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之妇唱夫随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空间之妇唱夫随-第60部分
    中说一些政事,其他时间是需要臣子们去落实的。

    三郎和慕扶疏都是表面和气内里强硬的。短短数月,尤其是自皇帝大婚后,帝后一起上大朝。每次都会让朝臣们刷新认知。帝后二人对于政事的熟悉程度叹为观止,他们想到的帝后早就想到,没想到的帝后也想到了,如果他们对帝后提出的建议有意见,后果肯定是被无数的真凭实据说服。最近更是让他们觉得上朝不过就是听命,帝后发布新令他们照做,完全不需要他们出谋划策滴说……

    感觉自己好没用的朝臣们每次上朝都是充满期待充满挑战,回去时都是嘤嘤婴……圣人和殿下说的都很正确完全没有办法反驳……

    杨翁和崔崇瑜不在,杨惟爱也没了撒娇撒泼的对象。怀孕加上春困,三郎和慕扶疏进来的时候她还没起床。

    杨总管先是喜珍嬷嬷去看看公主醒了没。又亲自带着慕扶疏去看沈氏银楼送来给她的东西。

    三人穿廊走巷,一直到了库房,杨总管自腰间拿下一串钥匙。打开了一间小库房的门,恭敬的道:“殿下请。”

    慕扶疏和三郎进了库房,被里面对了半间屋子的箱笼吓了一跳。慕扶疏回头看看杨总管,后者对她挤眉弄眼,对于她吓了一跳表示很满意,示意她这些都是张氏给她的。

    “这供养也太出格了吧!”慕扶疏哭笑不得的对三郎开着玩笑。

    三郎摸着下巴想了半天道:“莫不是给你补的嫁妆?”

    嫁妆?慕扶疏对这个时代了解还不是很透彻,尤其是高门大户的规矩不是很懂。

    她出嫁的时候杨惟爱和杨翁崔崇瑜都给她添了妆。

    崔崇瑜自江宁城来长安的时候,将军府的细软全部带过来了,在一般人看来很多。从中要挑出精细贵重的作嫁妆还是不够看。

    张氏留下的一半嫁妆都给他当年娶杨惟爱时作为聘礼搬进了公主府,之后又变成了王钰的嫁妆。这也是崔崇瑜看不起王钰的原因之一。他娘亲的东西他怎么会认不得?可笑王钰居然还大大方方的将那些东西当着他的面放进了自己的嫁妆私库。

    当然,这些东西最后都到了慕扶疏的空间里。又回到了杨惟爱的私库。出嫁时杨惟爱也挑了些好的给她带进宫,崔崇瑜对于女儿的嫁妆自然不会去细看,也就一直被蒙在鼓里。他只可惜张氏留下那些东西都没了,却没想到兜了一圈还是回到了杨惟爱手里。

    女儿出嫁,父母办嫁妆是理所应当,但是祖母也是需要出体己的,这是很多高门大户的规矩。

    女子出嫁,嫁妆是私产,将来少部分会留给儿子,大多是给女儿和孙女做嫁妆。张氏先头嫁人是家里做主,陪嫁也很丰厚,之后大归时留下了一半。二嫁由己,她没有听从父母之命,而是自己挑了个商户。

    先前说过,隋炀帝后,商户的地位并没有如历史上那样低贱,但和高门贵族相比仍旧是低了好几级。张氏作为和离妇人,要嫁入同样的门第也不是不可以,但大多是继室或者庶子媳妇,这是她无法容忍的。

    张氏自小和崔问笙定亲,是被当做宗妇长媳培养的,可惜的是崔问笙有了“真爱”,她虽然高调和离,总归是落了下乘。家人再疼爱也没有养在家里的道理,再说就算她不出嫁,等父母去世后跟着兄嫂过活,那就更说不过去了。

    从张氏敢敲登闻鼓就可看出,她是个果断泼辣的,最后在众多夫婿人选中选择了商户,跌碎了一地下巴。她就是看准那户人家绝对会将她高高供起,要知道商户能娶到高门女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

    事实证明张氏的选择是正确的。洛阳沈氏乃巨富之家,传家两百余年,做生意秉承的是诚信仁善。张氏所嫁之人是张家掌门人,且是头婚,和她年纪也相仿。长的一表人才不说,学识也渊博,和她也说得来,妇唱夫随很是快活。

    前些年闹饥荒时,各家粮铺都乘机涨价,最后粮食涨到天价,只有沈家一直按照市价的八成卖粮。虽然说沈家也没有给百姓多少关照,但至少他们比别家便宜两成,在民间颇有声望。

    慕扶疏对于沈家的做法很是佩服。沈家这样做既照顾了百姓又得了名声还不得罪其他商家。

    而这个主意就是张氏出的。

    张氏自嫁入沈家就接过内宅掌家权,慢慢的开始干涉沈家生意,到她生下儿子之后,整个沈家几乎都捏在她的手中。他丈夫是个和软的,见她喜欢经商且眼光独到,也由得她去,沈家也从原先的粮油生意发展到各行各业,整个大隋几乎没有沈家商号到不了的地方。

    可以说沈家别的没有,只有钱。

    慕扶疏知道沈家豪富,但是沈家也很低调,仿佛一心做生意,完全不想涉入官场。不像周家,有钱之后就开始想着有权,幸好周博端是个出手大方又性子直的,不然也不会给他做到户部尚书的位置。

    张氏自那日在掌柜的提醒下得知,方才那对出奇漂亮的人儿居然就是自己孙女和孙女婿时,心中很是五味杂陈。

    当年她毅然决然的提出和离也是为了崔崇瑜着想。若是她不闹大,任由那表妹进门,那么之后她和儿子的日子绝对不会好过。先时还有长辈护着,等崔问笙接过家主之位,说不得她和儿子就要给那贵妾和庶长子让位。要让位,只有正妻和嫡子死了才有机会将那两个扶正。

    张氏当然不想自己和儿子死,不想死就只有崔问笙当不上家主。虽然这样一来儿子也将失去家主之位,但总比送命强。

    所以张氏才会大胆敲响登闻鼓。如她所愿,崔问笙剥夺家主继承人资格,和米氏一起被关了起来。

    她的这一举动几乎是将博陵崔氏的脸放地上踩。难道之前崔氏族人不知道崔问笙有外室并生下庶长子吗?当然是知道的,不过是那些人没想到她会将这事闹到皇帝面前。本来皇帝对世家势大就不满,很愿意看到那些情愿五姓通婚,也不愿意嫁入皇室的所谓名门望族出丑,因此才会训斥了崔问笙,几乎是一边倒的判了她和离。

    yuedu_text_c();

    张氏如愿了,能趾高气扬的走人。同时她也明白,儿子她是带不走的,若是她再表现出对儿子的重视,那么等她大归后,儿子在崔家的日子绝对不会好过,所以张氏才留下一半嫁妆和满月不久的儿子,自此不闻不问。

    这样一来,在博陵崔氏看来,崔崇瑜也是个可怜的,爹不疼娘不爱,对张氏的愤恨也发泄不到他身上,反而有同病相怜之感。

    由此看见张氏的心计有多深,一步步算计,其实只为保住自己和儿子的性命罢了。(未完待续)

    104 婆媳合作开饼店

    崔崇瑜在祖父和叔父身边养大,虽然没有虐待也没有对他很好就是了。在他成长过程中,都是张氏在暗中关照,帮他找了名师借故送上门去,又在他科考时四处打点,尚公主时给予人力物力的帮助和关照……

    崔崇瑜不是傻的,早知道暗中一直有人在关照自己,也知道多半是张氏的手笔。只是他和张氏一样都是狠人,不善于表达感情的,这些事你不说我不问,便也当不知道罢了。

    慕扶疏和三郎毕竟没经过宅斗,当然想不到这其中的缘由。对于张氏送来的嫁妆,完全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搞不懂为什么杨惟爱和崔崇瑜会收下。

    不过慕扶疏和三郎怎么想,杨总管已经将他们带到,要是也给了出去。这些东西是留在长公主府还是搬去皇宫,都和他无关。

    慕扶疏一不做二不休,将面上几只箱笼打开了,映入眼帘的都是金光闪闪珠光宝气的金银首饰宝石玉器。

    慕扶疏真心给张氏跪了。

    好歹张氏也是世家贵女,怎么可以只陪送这些金银俗物??更可悲的是——我们的皇后殿下真的是好喜欢这些金银俗物……

    如果这是品位低俗,那就低俗到底让低俗来得更猛烈更彻底吧!

    三郎见慕扶疏眉开眼笑的样子,不禁有些呆。

    在他记忆中慕扶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明显的对金银露出过好感。在三郎印象中,粮食一向是比金银重要的。

    他自懂事开始就生活在一个小院子里,每天虽然能将将吃饱,吃好却是不能。在五岁之前能有个鸡子吃已经是好造化,更别说五岁过后和杨翁在一起。两人一开始都不适应农家生活,之后又经历了干旱和洪涝,吃食都是卡着来。就算偶尔有吃食尽够的时候。杨翁和三郎的烹调技术也实在叫人不敢恭维。

    自从认识了大娘,三郎没有挨过饿。但是自小对饥饿的感触很深,大隋又一直处在缺粮的的大环境下,所以在三郎眼里,金银还不如粮食重要。

    慕扶疏没有因为自己贪财的垂涎样子落在三郎眼里而难堪,反而将箱笼都盖好,神色轻快的道:“你忘记我们说的要办书院的事了?到时候那么多学子要吃饭要用笔墨纸砚,这不都是钱么?”

    三郎狐疑道:“学子不是要交束脩么?难道这钱都由我们出?”

    慕扶疏叹了口气:“有钱人自然交得起束脩,穷人怎么办?”

    三郎愣了愣。道:“那也不能富家子弟交束脩,穷人家的孩子就免了,这样不平衡会引起不满的。”

    毕竟富人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不是!

    慕扶疏也知道像前世那样,九年制义务教育费用全免不可能。大隋的国力还没到这种程度,于是拍拍箱笼:“不全免也不全收,穷人家的孩子可以在书院做事,以做工代束脩。”

    三郎想了想道:“这不妥吧,就怕孩子们互相攀比,伤了自尊。”

    慕扶疏冷哼:“连这点面子也下不来,我看也不用读书。读出来也是个迂的。”

    前世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多的是,凭借自己力气吃饭,这有什么好难为情?想她那么有钱。大学时还在图书馆打工呢!当然,她可没有抢人家饭碗,挤走人家真正贫困生的名额,她是全免费的。

    三郎和慕扶疏在这边聊的火热,那边杨惟爱被喜玉喜珍伺候着起了床用了朝食,等了好一会也不见他们来,有些心焦道:“去看看,殿下怎么还不来。”

    喜珍亲自去了,到了库房门口便看见帝后已经让人准备搬箱笼。门口马车也准备好了。

    慕扶疏和三郎处理好这些迟来的嫁妆,跟着喜珍到了杨惟爱屋里。

    三天没见。慕扶疏总觉得杨惟爱的肚子仿佛又大了。坐在长榻上腰上靠着两个垫子,更加显得腹部凸出。

    杨惟爱刚用完朝食。又拿了慕扶疏送来的桃子在啃。

    yuedu_text_c();

    三月间吃鲜桃,也只有慕扶疏和她身边的至亲有这待遇。

    见女儿女婿进来,杨惟爱笑眯眯道:“过来坐。”

    又指着桌上的桃子:“这还是大娘拿来的,想必你们还有,阿娘就不给你们吃了。”

    慕扶疏和三郎都忍不住笑。

    自从杨惟爱怀孕后就比较护食,喜欢吃的东西谁也不肯让,也就慕扶疏能分到一点儿。当然大家都不会和她抢东西吃,毕竟她一人吃三人补。

    杨惟爱虽然没给他们吃桃子,倒是上了很多点心。三郎和慕扶疏盛情难却,捡了一块吃了点儿,杨惟爱高兴的很,对慕扶疏道:“好吃么?这是荷叶酥饼,是用蜂蜜、白糖和玫瑰花做的,你看看,薄如白纸,紧紧相贴,裹着透明晶莹半流质的糖馅,形若荷叶。馅儿扯丝,久而不滞,透亮如胶,甜而不腻,味美爽口……”

    杨惟爱饶有性质的说着荷叶酥饼的做法,其实这些慕扶疏早知道,这荷叶酥饼还是慕扶疏找了食谱给喜玉嬷嬷的,只为了让杨惟爱在害喜时多吃一口。

    杨惟爱看着慕扶疏和三郎各吃完了一块儿,更加高兴了,得意洋洋道:“味道不错吧?我准备开个酥饼店,专门卖这个。”

    慕扶疏刚喝到嘴里的茶差点喷出来,诧异的看着杨惟爱道:“阿娘怎么想到要开饼店?是银钱不够使么?”

    她可是记得当初从王钰私库里捞到了很多金银,也给了杨惟爱好些了啊!

    杨惟爱摇摇头:“不缺银钱使呢!”

    慕扶疏一脸那你是吃饱了撑着的表情看着她。

    杨惟爱不好意思道:“其实吧,就是……你祖母……她上次来吃了这荷叶饼觉得好吃,想和我一起开店来着,我出方子她出人力和店铺,五五分成。”

    慕扶疏一开始没反应过来祖母是指谁,直听到后来说是只要出方子就占五成才明白过来原来这祖母指的是张氏。

    杨惟爱见慕扶疏不答话。终于反应过来,拍了拍自己额头道:“瞧我,都忘记和你说了。你祖母,就是上次你们在沈氏银楼遇到的那位夫人。”

    慕扶疏点头:“嗯”。示意自己知道了。

    杨惟爱以为她这是想起来那天的事,继续解释道:“你祖母后嫁的沈家原是洛阳巨贾,年后才进的京,本来是想着给你添妆的,又不好贸贸然过来,那天在街上遇到了你,才大着胆子过来投了帖子。后来你祖母亲自来了,我和你阿爹一起见了她。你阿爹说既然是祖母给孙女添妆,赶不及婚期也是有的,就让她先将东西存到了公主府。”

    慕扶疏和三郎对视一眼,低声道:“阿爹……肯认她?”

    杨惟爱一愣,继而失笑道:“这有什么不肯认的?她总归是你祖母,是你阿爹的亲娘!再说,当年若不是她强势,你阿爹还不知道在不在呢!”??慕扶疏和三郎蚊香眼。

    杨惟爱叹气。这两孩子都没吃过什么苦(谁说的?),对于后宅之事一点也不了解(这个确实没经验)。

    于是杨惟爱将张氏和崔家的烂糟事又细细分析了一遍,慕扶疏听得毛骨悚然。三郎更是觉得慕扶疏制订的《婚姻法》对嫡妻嫡子的保护还不是很到家……

    慕扶疏听杨惟爱这么一说。倒是真正对张氏释怀了。遗传基因确实强大,崔崇瑜的聪慧直爽便是遗传自她;对待自己和别人的狠绝同样也是遗传自她。

    三郎喃喃道:“听姑姑这么一说,若大娘的阿爷对那米氏死心塌地。不说那时候拿他没法子,就算如今有着《婚姻法》掣肘,他若是拼了一半家产也要舍了嫡妻嫡子也是有的。若以后还有这样的人,律法岂不是拿他们没办法?”

    慕扶疏笑道:“这有何难?如今这些律法还在刑部装订,之后才会刊印下发,我们可以在这些法令下面加小注,比如若是有嫡妻母家查出女儿在夫家死因不明可告官,若查出确实被夫家害死,害人者以命抵。财产一半充公一半归被害者母家。”

    三郎击节赞叹:“好主意!”

    杨惟爱皱眉道:“还需加一条:此法令同样适合妾室。”

    三郎和慕扶疏俱是一愣,杨惟爱低叹:“妾室也是一条人命。好好的谁愿意给人做妾呢?”

    新法规定,妾通买卖。可随意变卖,律法虽严苛,却是制定者无奈之举。

    新法规定父母不得不经子女同意卖儿鬻女,做妾也需父母与女儿一起签卖身契。慕扶疏相信有那贪图荣华富贵而做妾的,同样也有被逼无奈做妾的。

    yuedu_text_c();

    这些律法颁布肯定在短期内会遇到阻碍,但三郎和慕扶疏都相信,时间会证明他们是正确的,新律法终将被大家接受。

    杨惟爱对慕扶疏接受嫁妆的事很是满意,语重心长道:“阿娘知道你不看重这些(话说长公主殿下哪只眼睛看出她不看重了?)但是这是你祖母一片心意。你祖父不着调,也幸亏他不着调,你祖母才有如今这样恣意的生活。”

    慕扶疏对于这点表示认同。张氏年纪应该五十出头,看上去还和四十多似的,说明她生活优渥日子舒心,不然哪里会有这样容光焕发,还穿着如此“前卫暴露”,这说明她很自信,这自信从哪来?自然来自自身和夫家了。

    慕扶疏看了眼杨惟爱,自然明白她阿娘和张氏一定是看对眼了,都是一样强势聪明的人,又和崔崇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张氏和杨惟爱合作开饼店,可以说是张氏想在经济上帮助杨惟爱,也可以说是两个人“情投意合”……(未完待续m.)(未完待续)

    ps:鞠躬感谢羽之灵同学投出宝贵的粉红票!

    鞠躬感谢无心戏水同学投出宝贵的粉红票!

    订阅虽然不怎么样,粉红票也不少,谢谢亲们!就算今天落枕了忙到五点多才下班也不能阻止我更新的脚步……

    烧晚饭去了,全职妈妈就是我哈哈哈……加油!!!

    1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