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都市大鳄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重生之都市大鳄第4部分阅读
    二苟。李二苟有点激动“大牛,听人说,南边那里要好多人做工,弄不好可以进厂子呢!”李二苟的家比起吴大牛家还要不如。

    “真的?”吴大牛睁大眼睛,随后又慢慢黯淡下去“老爹能让我去那么远的地方吗?”李二苟把自己在外面听到的细细的说了一次,当然这其中也有他自动脑补上去的一些内容。但是吴大牛心意是动了,却没有开口。没有吴大牛的同行,你让李二苟一个人出远门去面对外面的花花世界,李二苟不大敢啊。

    李二苟有点急了“大牛,我们这样什么时候能弄到钱讨个媳妇?,人家平口村的马愣子昨天就走了,啊!我们弄到钱,你不就可以吃饱饭啦!”

    千言万语其实不如说到点子上。李二苟说这句话因为这是吴大牛的痛处。自吴大牛记事以后,吴大牛从来没有一次是真正吃饱过的。在家就不提了,让他放开量来吃,那家里人还有活的吗?李二苟有一次带吴大牛去镇子中的一朋友家。华国人好客,那朋友初次见吴大牛。吃饭时怕他见生,招呼他尽管吃。吴大牛也不客气,这一餐饭下来,那朋友面如土色。末了,吴大牛还没饱,当场吓得那朋友坐在凳子上翻倒。

    吴大牛点点头,转身往家里走去。这一回无论如何要往外闯闯了,还可以给家里省点粮食,家里实在是太苦了。至于怎么说服父母,自己已经铁了心。家里人难道还要用铁链锁着自己不成?

    徐新关着门,坐在家中的小方凳上,抽着八分钱一包的‘生产’牌香烟。这是小城中普通的一处居民点。徐新的家就在某栋房的二层楼最里面的一间房。这间房子不算小,如果是只住一个人的话。但是,这里住着五个人。从房子中间隔开,用铁丝挂着灰布,里面部分是他和妻子两人的卧房,外面部分是老父老母的一张床铺。这外面部分还要当做家里人吃饭的场地。四岁的儿子晚上睡觉还要由父母亲带着。

    现在家里人都不在,徐新静静地坐着。一只又一只的烟在口中吞吐着。屋子里已经到了呼吸不畅,双眼难开的程度。红着眼的徐新毫无查觉。

    门口传来开门的声音。刘红推开门,一股浓烟翻滚而出。没有准备的刘红淬不及防,被呛得连连干咳。挥舞着小手拍打着刺鼻的烟味。家里失火了?刘红的头一个念头升了上来。慌张打量的眼神却恰好看见屋子中静静坐着的徐新“徐新,怎么了?”。徐新看见妻子走进来,露出一个勉强的笑容。刘红把家里的门窗全部打开,来到丈夫身边坐下。

    徐新丢下烟头,红着眼看向妻子“我决定了,辞职,去南边。”刘红张开小嘴。惊愕的看着丈夫。徐新冷笑了一下“今天我又和上面吵了一架,厂里头头说要给我换个工作。”刘红知道丈夫是厂里的中层干部,但是在他管辖的范围得罪了上面的关系,一直非常难做。“我算是看透了,不管不得罪人,管了得罪一大片人。这个厂撑不了几年了!”徐新看了看这个房子“你看,我们现在还住在这样的房子中,孩子马上大了,到时怎么办?不如趁着现在还年轻,去南方看看”

    刘红轻轻把手放在丈夫宽大的手掌中“如果你已经下了决心,那你就去吧,家里有我,你不用担心。爸妈我会服侍好”

    徐新捧着妻子粗糙的小手轻轻摩挲着“我不在这边的时候,你也不要死撑着,真有事,就去找大哥二哥他们帮忙”徐新的大哥二哥也早已成家,离开父母搬到单位分的小房子中,家境也并不比徐新强。徐新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如果混不出人样,我就永远不回来。

    正文 第十六章 南下二

    叶建军从爷爷那里出来后,一直想着一个问题:这次自己调到南方去,到底是好是坏?叶建军是华国京市政府某处的副处长。年纪轻轻地在这个位置上,除了自己的家世,当然有出众的才华。这次家里运作往南方去任职,按惯例还要往上提一级。这个当然是好事。可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焉知非祸?明面上看起来是大好事,在这当口提了一级。只是岭南向来就不是叶家的传统势力范围,想要在陌生的地方打开局面,难度可想而知。这次过去想必是担任某一地的父母官。对自己而言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如果是庸庸碌碌。毫无作为,那自己的这一任职履历就不完满。毕竟自己还真的没有主管一地的经验,在上层机关的做法不适用于地方。这也是爷爷希望自己获取基层执政的能力。

    来到机关,从大门走进去。上班的人群中不时有人打招呼。多是叶建军手下处室的科长、办事职员。其中有几个漂亮的办公室女郎,用着辣的眼神看过来。一两个刚刚分配来的女大学生,低着头经过。遇到叶建军时,抬起头用着蚊子一般细小的声音问好,不带叶建军回答,自己先红了脸,羞涩的低下头急匆匆的走了。叶建军无奈的摸摸自己的鼻子。也不怪叶建军如此受欢迎。年轻有为的上司,相貌英俊,又没有成家。单位里的女孩子们自然是趋之若鹜。觉得自己有机会的女孩子,偶然也会大胆的来个暗示。吃不消的上司只能装痴卖傻。叶建军早已经有自己喜欢的女孩,算得上是门当户对。只等对方毕业后就成婚。

    叶建军在办公室刚刚坐下来。办公桌上的电话响起来,拿起电话的叶建军一声‘喂’字还没有出口,就听到了对面传来的恭喜声。是相熟的部门领导打来的电话,不知从哪里听到的风声说叶建军要升了,打电话来恭贺。叶建军模凌两可的回了几句话,对面也是做老了官的,自然心领神会。说是请他出来大家聚会一下。叶建军连忙推脱,说是这几天确实有事,待事情理顺之后一定做东宴请大家。放下电话,叶建军暗暗吃惊,对方的消息灵通到了这个地步。

    一个上午,叶建军接了十多个电话,都是类似的内容。叶建军只能一一回复。

    为什么叶建军在京市电话这么方便?京市是华国的首府。管理全国的大机构都在此地。各大部委,各大央企等等。八二年就已经在京市安装了投币电话。电话的普及率在全国京市最高。那么别的地方呢?

    李震东所在的湘省机械厂。打长途的话,那纯粹就是坑人。以子弟校电话为例。先要打给厂总机,要等待。再由厂总机拨给所在地的邮局,要等待。再由所在地的邮局拨给县邮局,要等待。再由县邮局拨给地区邮局,要等待。再由地区邮局拨给省邮局,要等待。如果是跨省,还是要等待。说个真实的事,打长途有时早上去的,你要带中午饭。打长途几乎就没有不等的。信号还不是特别好。

    那急事怎么办?写信肯定来不及。那就发电报。这一点华国做的很好。不管是大城市还是边远山区,铺设的电报接收网点佷多。发电报八分钱一个字。这个可是不便宜。鸡蛋议价的才是六分或者是七分钱一个。发多少字,钱加起来,还要加上手续费一元。电报就比较贵了。还有加急电报,接到电报邮局会第一时间给你送去。老一辈的人有谁没发过电报的吗?而且因为电报的费用比较贵,就让你想尽办法节省电报上的字。但是,过于简略,对方不明白意思,又要发过来追问。一来二去,钱还花得更多。这是很多人遇到过的事。

    后世哪有那么麻烦?想联系,多方便啊!

    叶建军挂上电话,苦笑了一下。今晚上的饭局是走不了的。是自己的几个发小一定要给自己庆祝,不去不行。

    忙碌了一天,叶建军歇了下来。看看手表,离下班时间不远了。收拾了一下,走出办公室,宽子说是会开车来机关大门口接人。和门卫室的王老打了个招呼,刚走出单位大门,不远处就开过来一辆雪铁龙小轿车。小车‘吱’的一声停在了叶建军的面前。从车内很快探出一张笑嘻嘻的脸“军哥,上车”。叶建军拉开车门,坐在了副驾上。小车一溜烟的开走了。

    宽子大名林宽。同是属于华国上层家族中一名子弟。叶建军家族属于改革派系。有自己的的一群拥护者。林宽家族还有另外几个家庭都属于一个圈子。大家的年纪相差也不大,打小玩在一起。上学时也是同在一个学校。有时和人有了龃龉,打架也是群起而上,少有自己一人往前冲的事情。别人输了说他们人多欺负人少。这边总是振振有词‘团结就是力量’。噎得别人只能灰溜溜的退让。诸如此类的经历让他们的友谊牢不可破。当然,父辈们从生死中结交的友情才是主要的。年纪大了以后,也经历了特殊时期,各人就有了自己要走的路。有人从政,有人想经商,有人出国。但彼此都还保留着密切的联系。

    宽子开着车,稳稳的行驶在大街上。这时的京市车辆并不多。不像后世,首都变成‘首堵’。

    “军哥,这次你调到南方去,兄弟们给你设宴贺喜。”宽子边开车一边说话,顺手从车前拿出一包烟,递给叶建军。叶建军随手接过来,抽出一支,点上。“这次过去,也算是不错,问题在于没有地方从政的经验”

    哥两个随便闲聊着,车子经过建国门大街岗亭走另外一边的时候。叶建军看见前方的道路旁有一大群人围着。宽子放慢了车速,隔着车窗看着外面。

    这一大堆的人群倒是分作了两群,互相对峙着。都是十几二十的汉子。双方中都有几个穿着旧军服的青年。为首的几个用手在指指点点着,有人在破口大骂。不旋踵间,突然就有人开始动手了,开始还只是拳脚,后来棍棒齐出,再后来,已经有人拿出了小刀、匕首,更甚者有人掏出了军刺。很快就有人受伤了。

    叶建军和宽子两人都没有说话,对这种情况,两人都见过。特别是大量的知青返城,类似于这种的血腥斗殴越来越多。同时伴随着就是大量高发的各种事件。叶建军皱着眉头“宽子,你发现没有?最近打架闹事的越来越多了!”宽子点点头“军哥,你别说,我去吃饭都遇到过,也不知道这群小子哪来那么大意头?如果犯在哥几个手上,非得让他们知道马王爷是几只眼?”

    小车很快消失在长街的尽头。

    正文 第十七章 高峰

    一晃几天的时间过去了。李震东还抽空去了机械厂里的图书馆,翻阅了图书馆里的报纸。和自己印象中的大事件互相印证。发现历史的大走向没有变动,只是某些事情发生的时间不对。知道这个世界终究有点不同。

    李震东从外面晨练回来,就着小厨房的冷水冲洗起来。今天是礼拜天,全厂休息的日子。母亲不用上班,现在还在后山坡上浇菜。李震东利索的拿上一大包的馒头,边走边吃和小弟出门了。昨晚上已经和母亲打过招呼,说今天和几个同学一起上山去摘板栗。小弟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在李震东洗澡的当口就喊了大哥几次。李震东笑小弟的心太急。吩咐小弟拿个竹篮,自己穿上黄牛皮的厚胶底钉头鞋。这是为了打下来的刺球做准备,用脚底在板栗刺球上揉搓,把毛刺皮搓开,捡走里面的板栗。

    到路口,早有几个小孩子在那里追逐着,看见两兄弟下来,停止了打闹。一群人汇合在一起往山上走去。这次选的地方是往学校的后山去。山高林密,敢去的人不多。李震东提议去这里的时候,还有人害怕。李震东张口来一句“有我在,怕什么?”

    沿途,他们也碰见了几起同样是往学校后山去的小孩子。说明同样有人不畏惧危险,有相熟的大家还说笑两句。

    为了照顾小弟,李震东这群人就走得慢点。别人自然是先走一步,最起码可以先找到外围的板栗树。李震东根本不在意,大山连绵,又宽又广,哪里是你先走一步就能占完的。李震东在进入山林中之前,用小刀修了一根小指粗细的竹子长约一米。这是前世李震东的习惯。常在野外行走的人,手拿竹棍可以击打蛇虫,蜘蛛等。竹棍轻便韧劲好。进了山林,树高林密,有人开始胆怯了。就有几个不相熟的小孩子不愿深入,在就近的树林中寻找着。走过林中小道的王波就大声的呼喝着。

    前行了较长的一段路。这四周已经没有人声。只剩下了李震东这一群人。看看周围,眼尖的已经看见隐藏在林中的板栗树。挂在枝头毛茸茸的刺球露出那么几颗。大伙一声欢呼,准备开始。李震东连忙喊住大家,打板栗的时候注意看下面有没有人,爬树的不要攀到太细小的树枝上。

    李震东叫住王波“你帮我看着点小弟”王波奇怪了“那你干啥去?”李震东指指山上“我去上面看看,再找找看有没有更多的。”小弟这个时候就不在乎大哥去哪,其实他就是觉得来山上摘板栗是非常好玩的,惊险刺激。

    李震东走在寂静的山林里,两旁的树林高大耸峙。只有隐约的风声从林梢上呼啸而过。有些寂静是一种境界,让人的思维以倍于平常的效率去思考。脚步慢了下来。想起了前世的人来

    一生怕也是难得挽回了

    ······

    去更深更远的山里凝望飞瀑

    这时

    让我们吐出胸中的山

    留下晶亮的溪水留下烟岚

    含一抹微笑默别后

    我们各将卧成

    一脉青山

    这是台湾叶翠苹的一首诗歌。李震东的脑海中突然就回想了起来。想起了和伊人在一起的旧日情形。

    依稀,依稀间有你的笑声从这片山林间传出,在错杂的林木中回旋。旧日的你奔跑在忽隐忽现的小道上,你的呼喊,你的笑闹依然那么真切。

    在这深秋的古道上,两侧长满高大的松树,多年未见人迹,小路铺满落叶柔软而轻绵。山脊上这一条守山人走的路到底已荒废了多久?

    如果不是为了远处那一座高高的山,相信也不会有缘至此。你说“好幽深,好安静”。当我走过时,唰唰的声音在空寂的山林里。前方,那座高峰依旧耸立着。岁月可以轻易地是我们改变容颜。然而,在我们的心中呢?却总有一些永不磨灭的记忆,永不褪色!仿佛,我们仍携手并肩,走向前方这一座巍峨的高山。

    一样的山路,一样的覆盖着厚厚的落叶。

    少年的脚步踏过,轻快而迅捷。身后有多少浪掷的笑语?随风跌落在长长的山路上。

    长长的山路上啊,我们携手行过,满山翠色。山风来处,满山的松涛声起自谷间,起自林梢上,起自山巅,起自苍空。自我们身边掠过,荡起我的衣袂,烈烈作响。而你的秀发在风中飞扬。侧着脸庞,你对我轻轻一笑,那面容好似开放在旷野中的百合,在风中灿然。我指着高峰说快到了,回首身后蜿蜒崎岖的山路在远方忽隐忽现,才恍然明悟不知不觉间已走过多少的旅程。

    今日的我呢?独自一人前行!而前方的高峰依然遥不可攀。

    一股怆然的感觉自心间升起,曾记当初,你笑着问我爬过这座高山吗?我回答没有,你又问,这么高的山,山顶会有什么?我说大概有花有树吧,你笑着问会有什么样的花,什么样的树?我说大概是兰花的清幽、梅花的孤绝?树大概是迎风不屈的虬松吧?

    登上高峰之顶时,我敢肯定,你一生也没有见过这样的美景。纵横起伏的群山,连绵不绝。无际无涯的山林,山色深浅不一。远方一条白带似的江流弯弯曲曲,流向天际。在高峰上伫立,下面的一切变得渺小。肉眼依稀可见的公路上爬着甲虫一般的汽车。视界广阔绝无任何阻碍。似乎一伸手可以揽天触顶,一吸气直冲九霄。

    我笑着对你说,一个人如果经常面对着这样的景色,蓝天白云,一览众山小。会怎么样?你微笑不语,只是浏览四周,然后,斜眼看我,笑着问我花呢树呢?在这高山之巅上,只有野草,蔓生的野草,低低的贴在地面,只有呼啸的山风压着它们俯首帖耳。

    望向远方苍苍山峰之间的那种神秘,那种不可测度的景致。那天边的山脉。似乎在告诉我在前方蕴藏着奇绝的美景。我笑着问你,以后我们去更深更远的山里好不好?孤立在山巅,看着沉寂的苍山,暗沉的云霭。微带些凉意的秋风吹过,不由自主的瑟缩了一下。在心中问自己,去更深更远的山里吗?

    李震东遥望远山,这一世还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