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家村的留守女人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莫家村的留守女人-第15部分
    可以,其他的病症我是无力治疗的,我建议还是到县里的正规大医院检查的好。”艳华坐在床沿看了看药水点滴情况后对尧麻子说。

    尧麻子丢掉已吸到过滤嘴的烟屁股,轻咳了一声后说:“她老人家是我邻居,她家姓‘王’,我姓‘莫’。她儿子和儿媳打工去了,女儿嫁了,就她一人在家。我是帮她的。”

    艳华心里堵得谎。心想着年轻人放着个老年人在家怎能安下身来?她为了贺婶能在病中有人照顾,便对他说:“还是叫她女儿回来照顾!最好立即送医院去住院治疗!”

    傍晚时分,小英被尧麻子喊了来。她进门见贺婶坐在床上正用调羹盛着米粥吃,提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她饱含着眼泪亲热地叫了一声:“妈!”后,便急步上前夺过碗来喂着母亲吃。

    “妈,苦了你了,你还是跟着我!你如果半夜有个三长两短的,身边一个人都没有。”小英说完眼角流下了泪水来。

    贺婶这时感觉身体舒服多了,她欠了欠身子说:“我有儿子的,哪能要女来养?人家见了也笑话。”

    第二天小英和她妈吃过早饭已时过上午九时,贺婶虽觉得身体不发烧了,但头晕现象还没彻底好完全。小英要她妈到县城治一治,可她坚持着要在村里打点针算了。小英见母亲的病大有好转了,也只好陪护着走到了岭脚组艳华的卫生室。

    艳华家今日人多,有看病的,也有来聊天的。贺婶一到她家就有几个年岁大的向她打着招呼,也有人问她到这里有何贵干?

    “我病了哩!前天晚上病得不能起床了,头晕得人象躺在磨盘上,身子冷得象冬天要盖棉被。还是艳华女崽技术高,一针下来人舒服多了。”贺婶微笑着答复问她的人。

    “没死算你命大!”一个七十多岁的奶奶笑着说。

    “小桥和春兰当了大老板了,做娘的还呆在山沟里受活罪,这是飞蛾扑诱灯――自找呢!”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说。

    “人到了知天命的年庚了还一个人在家,胆子也忒大了!当心病死了老鼠挖眼珠子哩!”顺美讲话最直接,这时她也笑着打趣说。

    “呸!呸!呸!你这个扫把星没讲一个值毛的话来。”贺婶佯装生气地骂了。

    无事聊天的乔海云见小英陪伴着贺婶来打针,无意地问:“噫!你弟媳怎么没来呀?她忙得看阿婆娘的时间都没有啦?”

    这句话就好象开了一锅汤,人们叽哩呱啦说开了。有说她有钱了,看不起乡下的婆婆了。也有的说她在城里过舒服日子了,哪能到你这穷山沟受苦?他(她)们说他(她)们的,贺婶只是听听却一句话也不开口。但她心里头是明白的,春兰已有半年多时间没回来过了,她听大家这样说就象麻线串豆腐样――哪能提呀!

    这时莫荣毅从房里走出来,神神秘秘地问贺婶:“小桥和春兰生了小孩没有?”

    小英抢话说:“扫把星,花了几万块就看见几滴血!”

    他知道这是她没生成所以才骂她,便拉着小英到房间里轻声地说:“我有天在城里拉板车看到过春兰。她那天开着老板的车撞了一辆电动摩托,赔了两千块钱后,老板和老板娘回来了。当时老板娘缴了车钥匙后把车开走了,春兰当时气着哭着跑了。认得春兰的人都说她是老板的情妇。”

    这真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为,春兰的出轨行为就这样传进了小英的耳朵里。小英听了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感到弟弟很可怜也很委屈。她要他不要对别人说,说是传了出去不好听。他点头答应着,可这事哪能掩盖得了呢?

    第二十七章 寻找春兰(二)

    ( )贺婶在艳华的卫生室打了一个疗程的点滴病情好了,小英想到自家的事多,就急着想要回去。但她又怕她走了后贺婶的病会反复,就要求她母亲随她去。贺婶自知身体无大碍,一点小风热感冒也不算什么大病,就一再拒绝。小英无奈何只好再陪母亲一晚上,如果见病情稳定了再走不迟。

    这天晚上,母女俩象前几日一样睡在一张床上,不过今晚的话要多一些。也许明天就要分别了,双方都想多聊会。

    娘喜欢听女儿的家庭事,小英就把在婆家的一些琐事一股脑儿说了。女儿喜欢听娘的身边事,贺婶也前前后后说了个一干二净。母女俩聊来聊去、扯来扯去就说到了小桥身上。贺婶说小桥老大不少了,也该有个孩子了,时光不等人哪,是一眨眼就是四十的人儿了,将来老了也有个依靠。小英见母亲唉声叹气的,心里也有了些酸楚,她的怨恨也都发在了春兰身上。

    “妈,春兰没生育能力也不能全怪我弟弟!”小英有些护着小桥的意思,辨白着说。

    贺婶想来也是,她想到春兰做了唯一的一次“试管婴儿”也告失败,也产生了怨气,于是有些不高兴地说:“是啊!鸡婆不生蛋不能怪鸡公呢!”

    说着说着,小英就把莫荣毅曾说过的话说了出来。最后忿忿地说:“世上竟有如此不要脸的人!也亏了我的兄弟了。”

    贺婶听小英说出了春兰在外与老板鬼混的事来,先是心里“咯登”一下,而后心情很是愁闷。春兰虽算不上很满意的儿媳,可终究是自家娶来的人啊!于今出了这种事是在给王家脸上抹黑哟!她从床上坐起来,求助似地对小英说:“家丑不可外扬,这事先莫和小桥说。你抽个时间去城里找找她,看她究竟是在干什么?”

    家里出了这种事,现在弟弟又远在广东不知弟媳的情况。为了弟弟和这个家,小英叹息着不得不答应了母亲的嘱托。

    小英回到家的第二天早上,为了给她妈一个交待就急着要丈夫唐大毛一同到县城去寻找春兰。可大毛对内弟这样的生活方式很恼火,就借故有事要干,推托着不肯去。可这小英是有些性子的人,见他不肯去就要他拿一千元钱来,说是要带着女儿住到城里慢慢找。大毛见她很执着,摸了摸衣兜说身上一个毫子都没有,若要想去就自已向人家借去。小英原本是激将法,就减半要五百。没想到大毛象没听见似的就要外出。小英生气了,上前一把托住了他说:“你是人吗?我家这个样子了,你一句宽了心话都没有。你不去找就算了,这车费、住宿费、伙食费总要给我!”大毛见妻子托着了自已不准走,就干脆回到家坐着。他掏出烟来慢条斯里地叼着一支就要点火,小英见他这个样子,气恼地伸手抢了他嘴里的烟扔在了地上。大毛见多了妻子这种态度,不理不睬地又要出去。小英心急了,求助似地说:“妈要我找哩!就是别人家求你了,也得帮!”

    这句话刺中了他的要害。是啊!就是别人求到自已头上来也不好拒绝。可一想到小桥夫妻俩这种戏剧般的生活,心里就很是烦燥,他生硬地说:“找什么找?你这弟媳已睡烂了人家两床麻将席、两床棉絮了。”她知道大毛讥讽春兰已和人家睡了几个暑天几个寒天了,但想到自已去城里就是打探这事的,只得说:“这就得更要找啦!我们总得给弟弟一个交待呀!”

    人心都是肉长的,哪能那么无情。大毛在小英的一再劝说下,只得答应了一块去。

    yuedu_text_c();

    大毛招呼了父母后,夫妻俩就踏上了去吉阳寻找春兰的途程。夫妻俩人到了吉阳县城,已是日偏西一竿高了。小英想起莫荣毅说起过春兰在一个什么山庄路口出过交通事故,但就是想不起是什么山庄了,也没听说是干什么事的,真找起来就没有了头绪。这不是大海捞针吗?大毛发起了牢马蚤来。

    他夫妻俩到了这陌生的城市里,只好漫无目的地寻找着,几乎每个店都要探头看一看、问一问。这样的寻找查问到傍晚时分,城里都亮起了电灯,他(她)俩这时也很疲劳了,只好住进了旅店。

    这旅店是旧房改造的,下面门面是小炒店,上面三层是住宿房。这住宿的房间显得狭窄,看样子是一房分两间隔了的,而且很简陋。

    大毛和小英开了一个房间,老板说要加方便钱。小英不解地问:“什么是方便钱?”

    老板眯笑地说:“到了我这里还用问?你们还不是想干那个事!”

    小英知道老板的意思了,于是笑着说:“你以为那个呀?我俩是夫妻!”

    老板听后还是笑着说:“拿结婚证来登记了就不加钱了。”

    岂有此理,出外合住还要带结婚证!大毛无奈只好多付了十元钱。睡至半夜,隔壁的房间里传来的床铺“嗄、嗄”声和男女的滛笑声,把大毛惊醒了。他没想到这墙隔音效果这么差,无意地用手指敲着试了试,谁知这“笃笃”的三合薄木板声讨来了隔壁的男人骂声:“妈的!扫什么兴?”

    大毛自知无知,枉被一声骂。但那撩人的声音再次传来,他也睡不着了。他弄醒了小英,轻轻地调笑着对她说:“隔壁有人在唱歌。”小英静听了一会后,眯笑着拧了下他的耳朵。大毛来了兴致,一切也顺理成章地进行着。

    天刚亮,小英就起床了,这是在家习惯了的。大毛也想急着寻找到春兰,随后也跟着起了。他(她)俩在洗漱盆前,用手捧了自来水漱了漱口,又捧了几捧水随意地洗了洗脸后,就走出了店门。

    走在大街,这里已是车来车往,虽然行人不多,但也显得热闹了。大毛吸取了昨日下午后的教训,于是对小英说:“你说荣毅在什么山庄边见过她,我们就在山庄边找找看。”

    小英觉得这是个好方法,就点头同意了。

    经过询问,这城里只有两个山庄。一个是“富豪山庄”;一个是“怡情山庄”。小英回想着好象荣毅说的是“怡情山庄”,他(她)俩就决定先去找一找。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他(她)俩问着走着到了“怡情山庄”不远的“小炒店”前。大毛感到有些饿了,就要吃了早餐再找,小英也觉得吃饭不截工,于是,就双双进店吃起早餐来。

    这个店在这里坐着吃早餐的人不多,大多的人是用一次性饭盒装走了。大毛吃完后,问起了身边一个穿着不错的年长的一个男人来,说:“老叔,我向你打听一个人。这上面那个山庄有没有住着个女人叫“王春兰”?大约三十三四岁。”

    年长的男人见问,抬头见是农民模样的中年男人。便反问了起来:“你是她什么人?”

    大毛见他接了口并有了回问,心里很是高兴。忙答道:“我是她大哥。”

    年长的男人叹了口气说:“她跟了老板,后来老板的老婆晓得了就留了心。有天晚上,她找了俩个人来把她抓了个正着,痛打了她一顿后住院了。不过也有好久没见过她了,也没听说了。”稍后又说:“这老板倒是还在这里。”

    小英见他说得与荣毅的很吻合,就很确定是她。她问:“这老板是干什么的?叫什么名?”

    年长的男人也吃完了早餐,站起来边走边说:“这个我就不晓得了。”

    大毛心细。他想:这老头知道春兰这个人,肯定是住在这个山庄的人,于是就决意跟着他。

    年长的男人见大毛俩夫妻紧跟着他,他怕祸从口出惹出是非来,就不愿再多开口,只顾自已往家里走着。大毛好话说尽了,他才在“怡情山庄”栋指着一单元二说:“她以前就住这屋里。”说罢,他就不再理会地走了。

    有了这个重要线索,大毛很是兴奋,他决意守株待兔。

    真是无巧不成书,在中午十二点左右,一辆丰田黑色小轿车开来停在了下。先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从驾驭室下了车,后来又从副驾驭的位置上下来一个很时髦的女人。小英眼尖,突然大喊一声:“春兰!”

    时髦女人就是春兰,她听有人喊自已,受惊似地回过头来张望。她见是自已男人的姐姐在喊,便用奇怪的目光望着她说:“你怎么在这里?”

    大毛见春兰真伴着个男人,心里就最看不起这种女人。便蔑视地说:“找你呀!都快两天了。”

    春兰又奇怪地问:“找我什么事?”

    小英怕说穿了大家都难堪,就说:“回家再!”

    从驾驭室出来的正是周老板,他见有人找春兰,估摸着是她的家人。因怕搭讪了引起是非来,就装作不知地上了。

    春兰这时好象鹭鸶鸟被缠足了似的,站在原地难动荡。但她心里明白,这么多年来从来家人没找过,今日姐姐和姐夫找到了这里,肯定是有原因的。她很为难似地说:“我有事不能脱身,改日我抽空再回去!”

    yuedu_text_c();

    大毛很生气,但又不敢发脾气,只是强忍着试探地问:“妈病了,小桥过几天回来了,你是不是也修捡一下屋子?”

    春兰没兴趣似地说:“回来就回来呗,反正我也习惯了,不惊喜!妈病了不是有你们吗!我又不是医师。”

    真是人无理说横话,牛无力犁横耙,这哪里象是一家人说的话?大毛夫妻俩倒是听得木呆了。

    小英拉着劝着要春兰回家一趟,说是看看娘也是应该的。可春兰说我自已的娘也有好长时间没看了。

    大毛很气愤,心想这个女人变了。小英多次劝着她回家,也说过这次是特意接她的,可她没回家的心思。大毛这时不说话了,俗话说:“话说三遍淡如水”,何必硬要人家回来。他觉得没必要再做她的工作,于是一声不吭地拉着小英头也不回地走了。

    春兰没说再见,只是目送着她(他)的背影愈走愈远。

    大毛和小英觉得春兰变了,已是冷漠得让人无法理喻。

    第二十八章 一切重新来过(一)

    ( )深秋,是收获的季节。

    张二龙支书从镇里开完会回来已是夕阳西下、日挂树枝了。他对自己自当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没给村里做出丁点儿象样的事来很是愧疚。这天晚上他伏案思索:村里的变化不大是由多方面引起的,不止是村地貌与村民所为。沉思间,他随意地在一张空白的废纸片上写下了这么三点牢马蚤话来:

    一、沿海发达地区和全国所有大小城市近郊的村为什么发展得快?这不外乎政策上,还在于机遇。广东、江浙有些地方原来也不富裕的地方,可在政府的扶持下发展得很快,现己是全国闻名的中小城市了,当地人也沾了很多光。就拿我们的小城市来说,近郊被征山征地后,老百姓个个有了几个门面和几层的住房,不劳动也有吃了。我这偏远的穷山沟就是有几亩田种,也得要靠天吃饭。山地也只能是自已眼观的风景带。

    二、本村的自然条件太差啦!虽然山里有锰却含量太低,再之无水源又无废水流向,就是锰的含量可以,也无胆量去挖掘出来。后山的“溶洞”可以说是个可以开发的地方,因离城里较远又缺水,老板也只是爱莫能助了。哎!什么时候自已把它利用起来呢?

    三、这人为也是一大缺陷。村民太固步自封啦!缺少的就是经济头脑。现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大好时代,只要你合法地干,政府会支持的,群众会拥护的。可是,有本事的人都外出了,为什么就不在家闯出一块天地来,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发展和改变自村面貌呢?

    正当他为村里如何发展起来去冥思苦想的时候,他未婚妻走了过来。她见桌上一张缺了角的稿纸上写满了潦草的字,就信手拿了看了起来。刚看完第一点就不解地问:“你写这些干吗呀?”

    他一把夺过来笑着说:“无事时写写玩的,别当真!”

    他的未婚妻是金滩区舅舅村里的姑娘,也是他舅舅作的介绍。她姓蒋,名华,今年才满二十一岁,她是她父母的大女。去年高中毕业后在《市职业技术学院》读了三年书。因她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出外打工很不吃香,只出外半年余的时间,因嫌工资低又累又混乱,就辞工回来了。她回家刚十来天就有人给她作媒,她算计着自已也该有个着落了,就同意先见次面。二龙的舅舅见她松了口,自然非常高兴,立马就叫他的儿子朝晖骑上摩托赶到二龙家报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