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离情聚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情离情聚-第9部分
    ,小春头埋在两膝之间咯咯笑出了口水。

    小头手抓头皮,弯腰低俯,呈90度角聚焦小春,企盼从小春的笑声中传递出对自己的好感,同时,努了努鸡屁股一样的嘴唇,伸向春的耳鬓。

    突然,小春感觉有一团黑影从头上盖下来,脖子朝着黑影处一扭,一只血红的鸡屁股正对着自己的鼻子,猛然侧身往后一仰,:“发神经啊!吓死我了。”小春抬眼挥书像驱赶苍蝇一样,脸上泛起了一阵燥热。

    一方有情,一方无意,所以,小头陷入了单相思,很苦恼,加上青春的葧起,更让小头觉得意犹难尽,像钱塘江的大潮,久久不能退去。明明靶子有了,靶心却背对着自己,手中的丘比特想射又不好射,不射又不甘心,不死心。

    小头开始物色咨询对象,对,有了,铜头大自己几岁,肯定有经验,转念一想,算了,铜头总不拿正眼瞧自己,还不让自己加入班级的足球队,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嘲笑自己是娘娘腔,自己怎么娘娘腔啦——?不就说话尖声细气么。自己特意对着窗玻璃照过,上嘴唇明显长出一层密密的浓毛,还有,下身的三角区不也开始茂盛了么。从那以后,小头故意压低嗓门,在班里鸭声鸭气,吓得女同学差点去掩耳盗铃。

    小头在铜头身上撞了墙,碰了壁,仍然不死心,依然一往情深,小头将目光转向外国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像盗墓贼掘宝一样,一头钻了进去。

    几天后,小头有了收获,而且是受益匪浅,原来**个字组成的人名可以缩短,譬如,安娜卡列尼娜只要记安娜,最好记的人名是于连,像中国人的名字,尤其让小头怦然心动的是,书中的于连特像自己,小春特像安娜,他俩之间若即若离的暧昧,比吃仙桃还开胃解馋,假如小春有安娜的一半,自己不就有希望了么,再说,人家安娜是有夫之妇还那样,小春更应该那样了。

    正当小头胜券在握,踌躇满志的时候,从西伯利亚刮来一股冷风把他吹僵了,有人横刀夺爱,半路上杀出了程咬金,透露噩耗给他的是小金,为此,小龙成了小头的情敌,心里恨的痒痒,却不敢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甚至,连拔刀的勇气也没有,原来,铜头是小龙的铁哥们,是御前侍卫。

    告密,只有告密这把暗箭,才能把小春从他身边撕开,但是,这枝暗箭成了银样蜡枪头,班主任找小春谈话无果而终。一计不成再施一计,学农劳动时,跟小春套近乎被拒后,更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封情书阴差阳错,落到小银手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被班主任荡涤灵魂,被小春恨的咬牙切齿。

    下放后,凭自己的满腔热情,帮忙挑水碾米,总算获得了精神上的慰藉,小春不再将自己拒于千里之外,而小龙却在千里之外,你的心上人还不照样对自己笑声盈盈,花儿朵朵,道谢声声。可是,好景不长,这个龙王太子手下的御前侍卫,这个福尔摩斯兼保镖无缘无故将自己一顿死扁,这心中的仇恨不亚于杀父之仇,小头想起哪本书上的一句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咱俩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天助自己,铜头犯事,正好给自己提供了一个落井下石的机会,满以为凭自己砸下去的石头能将铜头砸死,却不料斩草没能除根,铜头只判了两年,自己倒落了个叛徒的下场,成了狼群中的羔羊,早晚会被小疤子他们几个咬死,不得已,才三十六计走为上,回了浙江老家谋生存。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自己做梦也想不到,装疯卖傻竟然还能抱得美人归,难道这就是书上说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吗?小头一阵悲伤,一阵高兴,突然,又是一阵不安,小龙为何肯把小美女让给自己,在厕所里,自己只顾了高兴,只顾了激动,没有细问,也不敢问,更忘了问。

    小头装疯卖傻是假疯,所以,一直呆在上海,照顾回原籍的手续一应事项均有远房叔叔在代办。三个月后,小头如愿以偿,脚步又开始踏入小春家的门槛,但是,小头盼来的不是鲜花一朵,而是疯女一个。

    (待续)

    第35节偷盗成性

    早稻插秧正好赶上梅雨天气,而且,一下就是半个月。

    小龙离开孙老师家,一到生产队就投入插秧,因为,插秧比平时多两个工分,而且,想要博得贫下中农的好评,会不会插秧,肯不肯插秧和“双抢”一样,也是一块试金石,也是一句紧箍咒。

    出工时,春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过不了多久,太阳被云层遮住,原来的暖风变成了寒风,吹在身上,冻得瑟瑟发抖,老乡都穿着棉袄,他们说榆树开花冻三冻,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春天的天,小孩的脸,一日三变,到了下午,下起了牛毛细雨,密密麻麻,气温一下子降下来,上午感觉水田里的水是凉的,下午感觉水田里的水是暖的。

    插秧两腿在移动,被蚂蝗叮咬的机率较少,清晨拔秧时,蚂蝗和腿像恋人嘴对嘴,赶也赶不掉,越是被蚂蝗叮咬淌血的地方,越是成了蚂蝗情有独钟的地盘。插秧弯腰贴肚,压迫膀胱,小便的机率明显增多,差不多半个小时就要撒尿,好在插秧的都是男性,尿一急,拔出来就可以解决。老乡说,江苏那里,插秧都是奶奶们干的,因为,女人的腰比男人柔。小龙腰细,挑担不行,插秧还能对付。这是小龙下放后的第四个年头插秧。

    插秧使小龙学会了喝白酒,那是刚下放第二年的事,第一天插秧不觉腰疼,三天后,连续插秧一刻钟,腰就像断了一样,必须伸直,用拳头捶一捶,但是,腰部的感觉是麻木的。平时不喝酒的老乡,一到插秧阶段必定要喝酒,小懒平时就喝酒,这些天,更是大过酒瘾,和他老子一样,酒后话也多。小懒见小龙和小吴俩晚饭不喝酒,觉得奇怪,问他俩腰可疼,他俩说疼啊,小懒嘴上叼着烟,开始给小龙和小马俩上课。

    “说起来你俩是知识青年,有的知识就不如我们阿乡(阿乡是他学的几句上海话中的一句),酒是活血的,喝一酒,腰就不疼,不信,你俩试试。”

    “黄酒活血,白酒不活血的。”小龙不会喝酒,也不喜欢喝酒,所以,反驳了小懒一句。

    “嗨——”,小懒把烟从嘴上夹下来,顺势一个大甩手,“反正都是酒,管它是黄的白的,一样活血。”

    旁边的老乡也附和着小懒的话,叫他俩一定要喝,要不然,年老了要落下毛病。听老乡异口同声这么一说,他俩也不敢麻痹大意,请人帮忙带回两斤地瓜酒。果然,晚上一两酒下肚,第二天,腰杆子就轻松了不少,几天喝下来,小龙发觉青春痘更加粒粒饱满,更加锦上添花,吓得小龙宁愿腰疼,也不敢再喝了。小吴的青春痘长在屁股上,小龙很羡慕,要是自己的青春痘也转移到屁股上,那该多好啊!当地人把青春痘叫酒刺,难怪酒越喝刺越多。

    插秧到了收尾阶段,一天,村里来了一老一小两个便衣警察,大队治保主任把小龙和小鱼从秧田里叫到他家。见到警察的一刹那,小龙想完了,肯定是铜头把自己和他干的坏事坦白交代了,小龙下意识的朝门外瞄了瞄,选择好逃跑的路线,或者……。

    正当小龙漫无边际中,警察可口了:“今天,我俩要把小牛带到县公安局去,希望你俩做做小牛的思想工作,乖乖地跟我们走。”

    “啊——?抓小牛,不是抓自己?!”小龙的神情马上阴转多云,扑通扑通的心跳随即平静下来。

    小鱼回到住处,把正在烧饭的小牛带到治保主任的家里,小牛一听要带他到公安局去,把头一扭,理也不理。这时,两个警察已守着大门,小牛想逃是逃不走了。警察叫他配合跟他们走,小牛依然坐着,稳如泰山,并对警察说,除非用铐子把他铐走。小警察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掏出手枪,“啪”地一声,撂在桌子上。小龙第一次见到这种架势,担心小牛要吃亏,劝他还是跟警察去一趟。谁知,小牛指着手枪讥讽道:“你开呀!你敢开吗?”

    小警察将枪栓一拉,对着小白牛,不料,小白牛非但不怕,还笑嘻嘻地说:“我根本不吃这一套,枪里没有子弹,不信,我俩打个赌。”

    老警察见势不妙,示意小警察把枪收起来,叫治保主任找根绳子出来捆小牛。小牛拼命挣扎,两个警察也是饭桶,制服不了小牛,没料想,小鱼却奋勇上前,从背后将小牛的双臂死死夹住。小牛没料到小鱼会来这一手,一边大叫:“小鱼!你不要管!”一边还在挣扎。

    yuedu_text_c();

    最后,寡不敌众,小牛被三人死死摁在地上,来了个五花大绑。当小牛被从地上拖起来时,一边的脸颊上满是尘土。警察担心小牛在半路上不老实,就请小龙和小鱼陪他们走一程,直到送出本大队地界。

    小牛在外面犯了偷盗,组里的人是根本不知道的,不像小猴子,老吃窝边草,小龙放在箱底的10元创作学习班补贴费曾经不翼而飞过,小皮匠舍不得穿的好衣服也不翼而飞过,所以,组员不恨小牛恨小猴子,盼望警察哪天再来一趟将小猴子也抓去。

    男知青在农村参与小偷小摸是家常便饭,小龙和组员也有过几次集体偷盗的行为,譬如,西瓜熟了偷西瓜,甘蔗甜了偷甘蔗,晚上去,划条船,偷来的西瓜多半是生的,甘蔗是队长家的,将甘蔗分成一段一段藏在箱子里,把剩余的根梢部分掩埋起来销赃灭迹。

    小猴子偷西瓜很专业,大白天外出,随身带着一把汤匙,跑到老乡的瓜地里,挑上一个满意的,用汤匙柄将西瓜剖开,席地而坐慢慢品尝。误打小兔的那个赌徒家种得西瓜,就被小猴子糟蹋过好几次,所以,小兔当了冤大头,成了小猴子的替死鬼。

    其实,小龙下放第二年的春上,就参与过集体偷盗。生产队的四条耕牛吃草不够,必须到附近的一条东湖去偷草,生产队向邻队借了一条大木船,加上自己队里的一条,每条船配六个人。船划行四个多小时,来到了水草丛生,一望无际的东湖。小龙心急,看到船边有一大片水草,一步跨出船舷,扑通一声,跌落湖中,水一下淹到龙的腰部。小懒压低嗓音急叫:“不是这里,不是这里。”

    小龙爬上船后,两条船继续七拐八弯,来到一片水浅开阔地带,哇,水草有半人高,黑压压的一片连一片。小懒教了小龙捆草的方法,十二个盗草贼不作声不出气,两耳只听到“嚓嚓”地割草声。割了约摸半个小时,他们觉得没事,胆子开始大起来,踩水的脚步声响了,咳嗽声有了。但是,绝对不能吸烟,因为,烟味一飘散,等于此地无银三百两。突然,望风的老夏发出“嘘嘘”的警报声,所有人全部停止割草,蹲下身子,想咳嗽的屏着,想放屁的憋着,十分钟后,警报解除。

    集体大偷草,战果辉煌,两条大船装得都有一人高,到家时已天亮,小龙和小马匆匆吃过早饭,赶紧倒床睡觉。一觉醒来,不知是什么时候,走出屋外看太阳,不好,小龙双目刺疼,像无数钢针在扎一样。心想,自己的眼睛要瞎了,问过小懒,他说没事、过一天就会好的。

    晚上的社员会上,队长夸奖小龙他俩,说多亏他俩做了挡箭牌,还说其它生产队也是派知识青年去偷的。小龙心想,自己能为生产队当一回钟馗,觉得很自豪,很光荣,很神圣。就像当年红卫兵造反派“打砸抢”一样,公安局是不敢抓的,因为,这是革命的举动。那么,偷牛草算不算是革命的举动哪?显然不是,可自己和小吴却义不容辞的参加了,偷牛草一工抵两工,小龙巴不得天天去偷牛草。

    偷西瓜甘蔗是为了解馋,是胡闹,所以,有情可原。偷草是为了生产队的利益,这跟接受“再教育”显然是背道而驰的,所以,贫下中农成了教唆犯,是无情可谅的,接下来的单独偷窃,是为了生存,为了改善伙食,应该属于有情还是无情?可谅还是不可谅呐?这个问题成了小龙当时斗私批修的主课。

    “双抢”阶段正好是蔬菜的谈季,老乡可以吃腌肉和腌菜,小龙和小吴只能吃萝卜干。一天,几个小孩在一棵大树下唧唧喳喳。小龙抬头一看,哇,一条大蛇在树上,心想,老天有眼,看我俩没菜吃,送一条蛇慰劳我俩。小龙平时最怕蛇,不敢上树去抓,就叫小牛倌爬到树上去,用一根竹杆把蛇挑下来,费了好大劲,一条一米来长的蛇抓到了。拿到家里,剥皮开膛。小时候听母亲说过,蛇肉不能放在铁锅里烧,要用沙锅,可是,农村里没有沙锅,小龙也顾不了这么多,就放在铁锅里煮,烧了两大碗。第一次吃蛇肉,有点怕怕的,肉很硬,嚼不动,却很香,一块蛇肉吃下去后,浑身每一个细胞都兴奋起来,小龙和小吴一人一碗,一口气吃个精光。

    一条蛇只能打打牙祭,吃菜的问题还是困扰着他俩。一天,小懒悄悄地对他俩说,后队的早黄豆快要收割了,趁早去偷一回。起先,他俩不敢,心想,这不是偷牛草,偷牛草是为生产队,偷黄豆是为个人,同样都是偷,可性质不一样。而且,后队和自己生产队在同一个村,万一事情败露,可不是闹着玩的,名声要败坏,名誉要扫地。但是,小懒口口声声打包票,说没事的,还说,他以前也偷过好几回,回回马到成功,事后无声无息。小懒的这句话,鼓起了小龙和小吴的勇气和胆气,但是,小懒后面的一句话,又把小龙的勇气和胆气吓跑了一半。

    “你俩把扁担和绳子准备好,晚上我来叫你们。”

    “啊——?!用扁担和绳子去偷。”小龙原以为是去摘豆荚,所以,脱口“啊”了一声。赶紧补上一句:“摘豆荚还要用扁担?”

    “摘太慢,而且摘不多,连根拔,又快又多。”小懒简短的话语,就像一个将军在发布命令,不容置否,又像队长在分配任务,不能讨价还价。

    为了吃菜,小龙和小吴上了贼船,比杀害刘文学的地主还贪心,顺顺当当地偷回来六大捆连根带土的黄豆萁。为了避人耳目,他俩将黄豆萁全部藏在床底下,煮着吃,炒着吃,足足享受了半个多月,为此,“卟卟”的放屁声也连响了半个多月。

    同样的单独偷窃还有一次,那时小龙在窑厂上班。

    农历八月十五前几天,天下着蒙蒙细雨。晚饭后,大门牙去小龙住处玩:“小龙,朝阳生产队的藕塘见过没有?”

    “每天上下班都路过,好大一片。”

    “想不想吃,这时的藕鲜甜粉嫩,我俩去偷一把。”

    “我不会挖。”

    “容易的很。”大门牙说完,教了小龙挖藕的方法和技巧。

    睡到半夜,大门牙来敲门,他俩摸着雨夜,悄悄来到藕塘边,像电影《地道战》里的日本鬼子进村,“悄悄地,说话的不要”。

    半夜水凉,加上紧张,小龙连打了几个喷嚏,吓得大门牙朝小龙连声“嘘嘘”,忙竖起耳朵,静观了几分钟,没被看塘人发现,估计看塘人回家睡觉了。他俩抓紧分分秒秒,吭哧吭哧用脚踩,小龙性急,用手挖,一手下去,只觉中指一阵钻心的刺疼。小龙说:“大门牙,我手受伤了,咱们回去吧。”

    大门牙不高兴地说。“来也来了,那有空手回去的道理,慢慢挖。”

    小龙只好忍着疼,挖了约一个多小时,看看水面已漂了十几节藕,小龙说够了,大门牙才勉强答应收手,他俩悄悄地爬上岸,一遛小跑到了家。

    到家后,把门关上,拿出砧板和菜刀,把上端最嫩的一节切成一片片,撒上白糖腌吃,其余的拿给小懒家当菜吃。白糖腌过的嫩藕确实好吃,又脆又甜。可是,小龙的右手中指却遭了殃,先是指甲患脓,后叫赤脚医生把指甲拔掉,一个月后,才长出新指甲。

    插队五年中,小龙一共参与过五六次偷盗,绝大多数是被动的,唯有一次是主动的,还没偷,心里就似有无数头小鹿在撞,砰砰地跳。偷还是不偷?偷什么?怎么偷?小龙的脑子里在进行激烈得思想斗争。最终,还是偷占了上风,因为,小龙想活命。

    小龙下放后,身体一直很好,从未生过大病,所以,过了白露,还在河里洗冷水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