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之妇唱夫随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空间之妇唱夫随-第63部分
    几十斤肉,哪怕内伤没好全,一时之间倒也没叫人抓住。直到了三进院,才被院子里的下仆和嬷嬷们揪住。她挣扎许久挣不开,居然大叫“我是你们七郎君的媳妇儿……”

    吓得那些仆妇们差点将她的手拗断。

    周府上上下下可都知道周翰林老早就放出话,七郎君的婚事要等殿试过后再说(可怜的周七郎,上不了殿试就讨不到媳妇……)

    所以说这个疯女人一定是冒充的!

    小德子公公已经被吸引出来了,远远的站在檐下看的津津有味儿,苦逼的慕季国也冲了出来一把抓住慕名花一只还在挥舞的左手臂,低声哀求道:“我这个阿姐是失心疯,今日不知怎的跑出来的,我这就将她带回去……”

    话音未落,“噗”的一口浓痰自慕名花的血盆大口中喷了出来,吐到了慕季国的脸上,嘴里还喋喋不休:“你个小兔崽子坏我好事杀千刀的窝囊废不说帮着阿姐胳膊肘还往外拐和你那好二哥一个样……”

    不说二哥还好,一提起二哥慕仲君脸都白了,扯下一旁系在院中书上的红色布帛堵住她的嘴,见她还在挣扎,干脆利落一掌劈向她后颈,慕名花如烂泥一般滑落在地。

    慕季国喘着粗气,眼眶泛红,眼中隐有泪水,转身对着站在廊下不知所措的周家明鞠了一躬:“家姐有失心疯,定是尾随我而来,没想到居然在周郎家中发了病,都是某的错,日后也无脸面再见周郎,这就告辞了。”

    说着一把捞起慕名花,半拖半拉,也不管她下半个身子拖在地上又脏又乱,径直往外面去了。

    剩下的人见这种情况,哪里还有不明白的?就从慕名花那大红大绿的衣服和涂的乱七八糟的脸就知道,这人定是个疯婆子。只可惜那慕四郎小小年纪,母丧父病,再有个疯癫的阿姐,真是可惜了那样一个彬彬有礼的郎君……

    这边小德子看了一出好戏,回去后忍不住和师傅讲了。那福公公听得慕家两字,不由得想起好似在哪里听过这个姓。

    直到伺候帝后用哺食时,三郎问起今日周家宴席之事,福公公犹豫再三还是讲了有疯女人混进去的事,再等他说了那个疯女人有个小弟慕四郎的时候,皇后殿下被呛到了,又笑又摇头,连呼这慕名花居然还没作死成功。

    三郎也笑,想起那恶形恶状的娘子,帮慕扶疏擦了擦唇角,轻拍着她的背:“这慕家人这么能折腾,也难为你了。”

    慕扶疏想起自己撞伤头第二天,那个慕名花进他们房间撒泼的那一幕,感叹道:“我之前从来没见过那样的泼妇。”顿了顿又道:“之后也未见过。”

    三郎点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慕扶疏复又拿起筷子,对福公公道:“既然疯了,灌点药扔到娼寮去吧。”

    福公公心下一紧,面色不变的应了声是便出去了。心中却想着这慕家到底怎么得罪娘娘了?连个疯子都不放过……那剩下的慕四郎……

    不等福公公想明白,慕扶疏冷然道:“本宫只叫你去处理那疯婆娘,其他人与你无干。”

    福公公忙转身行礼,抹了把汗出去了。

    还好殿下说的快,不然他可是打算将剩下的慕家人一锅端了给皇后娘娘报仇的……

    慕扶疏表示:有这样忠心的下属真的好……心塞……(小说《空间之妇唱夫随》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ps:对不起亲们昨天没有二更,今天多一点哈!

    谢谢亲们的鼓励,觉得可好看的话记得收藏哦!

    215 万寿节和二十冠礼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d”并加关注,给《空间之妇唱夫随》更多支持!五月的乡试和童生试一样,还是在天一书院(书院名字是三郎和慕扶疏一道起的,取天人合一之意,也有相合蜀地那个天一山庄的意思)举行。而全国各地的乡试也同时举行。

    乡试原本是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今次是开的恩科,又因为已经多年没有科考,只能匆匆挤在一年里考完。童生试剩下的人不多,能过乡试的想来也更少了。

    有着先前童生试打底,乡试时考生们井井有条,没有再出大问题。之前有联考几天晕过去的也没有出现,连中午那难吃的窝头也全数吃光了。大家可还记得童生试时有那么几个人将窝头扔了,结果被巡场官看见,被剥夺了生员资格呢!

    五月底分数出来,长安城通过乡试的共有二百二十人,整个大隋也不过一千八百多人,这还是已经多年未考且此次题目并不难的结果。

    看着那些通过乡试正式成为举人的卷子,三郎和慕扶疏都有些沉重。

    长安城此次举人比例占的比较多,那也是他们在书院系统学习的结果,很多试题都是先生讲过的。此次考试是统一出卷,长安的偏难些,就是这样,中举的人也不多。

    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yuedu_text_c();

    接下来就是会试,原先是在春季的。如今定在了八月,此次将会考出五百名贡士,比往常要多两百名。

    原因之一是多年未有科考,二就是现在可用的官员太少。如果按照每个府县缺少的官员平摊来看,至少有六百个缺口,但又不能放水太过导致良莠不齐,还是只能控制在五百人左右。此次同进士的名额要比往年多一倍了。

    六月初,各地捷报频传:春季发下的良种都长势极好。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收割。像油菜花生之类的,朝廷已经将榨油之法分发到油菜丰收的各个府县。以前只吃过猪油和芝麻油的百姓们这才知道,原来花生和油菜也能榨油的。

    而一直担心的干旱问题,也在几场春雨后土崩瓦解。原先朝廷发文到适合种植双季稻的地方的文件,也从一开始的不被信任到现在被事实说服,百姓们开始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农耕中。

    粮食问题渐渐解决,原先对于百姓们来说价钱很贵的粗盐也被平价的细盐代替,三郎登基短短半年多,已经受到大隋百姓们的顶礼膜拜,大家都认为这个皇帝是上天派来拯救他们的。从此后只要是朝廷传达的精神都执行的一丝不苟,堪比洗脑。

    进入六月,慕扶疏怀孕已经四个来月。肚子也大了起来,太医说她很正常,没有像杨惟爱那样怀有双胎。

    六月还有一个大节日——万寿节,也就是说三郎的生日就在六月。

    皇帝的生辰称为万寿节,不管是宫中还是民间,都是个很大的节日。这一天全大隋的百姓都要为皇帝的生辰庆贺,大臣们不管那天是不是大朝,都要赶到宫里给皇帝行大礼叩拜,并且送一些礼物表示自己的心意和对皇帝的爱戴。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拍龙屁。

    三郎五岁之前的生辰都是奶娘胡乱给他过的。经常就是添一个荤菜意思意思。

    五岁之后跟着杨翁住在林家村,杨翁自己生辰都记不得。又是一个大男人,哪里还会想起为小孩子过生辰?

    认识慕扶疏后,每年生辰都是做一大桌饭菜大家一起庆祝一下,慕扶疏再给他准备一份礼物。有时候是书本有时候是衣服,正经的举行什么庆祝宴会是没有的,就连慕扶疏自己的生日都因为是在中秋,也不会刻意去过。

    而今年不同,一是因为三郎现在是皇帝,二是他今年正好是二十,而古人二十是为弱冠之年。

    弱冠是指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虽是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指代成年。

    二十弱冠时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地帽子。“弱冠”即年满二十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岁或二十几岁的年龄为弱冠,不能用于女子。礼记也有云,二十曰弱,冠。

    男子弱冠时,一般贵族士子都要在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就算是家境一般的,也回在村中祠堂举行冠礼。

    冠礼都是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为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别代表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赐上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

    三郎是一国之君,冠礼和慕扶疏的及笄礼一样都不能轻忽。但问题来了:三郎没有父亲,也没有什么长辈可以超越帝王威严为他加冠,于是这个冠礼便只能由杨氏宗族族长为他加冠了。

    现在杨氏宗族族长正是蜀王。

    蜀王现在在长安城里安逸的很,也不提回蜀地的话。其实现在蜀地基本在杨惟爱长公主府控制下,更确切的说是归慕扶疏统管了。蜀地不管是耕种还是矿产偶读很丰富,历来都是各代藩王必争的福地。

    在隋哀帝之前,大隋还是有藩王的,他们将整个大隋分割数份乃至数十份,除了每年必须上供到朝廷的米粮以及其他特产,剩下的都是他们自己的,有些藩王的日子过的比皇帝还滋润。

    三郎自然是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杨氏已经被王氏灭的七七八八,活着的连旁枝的旁枝算在内也没多少,更别说有资格封王的。蜀王很识趣,不再提自己蜀地封地的事,汉王更是低调。他被封为汉王时的封地就是长安,而且这个封号还是王氏给的,他哪里还会提起?

    于是三郎更是简简单单兵不血刃就解决了历代帝王都没解决的封地问题,且之后也不会再有这样的问题。他和慕扶疏商量过了,以后哪怕生了十个八个儿子(慕扶疏真心没想过自己像猪般能生),情愿将他们分到比如棒子县日本县或者南诏真腊,也不会让子孙们将大隋瓜分。

    慕扶疏前世家族企业也是这样的,家业会留给继承人,其他人都是分一些钱或者不动产,股票什么的也会分一些,但绝对不会讲股权分出去,一定会力保继承人手中持有的股票最多,大股东的身份永远不会变。

    一个国家也是一样,绝对不能再有藩王啦进贡啦什么的,要知道遇到灾年,藩王不但不上贡,反而还要朝廷拨款赈灾。

    这都叫什么事?好处都是藩王占了,遇事朝廷给你挡了,这日子过的,也太悠哉了吧!

    三郎的万寿是在六月十九,而确切是出生时辰是保密的,除了少数几个人外人都是不知的。

    六月十九是观音菩萨得道的日子,三郎在这天出生也算是个黄道吉日。

    这天一大早长安城所有城门大开,慕扶疏准备了八千个方便面饼在城门口分发。

    这些方便面饼是慕扶疏按照现代的方便面的做法做的,用油纸袋装着,因为没有防腐剂,天气也渐热,纸袋上都印着:三天内吃完。

    yuedu_text_c();

    而由户部招标的方便面厂也接着这股风投产,不久的将来方便面将从长安城开始往整个大隋辐射。

    冠礼是在麒麟殿举行的,大长公主蜀王汉王汉王世孙等杨家仅存的后人都到场了,慕扶疏也坐在为幕后参加了整个冠礼。

    三郎毕竟是皇帝,整个冠礼既隆重又见解。

    冠礼进行时,先要依次加冠三次,就是依次戴上三顶帽子。

    首先加用黑麻布材质做的缁布冠,表示从此有参政的资格,能担负起社会责任;接着再加用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军帽,表示从此要服兵役以保卫社稷疆土;最后加上红中带黑的素冠,是古代通行的礼帽,表示从此可以参加祭祀大典。

    三次加冠完成后,本来是要依次拜见兄弟,拜见赞者,并入室拜见姑姊的。而现在三郎最大,自然不需要拜见谁,不过是意思一下谢过了蜀王又拜见了杨惟爱。

    之后,三郎脱下最后一次加冠时所戴的帽子和衣服,穿上龙袍,带着慕扶疏和冠礼现场目击者们一起去前殿参加万寿盛宴。

    此次万寿节的宴席是慕扶疏亲手拟的菜单,每人还有一碗长寿面,三郎那碗更是她亲手所制,和参加宴会的人面前的一样,都是一整根的面条盘在大碗里,吃之前喜公公一本正经站在高台上传皇后殿下口谕:此面定要一口吃下,不许咬断,以此来祝贺圣人生辰、寓意圣人长长久久长命百岁!

    于是整个宴会厅都能听见“滋溜滋溜”的吸面条的声音,慕扶疏笑眯眯的看着三郎将面条盘成一大团塞进口中,两颊鼓鼓的像只青蛙,笑的眯了眼睛……(小说《空间之妇唱夫随》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ps:卡文卡的好销魂啊啊啊……

    216 水泥的成功发明

    万寿节过后,真个大隋大部分地区都进入梅雨季节。大隋百姓们都忘不掉连年的干旱,雨水多了又担心会不会发洪水。

    三郎最近正在研究水泥的制作。

    慕扶疏当然是知道水泥的好处的,配方也有,制作出来并不难,问题是水泥制作过程不环保,一不小心工人们就有可能得肺病,这个年代肺病就算是绝症了。

    思虑再三,三郎劝服了慕扶疏。一是不能因噎废食,二是可以让工人们戴慕扶疏所说的口罩,实在不行可以让那些关在老牢里的人去做工。要知道大隋的监牢里关着的人虽然一天只吃两顿稀粥,吃不饱也饿不死,可他们也不干活,纯粹就是养着的。按照慕扶疏的说法,劳改犯就该让他们劳动改造。她还打算开个纸币厂造纸币,到时候就开在监狱里,既省事又省力,还节省了铜矿银矿资源,一举数得。

    古代正常的夏天并不热,一般气温维持在三十度左右,除了偏南方的地区,很少有超过三十度的,这也是为什么古代人夏天穿好几层纱衣都不嫌热的原因。

    因为怀孕,慕扶疏特别怕热,晚上还好,可以进空间,白天却是可劲儿用冰。大朝会的时候,官员上朝都要穿夹衣。

    慕扶疏的制冰生意自然是做到了长安,连文家也分得一杯羹。文嘉煦脑子活络的很,用慕扶疏教的制冰方法做了冰块卖,反正慕扶疏也不在乎这几个钱,一时间长安冰块又多又便宜的很,街头都出现卖冰饮的了,虽然只是放了碎冰的酸梅饮,也让慕扶疏感叹古人之智慧,赚钱本事丝毫不亚于现代人。

    杨惟爱是双胎,不管是太医还是慕扶疏都知道她肯定是要早产的,而古代都是“七活八不活”,现在正好是七个多月,杨翁和崔崇瑜已经找了好几个民间有名的妇科大夫和接生婆住进了长公主府,若不是熊医正不擅长妇科,定也被慕扶疏送去了长公主府。

    水泥还没制造出来,好在雨水还算争气,没有下个不停,到七月初,天气已经正常的很,各地六月下种种植的花生大豆玉米水稻长势都很好,各地官员不管是真心还是拍龙屁,反正大隋形势一片大好的奏折不要钱的往长安飞来,每次大朝会文物百官们都如打了鸡血般精神抖擞,连不知道为什么水稻怎么可以一年两季甚至三季的大司农也笑的见牙不见眼。

    人家大司农说了,活到老看到老,虽然他不知道为什么以前没人认识那些新奇的作物,也没人尝试过一年种几季水稻,更不知道为什么用了朝廷下发的种子作物产量那么高,但人家谦虚啊!人家不耻下问啊!就因为他喜欢问十万个为什么,自己都没吃透书本知识的三郎给他升了官,丢给他一句:“自己去试验……”就打发了他,但从此后他真的自己去试验,居然还误打误撞给他搞出了果树嫁接,当然这都是后话……

    七月是鬼月,孕妇在七月的晚间是绝对不能出门的。杨惟爱自然是有两个二十四孝驸马看着,慕扶疏就更不得了,大大小小宫人太监二三十个,要是踏出宫门更是再加上一对御林军。按照帝后旨意挑选的能干活的宫女也已经经由前辈教育正式上岗,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膀大腰圆,至少也是粗壮结实的,于是只要皇后娘娘出门,排场都大的简直堪比现代黑社会老大出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