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国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四百三十八节 比塞大港败退
    的黎波里最终还是被攻克了,攻占这里的过程,在高凤举看来太过无聊,十分乏味。美国人吃瘪后,不在强攻,也不在跟德国人玩坦克战,而是调集了大量的火炮,飞机前来。

    飞机始终没有压制住德国空军,德国本土此时还没有受到过轰炸,工业生产仍然很强力,加上英吉利大空战虽然让他们损失不小,可在结果上却造就了大量熟练的飞行员。美国的战斗机轰炸机虽然更多,可惜他们的飞行员只是受到过训练,经过实战的并不多,真正有经验的美军飞行员大多数是属于海军的,此时海军并不在此。

    不过只要打个势均力敌就够了,美国人靠的是大炮主义。

    数千门大中口径的火炮一字摆开,玩命的炮轰的黎波里。

    这情形让高凤举看的都肉痛,尽管塞北军在跟日军的战斗中,也是充足的火力准备。可是他仍然震惊于美国人的气势,看情形他们不打算攻城了,而是要把这座城彻底夷为平地了。

    美国人的炮击是日夜不息的,一直持续了一周。

    接着发起的地面攻击,步兵跟在密集的坦克编队后面,小心翼翼的挪到了的黎波里废墟中。可是却发现,德国人早已经不翼而飞了。德国人不是傻子,白白挨炸的事情不做,早都趁着黑夜撤离了,只是他们隐蔽做的太好了,竟然没让美军侦察机发现。

    攻占的黎波里后,看着美军的欢庆,高凤举很不以为意,这也值得庆祝?

    两军继续往比塞大港前进,此时的梁静斋一部骑兵已经活动在比赛大区域了,只是没有攻城而已。而中队先一步到达目的地的现实,此时两军都已经不在意了,他们比的是谁先占领。

    ————————————

    此时在国内,赵书礼忙于处理各种关系,自己控制区内的工商业农业关系。跟其他军阀的关系,尤其是跟中央军的关系。

    中央此时很不安分,当然这跟蒋价石此时财大气粗有关。

    蒋价石最近刚刚吞并了一个大军阀。四川的刘文辉。刘文辉比之历史上幸运了些,统治四川一直到了抗日胜利,可仍然没能继续逍遥下去。蒋价石大军压境,又用高官厚禄笼络。刘文辉向塞北求援未果后,只能接受被收编的结局。

    塞北军之所以没有干涉,第一是因为抗战胜利了,没必要在为了保存抗日力量而进行军事威慑了,第二也是因为这是赵书礼跟蒋价石达成的协议。塞北军削除北方军阀,而中央削除南方军阀,互不干涉。赵书礼不希望中国有太多军阀存在,因为这就意味着中国始终是分裂的,中国走向统一的过程,必定要除去这些军阀。于是蒋价石吞并四川的时候,赵书礼将张学良流放到了日本,东北军在中国境内没有任何存在了。

    另外一个让蒋价石心生歪心思的原因是。他势力强大了。抗战中。蒋价石得到了大量美援,还有大量的塞北武器装备,这些足可以他武装五百万军队。而蒋价石却扩张到了千万部队,当然其中是有战斗力很强的部队的,比如从印度回来的一百万远征军,这显然是王牌。还有薛岳跟杜聿明掌控的一百万湘军,这也是战斗力不错的。加上蒋价石之后对部队进行了整编,将武器装备优先补充了一些部队。还有一百万战斗力强悍的军队,这些军队看成蒋军中的王牌部队,足可以跟塞北军抗衡。

    尤其是由74军整编而来的整编74师,张灵甫任师长,这个师在日本投降后,空降南京,接过了南京防务,被称作御林军。这个师中装备了大量的火炮,支援火力,甚至还有上百辆坦克,在火力上甚至优于塞北军。这也是蒋价石手里王牌中的王牌。

    问题就出在这个整编74师身上了,此时它过江了,到了长江北岸,而北岸是塞北军的控制区。

    这是挑衅,或者说是蒋价石在试探。手里武装的强大,让蒋价石开始不能满足于眼下的局面了,中央偏安一隅,而地方势力却做大,这跟中原大战前的情形类似,蒋价石相信他有足够的权谋可以改变这种局面。

    他不但向塞北军挑衅,向其他势力也在挑衅,而且还在塞北军之前。

    在完成了军队的整编后,蒋价石第一个目标是桂系。此时桂系掌控广西、广东、福建、台湾四省,在蒋价石眼里格外扎眼。驻印军从缅甸打到云南后,跟云南的滇西远征军汇合,进行了整编后,组成了一只将近一百五十万人的强力部队。这只部队基本上都是美式,火力强大训练充足,又经过跟日军的正面血战,战斗力之强悍,不输于塞北军中的主力部队。

    这只部队就是蒋价石用来对付桂系的刀,而且蒋价石深信,就这一只部队,就足以摆平桂系了。唯一担心的就是,塞北军会不会就此干涉。蒋价石的思维模式跟其他人不一样,当年他要打桂系的时候,先打冯玉祥,现在也是如此,他想吞并桂系前,却偏偏挑衅塞北军。

    他的想法是,只要塞北军在摩擦中,退却了,那就意味着,他们暂时不会跟中央对抗。塞北军向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