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福星高照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分卷阅读314
    村人早就备好了一万挂鞭炮,几十人同时点上炮仗,顿时声音响彻云霄。徐鸿翼这些年每年都回家一次,徐家的老宅不知扩建了多少次,虽不如京城的宅子阔气,但徐婆子往炕上一坐,那感觉忒舒坦!

    徐婆子八十多岁了,可村里人这么大年纪只剩下一个还瘫在床上,剩下的六十来岁就算高寿的了。可她们在徐婆子跟前,多半都得叫一声婶子。

    村里人笑逐颜开的围满了徐家的屋里和院子,急的跟过来的知府和县官一头一身的汗,想呵斥他们没规矩又怕惊扰了贵人,着实不知该怎么办。其实徐婆子回到村里,就没想规矩不规矩的,她就想和家乡的人说说话,再感受一次乡音、再看一回家乡的山水。

    “大嫂子啊,您老可太厉害了?听说二郎都成了咱大光朝最大的官啦?”有一个和徐婆子同辈的婆子凑了过来,一脸得意的说道:“现在外头都说咱沣水村风水好,那些考举人考进士的考试之前都来村里拜首辅牌坊呢。对了,徐二郎,你瞧见你的牌坊没?就在村门口,长公主牌坊后头那块就是。”

    徐鸿达一脸尴尬,连连说道:“科举还是得多读书,拜牌坊没用的。”

    那婆子闻言一脸不赞同:“去年镇上来了十来个小子拜牌坊,可都中了举人了。”县官好容易挤了进来,抹了把头上的汗忙道:“咱们县近十年来一直鼓励学子进读,每年都拿出不少银子奖励优等学生……”

    徐鸿达闻言颇有兴趣地说道:“你同我到那屋好生说说。”县官喜出望外,连知府也厚着脸皮去了,不仅是为了在徐鸿达面前刷一层存在感,也是为了长公主的“教育基金”,希望能在平阳镇多建一所学堂。

    青青打册封郡主时得了鲁省为封地,每年光封地的税收就是一笔不少的银子。青青本也不缺钱,光镇国公府的一年的收益就能养活一家子十余年,压根用不着这税负银子。

    青青思来想去,觉得这银子取之于民也应当用之于民,她便把这笔钱拿出来分了三块,一块用来置办棉袄、粮草等物发放给驻守关边的士兵;第二块则在全国各处建立育婴堂,救活了不少弃婴。若是有地方遇到了灾害,用来赈灾的银两也从这里头出;第三块则是大力发展教育,建立了不少学堂,只要有天赋、肯用功、品性端正的学习人,不管有没有银子都可以进来读书。

    此外,青青还大肆兴建女生学堂,依旧是针对穷人家或者普通人家的孩子,这里可不教什么女德之类的书,除了和男子们一样读四书五经外,还有不少技能课,希望通过学习能让大光朝的女孩子未来多一些出路。

    屋里屋外都是热热闹闹的说话声欢笑声,青青和朱子裕趁着人多杂乱的时候,手拉着手悄悄的从屋里溜了出来,漫步在乡间小路上。

    “在京城呆久了,还是觉得这样的乡村更自在些。”青青看着田间的野花,忍不住调皮的摘下来一朵簪在髻上。

    朱子裕看着青青,拉着她手道:“明恩已经长大了,也从战场上历练过了,如今我也该撒手了。”看着青青有些不解的表情,朱子裕宠溺地看着她,轻轻说:“等回到京城,我就上折子把爵位传给明恩,再给明礼定上门亲事。咱俩就搬到公主府去住,也逍遥自在几天。等你若是不想呆公主府了,我就陪你到各处走走,去江南、去塞上,去看看你建的那些学堂,看看你收养的那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