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的房门被警察撞开(长篇小说)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妻子的房门被警察撞开(长篇小说)-第1部分
    《妻子的房门被警察撞开(长篇小说)》

    一

    老婆的房门被警察撞开(长篇)

    仲彦(土家族)

    第一章

    一

    岩匠彭东巴拆完最后一根跳架木时,他家的三层六排五间大砖房,已经有模有样地展露在沙坪村最显眼的公路边了。他抬起头,眯着眼睛,仔细打量起这栋修了半年多的房子来,这时他看到蓝蓝的天空里挂着一颗红红的大太阳,火红色的瓷砖在阳光下格外显眼。“哈哈,终于差不多了,这房子应该是自己修得最好的一栋了,看起来真舒服,真让人满意。”他再次满足地看着面前的房子,差点要笑出声来。

    为了掩饰自己的得意,他马上低下头,拿起瓦刀,提起灰桶,指挥两个徒弟,把拆下来的跳架木,放进旁边用来堆放杂物的老屋内。

    原来四排三间正屋外搭一头两层三排两间吊脚楼的木板房,此时拆得只剩下屋当头那栋吊脚楼了。下面一层做着猪楼和牛栏,上面那层零乱地摆放着打谷机、犁耙和背笼等生产用具,四周的走廊里铺着洋芋、番苕和一些没有脱籽的包谷棒,两头的挑方上挂着巴岩匠洗不干净的衣裳,那是泥水匠的工作服。吊脚楼外面,用木头、塑料布搭着一座简易工棚,工棚里原来放着石灰水泥等建房用的材料,现在基本上用得差不多了,只剩下用石头、泥巴、石灰糊成的简易灶台,上面放着油盐罐和酱醋坛子,灶门口码放着木匠师傅留下来的刨木花和边角废料,周围摆放着水桶、猪食桶以及锅子鼎罐,更远处摆放着碗柜、木桌和木椅。由于年代久远,风吹日晒,吊脚楼已经发黑了,猪楼和牛栏里散发出一阵阵臭气。

    巴岩匠指挥着徒弟们,往猪楼和牛栏四周分类码放着那些杂物。他现在才知道,张翠花不让自己拆吊脚楼,是为了今后能够把所有杂物都放进去,免得让新修的房子因为摆放那些东西而显得杂乱无章。巴岩匠清楚地记得她对自己说过的话:“岩匠,我扯起耳朵给你讲,吊脚楼一定不能拆。”张翠花说的每一句话都让巴岩匠牢牢记着,“到时候把所有杂物,包括旧家俱全部放进老屋里,等新房子修好后,我们再去买电视机、洗衣机,再去买床、沙发,还有那些漂亮的新家俱,岩匠,你想想看,到时候把大门一关,那些又老又土的家俱和它们散发出来的臭味就再也闻不到了。”

    张翠花不象巴岩匠,对那些父母分给自己的老家俱有着特殊的感情,她总是说它们的味道特别让人恶心,看起来特别不舒服,她说:“岩匠,到时候坐在家里,自己所看到的,全部是新崭崭的、只有城里人才有的新式漂亮家俱,这才叫舒服呢。”

    巴岩匠想到这里,不得不佩服张翠花的远见:“婆娘这些年一直在大城市打工,见的世面可多了,听她的,准没错。”他一边想象着自己和她穿着拖鞋、看着电视、尽情享受着三层大砖房和新式家俱带来的快活场景,一边高兴地把一块裹着水泥浆子的大木板往猪楼边上扔去。

    看到木板的一头搁着伸出外面的猪楼板,他伸出脚,把它从猪楼板上踹下来。

    听到外面的响动,里面的大肥猪嗷嗷嗷地叫了几声,另一间猪楼里面的两只小猪,也跑到门边,猪鼻子在板壁的缝隙里来来回回地嗅着,其中一头小猪还用嘴啃了一下木板,含着一块小小的木渣子大嚼起来。正在牛栏边用爪子刨着牛粪和牛吃剩的青草的几只大公鸡,听到响动之后,高高地昂着大红冠子,警惕地看了看四周,见旁边没有生人,又赶紧低下头,在牛粪和青草里刨起食来。牛栏里面的牛没有什么反应,仍然悠闲地眯着眼睛,扇着两只大大的黑耳朵,在那里嚼着早上的青草,叮叮当当的牛铃声,轻轻地幽幽地响着。

    “等新房建好了,马上把牛栏和猪楼全部从吊脚楼里迁出来,再在新屋背后修一栋一层六排五间的简易砖房,一间做牛栏,两间做猪楼,第四间**舍,最后一间做厕所。原来的猪楼牛栏重新填好,做好地面,装好板壁,一间做灶房,一间做粮仓,这样新房子就不用堆放杂物了,翠花再也不用去闻猪楼和牛栏里散发出来的恶臭了。”巴岩匠知道,当初张翠花对自己父母在吊脚楼下修的猪楼和牛栏是最不满意的,多次叫巴岩匠拆掉,但因为这是老业,当时父母又没给他们分家,猪和牛也是父母要养的,所以她只好作罢,等到父母把老业分给自己,张翠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叫巴岩匠做事的时候,她自己却又去了大城市打工,甚至连父母分家的时候都没回来。

    站在吊脚楼前,巴岩匠想起了张翠花说过的很多话,越想越觉得必须赶快动手。

    他围着猪楼和牛栏仔细转了几圈,然后扔下徒弟们,一个人绕到新房背后,仔细看着屋后栽满楠竹的那块斜坡地,又用脚步量了量四周的距离。“修五间平房绝对没有问题,只要在新砖房的后檐沟修一个保坎,把这块坡地刨平就行了。”

    巴岩匠满意地打量着这块土地。风,轻轻地吹动着旁边的楠竹林,发出沙沙沙的声音,一些斑驳的阳光,零零碎碎撒满他黑黑瘦瘦的身体。他叉开双脚,把两只手叉在腰间,抬起头,看着楠竹林中细细碎碎地布满阳光的天空,这时候,他感到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舒畅和快乐,在自己心里慢慢升起来。

    二

    阅读该文,请到百度搜索“大众小.说网 妻子的房门被警察撞开(长篇小说)”

    三

    三

    看到报纸客骑着自行车,带着他的那只大黑狗,慢慢地沿着公路往前面走去,巴岩匠从门外面走了进来,坐在报纸客刚刚坐着的椅子上,捧起报纸客喝过的茶缸,把他没有喝完的茶水滋滋滋地喝完,然后从屁股口袋里取出汇款单来,一边点燃一只香烟,美美地吸了起来,一边哼着山歌,轻轻地抚摸着手中的汇款单,仔细地看了起来。

    每次接到报纸客送来的汇款单,巴岩匠总是会先拿来手里,翻来覆去地好好端详一番。

    这次也不例外。

    每次,他总是从汇款单的中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取款通知单的第一个字看起。看完了前面又看背面,看完了背面又看正面,甚至连邮戳里面的字全都不会放过。

    虽然,汇款单上的所有汉字全部都是标准的印刷体,但是,那些汉字全部都是因为老婆张翠花给自己寄过来后才会来到自己面前的,所以每次巴岩匠都可以透过那些汉字,想象张翠花伏在邮局的柜台上写字的情景,想起张翠花写出的每一颗字,说老实话,比起自己写出的那些像蚯蚓爬出来一样的字来,张翠花的字要漂亮多了,哈哈,对了,她的字就像她的人一样漂亮,一样迷人,真不亏是个高中生毕业的,比起连初中都没读毕业的自己来说,真的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想到她写的字,进而想到张翠花写字的模样,然后想起她的人,想起千里之外自己一直牵挂着的那个人,此时正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来到自己面前,他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温暖,心里就会涌起一种特别的自豪感,修房子的劲头就更加浓了。

    巴岩匠舍不得把手中的汇款单放进自己的口袋,仍然坐在那里,一遍遍仔细地打量着面前的汇款单。

    看着看着,一种特别的幸福感不由自主地升了起来。

    不仅是村子里的人都说巴岩匠找到了一个好婆娘,就连巴岩匠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能够娶到这样一个天仙一样的女人做自己的婆娘,而且这婆娘既漂亮美丽又贤惠顾家,能力更是没得说的,短短几年,就赚了那么多钱,使得自己能够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就能在全沙坪村第一个修起来那么好的楼房。记得当初张翠花对自己说要把老屋拆了重新修三层六排五间的屋时,巴岩匠还以为她是在说笑。说老实话,做了这么多年的泥水匠,要修这么大一栋房子,巴岩匠从来都没想过,因为他连想都不敢想,他知道修这么大的房子要花多少钱。再说,在这个人人都穷得逼到全村人都不得不要出去打工的村庄来说,这里的所有人不能说穷得吃了上顿愁下顿,但是要说余钱剩迷,除了村主任家,全村人没有一家能拿得出来,更不要说借钱帮自己修房子了。所以当他听到张翠花说要修房子而且又要修那么大的时候,他以为婆娘是在说胡话。根本没有做这方面的打算。直到张翠花拿出镇上信用社的存款本交给时,巴岩匠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存款本上有三十万元。他甚至怀疑张翠花是在外面和别人一起抢了银行,或者是合伙诈骗了别人一大笔钱财。说老实话,家里的钱,一直由张翠花管着,每次张翠花从外面打工回来时,张翠花除了给自己父母一些钱之外,就会把让巴岩匠把自己一年的工钱交给她,然后把所有的钱一起存到镇上的信用社里,所以巴岩匠一直不知道自己家里到底有多少钱,他也不想过问,对于巴岩匠来说,能够得到这么漂亮贤慧的婆娘,他巴岩匠还会要什么呢,别说是钱,就算是自己的生命,他巴岩匠也无所谓。但是,当他看到存款单上面钱的数字时,他才突然一下子意识到自己家里原来竟然有这么多钱,他当时真的一点都不敢相信,甚至可以说当时自己都有点吓傻了,这些钱,别说是村主任了,就是一个村里的人加起来,甚至都还没那么多呢,他当时心里害怕得要死,他害怕自己那么一个天仙似的婆娘,会因为这些钱而被公家抓去坐牢,或者去过一种逃亡的生活。总之,他不想因为钱而失去婆娘,不想因为钱而让自己的婆娘受到任何一点委屈。他甚至对张翠花说,你先带我出去几天,然后再带着钱回来,这样我就可以说这钱是我抢银行得来的,这样公家人就可以免去你的罪,而去判我的罪。为了你,我什么都不怕,我什么都愿意为你去承担。

    巴岩匠至今都还记得,当初自己这样说的时候,张翠花差点要笑出声来:“说什么呢,你以为我在外面抢了银行啊”,说完她甚至还用手扯了一下巴岩匠的耳朵,“你以为我有那么大能耐,那么大胆量啊,你以为你老婆是什么人啊,是土匪抢犯啊,哈哈。”但她见到巴岩匠的脸都吓青了,连忙止住自己的笑声,一本正经地说这些钱既不是偷的更不是抢的,是你老婆我自己赚的,加上你几年的工钱和结婚时的喜酒钱,当然还有我原来的私房钱,就有那么多了,你巴岩匠想什么呢。然后仔细地给巴岩匠一笔笔算出来这些钱的来历,包括自己把钱入了老板的股,每年可以从老板那里分到多少钱等等,这才把自己的顾虑打消。说完,她又仔细地把自己修房的计划说了出来,然后吩咐他一定要把房子修好,修成全沙坪村最漂亮最豪华的房子,她说,至于钱的方面,你一定要放心,修房子这期间,她每攒到一千元后,就会给他寄来,当然,修房子的时候,因为他自己就是岩匠,她也做不来什么了,只好拜托他自己一个人在家修房子了。

    yuedu_text_c();

    这不,原来的钱都还没有用完,而房子现在眼看着房子就快要完工了,张翠花还在不断地往家里寄钱。如果自己还想再在新房后面修一层平房,用来做猪楼和牛栏,巴岩匠初步算了算,这又要一万多呢,按张翠花说的,不如用这些钱买些家俱,买彩电洗衣机,这样就不仅可以让婆娘好好享受一番,而且还会减轻她挣钱的压力,要知道,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呢,巴岩匠想到这里,突然觉得屋后面那排平房暂时可以不修,等自己慢慢地做泥水匠找钱来修,按照现在农村泥水匠的工钱,不出一年,他自己就可以挣到一万多了,不必要再让自己婆娘受苦了。这时候,他突然觉得眼前的汇款单里,粘满了自己婆娘的血汗,他感到要好心痛就有好心痛。

    巴岩匠不敢再去看眼前的这张汇款单了,而是把它继续放进自己屁股后面的口袋里,然后从椅子上站起来,继续指挥自己的两个徒弟,把拆下来的跳架木,往老屋里放。

    四

    四

    歌厅里的灯光,神秘而又暖味,象一个蒙着面纱的*女人,充满着无穷无尽地奇幻和朦胧。音乐响起的时候,张翠花就象是在梦中缥缈的晨雾里穿行于花间和草丛里的花蝴蝶,甜蜜而又沉醉。

    她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竟然越来越喜欢歌厅里的这种气氛,她虽然知道自己天生就喜欢唱歌,小时候,总是幻想自己长大后能成为歌星,但是,随着年龄地增长,随着自己阅历地增多,特别是和自己石头一样木讷的丈夫巴岩匠结婚后,唱歌的激|情和愿望越来越淡,她几乎已经忘记了自己小时候的这个梦想。此刻,当她望着幽暗而又五彩缤纷的灯光,听着软绵柔和的音乐,儿时的那些梦想又涌上心头,她想起了读书时和张红、彭晓雯她们几个人聚在一起一边打闹一边唱歌的情景,那时她们都说自己的歌声最好听,象水洗过一样纯净,那时音乐老师甚至还带着她参加过县文化馆举办的歌手大奖赛,她那次还得了个三等奖。

    她牢牢地记着自己第一次被田雨带着,和她们一起来到歌厅陪客人唱歌时的情景。

    那次她一进歌厅,一听到音乐,一下子就想起了儿时的那些梦想,她当时是多么激动啊,要不是自己第一次来歌厅,要不是陪着客人,她那次肯定会放开歌喉,好好地唱上几曲。

    后来,随着来歌厅次数的增多,慢慢地,她们学会了点歌,能唱的歌也越来越多,唱歌的技巧也越来越熟练,特别是让张红、彭晓雯她们感到奇怪的是,同一首歌,在她们那里,要学唱好多篇才能学会,而在她这里,往往只要听别人唱几次就学会了,而且唱得又准确又好听,有的甚至比歌手唱得还好听。连张翠花自己也感到奇怪的是,自己只要一进歌厅,一看到幽暗的灯光,一听到音箱里飘出来的音乐,心里就特别舒服,那些歌也自然而然地从心里流出来,自己听了也觉得不错。

    五

    五

    今天,不知道为什么,生意竟然这么好。十点钟左右,田雨就给张翠花打电话,说有五个客人要在他的餐馆里喝酒,还差三个陪酒的,要她们赶快过去。她们连哄带骗,赶紧把昨晚陪着的男人从床上赶了出去,洗好澡,化好妆,匆匆忙忙赶到藏春庐的八号包厢。害得张翠花给巴岩匠寄钱的时间都没有,只好把一千元现金往田雨手上一塞,叫他务必马上给家里寄去。

    没办法,家里正在修房子,巴岩匠急需钱用。所以张翠花一旦攒到一千多元钱,除了自己日常零用而外,她都会及时给丈夫汇去。

    她没再象过去那样,每次回村之前,就把大部分钱存进银行里,到家后只是象征性地拿出一点让巴岩匠看到,然后叫他把一年的工钱交给自己,两人一齐去镇上的信用社里,把钱存起来,当着他的面把这份存折放在自己身上,她这样做有自己的目的。没办法,这些年在外面名义上是打工,实际上一直当三陪小姐,挣的钱比一般人多,所以她担心巴岩匠看到那些钱后,会千方百计打听钱的来路,从而知道自己的事情。虽然她知道巴岩匠已经习惯了听从自己的安排,把家里所有的钱都交给自己,也不会打听她的钱从哪里来,短短几年,为什么会那么有钱,但是当她要他修房子,并拿出二十万元钱的时候,巴岩匠还是不相信地看了她很久,虽然最后把她抱了起来放倒在床上,美美地在她身上折腾了好几次,她知道他还是对那些钱充满疑惑,在她解释说自己把钱入了老板的股,每年除了工资之外,还有一万多的分红之后,他再也没有说什么,但是她知道,巴岩匠心里的疑虑还是有的,只不过不再盘问自己而已。

    但是现在不比以往,修房子不能缺钱,要不,就会耽误工期,耽误工期实际上就是增加成本,她也知道巴岩匠一个人在家里修房子很不容易,而自己又帮不上什么忙,自己能够就做到的,就是努力去赚钱,赚到钱后赶紧给家里寄去。

    当然,田雨知道自己家里的情况,会立即亲自跑到邮局,把钱寄给巴岩匠。虽然她恨田雨,是他把她和张红、彭晓雯她们带上这条道路的,但是当他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