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爱录像带风波:感官180度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3
    3

    假如邱明哲不亮明“入党积极分子”这个不是什么身份的身份,人们也就不会知道这个打小报告的人是谁了。虽然,邱明哲没说这人是谁?似乎很策略,但他疏忽了团员青年中,只有高小兵一个被列为了入党积极分子。这个细节很快就先后被柯雷、汪蒴、于顺松甄别出来了。

    一开始,柯雷也曾想到过是不是高小兵?但玉泉山顶上高小兵当时应和的动静最大的那一幕,就在眼前晃动,似乎不应该是他。当明确了是高小兵两面派的为人和掩盖口是心非伎俩的高超后,心想:这小子太yīn险了!今后得防着点儿呀!这件事让高小兵一石两鸟,既在邱明哲那邀了功,又整了汪蒴。明显地把汪蒴压了下去,把汪蒴置于了不利的地位,让汪蒴被动地得罪了邱明哲。看邱明哲上纲上线凶狠讨伐的来势,邱明哲对汪蒴恼恨之极。无疑,这使汪蒴与高小兵的对立面高小兵那一方又添拽上了邱明哲。高小兵这一着棋走得很高呀!扩大和升格了自己的政治资本和阵营。今后汪蒴没好果子吃了。

    其实,在没甄别出是高小兵之前,汪蒴最怀疑的也是高小兵。邱明哲闪失出的结果,并没让汪蒴太意外。果然是他!汪蒴马上掂出了这件事的分量,高小兵这一招儿把他陷入了不利的境地,让他与党支部书记邱明哲对立起来了。

    于顺松也知道是高小兵了,但他心里只是骂了句:这小子***怎么也不跟我通个气儿?没把我放在眼里,这不是整我吗?进而又下意识地想,这么积极?是不是想当团支部书记呀?

    汪蒴家。

    大屋地中间支着一张水曲柳木的靠边站圆桌。上面摆着几样菜肴,一盘斜切片儿的红肠,一盘拌凉菜,一盘白菜炒木耳,一盘红焖刀鱼,还有一盘绿茵茵的盐水煮毛豆,三只玻璃杯里斟着散装啤酒。

    桌子边围坐着汪蒴、蓝正和许文波。

    三个人从上午十一点多钟开喝的,这会儿太阳从南边的窗子已转到北面厨房窗户那边去了。散装啤酒是用五斤容量的白塑料桶装的,跑腿打酒的汪蒴的妹妹汪贞,已经不知跑了几个来回了,但三人的酒兴仍浓。

    三个人平时就走的近。那天开完会后,被邱明哲讨伐的两个问题的主要人物和汇报人高小兵,很快大家就互相知道了。都为蓝正和汪蒴鸣不平,都为邱明哲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党同伐异和yīn险狡诈和高小兵的行为而愤愤。这周余下的几天都是在气闷中度过的。周末,汪蒴提议第二天厂休时到他家去喝酒唠唠。蓝正欣然答应,叫上许文波,还邀了柯雷,柯雷因为参加省图书馆的活动来不了。

    “邱明哲这样不宽厚yīn险霸道,今后我看咱们年轻人没法进步,要想有所发展作为甭想!”汪蒴的脸已经喝红了,但说出的话还算利索。

    “他霸道不是才霸道呀!在蓝师傅这件事上,他不仅不厚道而且yīn险。表面答应背后捅刀子,跟红楼梦里的王熙凤一样,太可怕了!”许文波的脸白白的,小眼睛放着光。

    蓝正一言不发,脸是黄白色的。右手旋转着桌上的酒杯,眼睛盯在杯上沉思。许文波接着说:

    “你说团员青年野游上树偷摘了几个果子,交了罚款这事儿就在团支部了了,不想让你知道也是善意的,怎么能如此无限上纲上线呢?”

    “最可恨的是高小兵把这事儿告密给邱明哲,就他一个人卖好了。这小子的两面派伎俩和邱明哲如出一辙。”汪蒴恨恨地说。

    蓝正这时说话了:

    “高小兵跟邱明哲汇报这个环节很重要,他一张嘴在邱明哲还不知是咋说的呢?所以,你应该找邱明哲谈谈说明情况,没准能澄清一些无中生有的东西。”

    “事情表面上看是这样,但我觉得找他谈,不会改变什么。我和高小兵叫着劲儿,邱明哲站在高小兵那边,他信任的是高小兵,不会相信我说的,我倒是觉得你应该找他去谈谈,这次是一个很难再有的机会,去不成太遗憾了。”

    “他已经在全车间职工大会上公开批评这是不安心工作,你说他还能放我走,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吗?再说,我和你同样有另一层原因,就是因为我是和他做对头的迟维善的徒弟,连我该涨的工资都不给我涨哪!这次更是他成心不想放我去发展。”

    “那怎么办?走又走不了,待下去又不得好!”许文波泄气地说。

    “我就不信他邱明哲熊瞎子打立正——总能这么一手遮天,咱们应该揭穿他,还事实本来面目,让他yīn险诡诈的嘴脸暴露在全车间职工甚至全厂职工面前。让大家来评判,是我们错了还是他邱明哲在玩手段,玩yīn谋,搞家天下。”

    汪蒴的这番话说的蓝正和许文波都点头和叫好。

    “说得太好了!对,他就是在搞家天下,应该揭露他虚伪的本质,还锻冶车间以公正。哎!我看跟他谈不通,是不是可以写张大字报,来公开真相。”

    “好主意!把邱明哲的yīn暗大白于天下。我来起草稿子,蓝师傅毛笔字好,你来抄写,咋样?”汪蒴这样说着和许文波的目光一起盯向了蓝正。蓝正接着他俩的目光,很快就说:“我看先别急着写大字报……”

    “为啥?”

    “虽然说找他谈一次可能没结果,但我觉得还是该找他谈一次,这叫先礼后兵。人家毕竟是党支部书记嘛!要是谈不通就是打了招呼,再写大字报也就在情理之中,咱们不是搞突然袭击。”

    “他对你这样,你对他还这么客气?”汪蒴有些诧异。

    “就是,什么书记?他的所作所为不能代表党支部,只能代表他自己。他只不过是利用了这个权力。所以用不着对他客气。再说,他对你蓝师傅这种做法才叫突然袭击哪!简直不是人干的!”许文波越说越来气。

    “不是客气,这是有礼有节,兴他不仁,咱不能不义。写大字报本身不是目的,是为了要改变锻冶车间‘家天下’的状况,有利咱们今后的发展。所以,咱们做事应该讲究策略。”

    “蓝师傅说的有道理,就照你说的办,咱俩分别找他谈一次,谈不通我就起草大字报。”

    “好……”

    “来!干!”

    “干!”三人又端起了酒杯。

    上班头一天,汪蒴和蓝正就利用炉间休息分别找了邱明哲,结果都谈崩了。

    汪蒴跟邱明哲解释那天在玉泉山的前后经过,说明他的初衷并不是眼中没有党支部,而是出于很简单的怕你知道挨批评,以后再不让出去了的心理。邱明哲板着脸就是不接受。他强调说你一个团小组长不该领头对大家进行这样的煽动,这影响是极坏的,唆使团员青年今后都目无组织目无领导。带了一个很坏的头,这是在破坏党支部的威信,用心是极其险恶的,你必须做出深刻的检查。

    俩人你说你的他说他的,根本谈不拢,且越说声音越高。汪蒴一看不行,压住了火气退了出来。出了邱明哲的办公室,汪蒴的脸胀的通红,他气邱明哲更气高小兵:好小子!这都是你干的!

    本来,汪蒴想跟蓝正通报一声没谈成,想劝他别找邱明哲谈了,没用。但出了办公室,班里已干上了活儿,便赶紧回到岗位上。

    这边蓝正一炉子活儿正在煞尾,干完后他走过来,看汪蒴正忙着也不好问。但他估计是没什么结果,从汪蒴的脸上就看出来了。外面天yīn得很黑,车间里大白天的就像黑夜。为干活方便照明灯都打开了,光线依旧很暗。锤上的锻坯映红了汪蒴灰突突的脸,也像一块冷却了但还有些紫不溜秋的锻坯。

    蓝正知道自己找邱明哲也谈不出什么名堂,但这步棋必须走。他坚定了一下心思。扭头快步奔向邱明哲办公室。

    邱明哲余气未消,见蓝正又进来了,他像有所惊觉,铁青着脸带着警惕冷视着蓝正开口。

    蓝正没拐弯抹角,开门见山:“邱书记你不是答应我了吗?怎么在会上那么说呢?”邱明哲说:“当时我是答应你了!可我给你报,人家厂子说你不够呀!我在会上那样说,只是借你这个做例子,警告那些不安心工作的年轻人。”蓝正立时被邱明哲这番话气得气胀语塞,“你……你怎么能这样?”邱明哲说:“我怎么样?我这都是为咱们锻冶车间的大局考虑。你们不安心工作岗位,都走了,这锻冶车间还怎么干?会上我只是说了说你们这些事儿,还没点你们的名,汪蒴就来找,你也来找。怎么?你们这是串通好了向我进攻兴师问罪呀!”

    蓝正气得七窍生烟,这家伙老奸巨猾,真是斗不过他,他后悔来找他谈了。

    蓝正二话没说,抽身冲出了办公室,把话音未落尽的邱明哲撂那了。冲出办公室的屋门,蓝正心里狠狠地说:

    “咱大字报上见!”

    柯雷被省图书馆借调去了三天,去双城县太平公社立业大队,参加市二十八中学校青年点建点两周年活动。省图书馆帮助青年点建了一个图书室。图书馆的人是去看望那里的知青,带去一些书籍。让柯雷去是给知青们讲故事,同去的还有电影机厂的肖芳。一行六人坐上省图书馆的一辆半新不旧的解放牌卡车,肖芳和率队的社科部李副主任坐在驾驶室里,柯雷他们四个人坐在车厢上,一路颠簸了四个多小时才到达青年点,浑身骨架都要散了,粘了满头满脑的尘土。天旱,地里干巴巴的,汽车轮子后面掀起腾腾的尘土。

    下午一点钟,汽车终于开进了青年点所在的村子。青年点坐落在村西南角上,宽敞的院子围着一圈儿用草和泥垒的土墙,院门儿连着的一条红砖铺就的甬道旁,迎风挺立着一排小白杨树。一座朝南向土坯垒的房舍,鲜艳的蓝色,擦得透明瓦亮的窗玻璃反射着刚刚偏西的阳光。窗前,小白杨树的西侧是一片空地,上面支着半个篮球架子,一排单杠和一个双杠。小白杨和甬道的东侧,是一畦菜地,浅绿色的小白菜和生菜长得鲜嫩可爱。

    卡车在院门口停下,午后没返回地里的知青,拥上来迎接。图书馆的人和知青们很熟,只有柯雷和肖芳被闪在一旁看着他们寒暄。知青们很兴奋,一个个黑红的脸庞,显得很健壮,相比之下,柯雷看着他们这些从城里来的人,个个面色苍白身形瘦弱,像是病人。

    知青们用他们自己种自己磨自己做的小馇子粥和玉米面窝头,雪里蕻炒豆腐,小白菜、生菜沾大酱招待来客。柯雷、肖芳吃得很香。虽然在家里也常吃粗粮,但远没这些新粮做的好吃。

    吃过饭,马上就在青年点的房舍里开会。房舍分东西两厢,东厢女青年住,西厢男青年住。正间屋除了门旁左右各有一个灶台烧东西两间的火炕和做饭用外,靠北那侧间壁出了一个小图书室,简易的书架上,摆着几百本省图书馆定期轮换提供的和二十八中学生捐来的书籍。小图书室给这个农家房舍里平添了温欣的文化味儿,令人亲切。

    会议是在西厢房里召开的。立业大队党支部副书记主持会议。参加会的不光是省图书馆的,还有知青点里知青们家长的代表,几十人坐了满满一屋子。青年点团支部书记兼立业大队团总支书记李玉淑,作了他们二十八名男女知青两年来扎根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实践的汇报。

    两年前,二十八个知青来到立业时,几乎是一无所有。只有队里分给的一块地质不好的地。现在住的这房舍,当初是已经破败的大队的豆腐坊,屋漏墙塌,缺门少窗。知青们接过来后,自己动手重新修缮,垒砌了土炕和锅灶,打起了院墙,在院里栽下扎根树。从此,在这安下了家。二十八中学支援了一只篮球架,学生们捐钱给他们买了三台凯歌牌的半导体收音机和篮球、排球、乒乓球拍,在大队的帮助下,他们做了乒乓球桌。

    他们还是不满二十岁的大孩子,庄稼活儿一点儿不会,在队里派的老农指导下,一样一样地学,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手磨出了茧子,腰背累得酸痛。不会做饭,睡的又是从来没睡过的火炕,所以吃不好睡不好,大家都瘦了,病倒了好几个。但他们咬牙挺着,把累和委屈的泪水,流在夜里想家时的被窝里,把寂寞挥洒到开展的体育、文艺和学习中。离开父母他们都变了,变得坚强和有耐力,每个人坚持天天写日记、练钢楷就是一个证明。而地里第一个秋天的收成,更让村里的农民对这些大毛孩子另眼相看。

    李玉淑的汇报博得了在场来宾的热烈掌声,知青家长们唏嘘不已,有的还为自己子女的甘苦和坚韧流下了眼泪。

    立业大队党支部书记、公社书记、省图书馆李副主任,两个知青家长代表先后讲话。二十八中学红代会主席宣读了全校师生的慰问信,赠送了师生们捐钱买的慰问品。会议开到这里情绪高涨起来,知青们争先恐后站起发言,表示不辜负家乡父老的支持、期望和鼓励,一定辛勤耕耘,把根扎得更深,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做出更大的成绩。

    晚上,召开了小型联欢会,柯雷和肖芳表演了故事《怒火》和《海的女儿》,知青点的一个男知青表演了他参加省知青会演节目,快板书《让座》、《雪夜心红》。

    当晚,柯雷他们住在了青年点里,男的和男知青挤在一个土炕上,女的和女知青挤在一起。

    第二天早上三点钟,知青们就起床下地夏锄了,一直干到上午十点钟才回来吃饭。饭后,李副主任和李玉淑主持知青们召开了一个读书座谈会。往常知青们吃完了饭就又下地了,一直干到晚上八点钟才收工,每天都是这样。收工回来还不马上休息,开会或学习到夜里十点钟,然后才躺下歇息。这样艰苦,知青们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有说有笑有唱有闹,青年点里荡漾着歌声、笑声、笛声和琴声,篮球、乒乓球打得热热闹闹,一派生气勃勃,与那些寂静的庄稼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常引得庄稼院的孩子站在院墙外驻足呆看。

    对于知青们的这种精神面貌,柯雷很羡慕。他们远离父母远离了大城市,条件艰苦,风吹雨淋日晒,但他们活的阳光灿烂。而自己生活工作在那个钢筋水泥筑成的厂房里,从肉体到精神都好像带了紧箍咒。

    男女知青的集体生活,知青间的友爱亲密,他们之间随意的说笑、打闹、眉来眼去,充盈着青春的灿烂和美好。这一点更让柯雷眼热,和自己车间里男女青工间诸多禁忌的关系比,我们简直就是一些和尚和尼姑。

    想到这儿,柯雷有点后悔没有下乡。

    图书座谈会开得很热烈。

    开过座谈会,知青们就又下地去了。应李副主任的请求,李玉淑收集了知青的日记本,柯雷他们几个人留在青年点里阅读知青日记。

    柯雷从没读过写这么好的日记。不只是写的工整,字里行间显露的思想境界,无私无畏的心地,奔放直爽的性格,昂扬的干劲和热情,对知识的渴求和钻研,看得柯雷激动不已。相比之下觉得自己的眼光短浅,心xiōng狭窄,碌碌无为,渺小了许多。

    傍晚,吃完了饭,柯雷和肖芳相约去村头散步,交流起阅读日记的想法,俩人有同样的感受。都觉着自己生活的狭小和乏味。

    晚霞在西边天上燃烧,映红了半边天,也把红色撒向大地。站在村头看一望无垠的田野,已半尺高的庄稼抹上了红色的霞光,极目远眺,令人心旷神怡。回首俯瞰村落,土墙茅草盖的农舍东西排列有序,房上在微风中摇曳着袅袅炊烟,房下庄稼院里鸡鸣狗吠,让人想起陶渊明的诗句:

    “暧暧暖人村,依依墟里烟。”

    此时此景,令柯雷和肖芳感慨叹息唏嘘不已。生出像陶渊明那样遁到这穷乡僻壤,远离城市那灰色yīn暗令人窒息的樊篱,敞开心怀尽情享受这田园美景的念头来 。

    第二天早上,柯雷他们要返回去了,来时送他们的卡车,当天就返回去了。这里离松花江不算远,大约有十二里地。下午两点钟在江边的黑鱼汀船站,有去城里的客船,六人决定乘船返回,可以观松花江两岸的风景。

    吃过早饭他们就想走,知青们舍不得,极尽地挽留,李副主任对他们说:“我们已完成了工作,再在这里逗留只会影响你们。”知青执意不肯,几个人只好又滞留了一上午,但没让李玉淑留人再陪他们,而是随他们一起下了地,体验了一下农活——锄草。

    午饭后,柯雷他们在知青们依依不舍的送行下,离开了青年点。分手时几个女知青眼圈红了,泪水就在眼圈里衔着,男知青则默默地陪送。看着知青们难舍难分的样子,柯雷、肖芳心中也很怅然。相处虽然只有三天,但情感融洽得让他们在分手时欲罢不忍。走出好远,柯雷频频回首,看知青们还站在分手的地方。看着已渐渐远去的已熟悉了的青年点房舍院落和知青们的脸庞,柯雷的心像被挖去了一块,空落落的难受。

    往东北方向走了二里路,是公社所在地的太平庄,他们进供销社逛了逛。又步行了十里路,就来到了松花江边。松花江边是一片开阔的湿地,站在田地与湿地接壤处的高岗上,松花江水像一条玉带闪着粼粼波光由西南向东北蜿蜒而去。两岸舒缓的水草地,像翡翠的地毯镶嵌在那条玉带两边。这入眼的美丽画面,疑似人间仙境。这使几个人的心情从刚才分别的伤感中脱离了出来。这两天下了几场雨,旱象已除,大地湿润绿色盎然一派生机,莅临松花江边看到这般美景,更使人愉悦,大家欢呼雀跃,像些刚被家长放出门少见多怪的孩子。

    兴奋地奔下高岗,穿越江边湿地向船站走去。脚下的草地,身边的水洼,塔头墩子星罗棋布;不知名的鸟儿在空中盘旋,在水草里寻觅,唧唧喳喳地歌唱;散落的牛羊这一处那一处地尽情撒欢吃草;江边有几个钓鱼人,长长的鱼竿伸向水面,钓鱼人端坐竿后静观动静。松花江盛产“三花”:鲫花、鳊花、鳌花。六人好奇地伫立他们身后观看了半天,只见一会儿,这个突然起竿拽起一条活蹦乱跳的鳊花,那个又钓起一条鳞光闪闪的鳌花,令六人好生羡慕。

    黑鱼汀船站比想象中要大。岸边有座规模不小的粮库,围墙里有十几座圆圆的粮囤。院里一根高杆上的高音喇叭里,正播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北京各文艺团体会演节目。北京琴书《传家宝》,这会儿唱得柯雷喜滋滋的,触发了他下次厂文艺宣传队再排练演出,也想弄段鼓书唱唱的想法。

    船还有半个小时才到。等船寂寞,柯雷拾起一些薄石子儿,往江面上打水漂玩,引起了其他人的兴趣,都弯腰找寻石片儿往江里打起来。李副主任还像孩子似的说:“咱们比一比看谁扔的远吧!”大家叫喊着热烈响应。结果是柯雷第一,李副主任第二,肖芳末尾。

    东方红一号船来了。几个人没进船舱,站在甲板上观望江岸风景。

    船顺流下行,很快,快到城边的正阳河了,迎面从下游市区江段上来一艘粉漆的很漂亮的游船。甲板上船舷边站满了外宾。柯雷兴奋地向他们招手致意,肖芳、李副主任等人也跟着举手。对面船上的外国人纷纷举起照相机冲这边拍照,然后又鼓掌,两船互相鸣笛,交错驶离。

    进入市区段,两岸是另一种风光,不像刚才充满野趣。左边是江北太阳岛,像一条洋游船样的太阳岛餐厅矗立在绿树掩映的太阳岛西南湾头。滩边水下散落着游人,有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