地卖。深区政府无奈了,你想,大米可以在外省高价购买,甚至从国外买粮食运回来。青菜怎么办?深区就向汕区求援,调来五千名农民在深区种菜。结果不到两个月,农民全部跑光。有人就去追问原因。农民就说:种菜不如捞虾,捞虾不如拉沙。那没办法,又去岭南省府广市调来五千名农民,最后也没留住人。

    最后,只好调价格,允许放开。青菜最高窜到一元多,吓了深区政府一跳。正准备开会商议重新限价。市场的青菜多了,降价了,降到八毛。最后也接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