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林家女婿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红楼之林家女婿-第38部分
    、迎春夫妇在神京住了一个月,然后两人便一同离京,前往江南。

    迎春温柔良善,以夫为天,秦岳人品端方,不纳妾蓄婢,对迎春很是敬重、爱怜,夫妇二人携手同游,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踏遍了大明的大好河山,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

    当然,这是后话了。

    这一日,贾玥独自一人来到了林府,说是要见林如海。

    管家见贾玥脸色苍白,神色凝重,当下不敢怠慢,引着贾玥去了外书房,然后派人却后宅请林如海。

    林如海似乎知道贾玥来林府为了什么事,脸色十分平静,却绷得紧紧的,管家见了,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待林如海、贾玥在书房中碰面之后,管家忙退了出去,带上了书房大门,书房中只剩下林如海、贾玥这对翁婿。

    林如海开门见山地问道:“可是问出来了?”

    贾玥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轻声说道:“先生,那个人全招了,忠顺亲王确实不甘心,对圣人不满,对太上皇不满……”

    贾玥咬了咬牙,又说道:“那个人说,龙禁尉、御林军中都有忠顺亲王的人,还说忠顺亲王一直在等太上皇崩逝的那一日……”

    林如海听了,沉思了片刻,然后脸上露出了一种表情,却不是听说有人要“造反”的震惊,而是一种……类似于“如释重负”的表情。

    十年之前,在太上皇和承瑞帝的双重打击之下,忠顺亲王认命了,用“强抢民女”的行为来自污,表明自己对皇位没有兴趣。

    此时的忠顺亲王,虽然心中充满了不甘,却知道自己彻底地与皇位失之交臂了,于是,忠顺亲王堕落了,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便从“贤王”变成了“闲王”。

    接下来,如忠顺亲王所料的那样,太上皇和承瑞帝默契地开始清理忠顺亲王在朝中的势力,忠顺亲王没有反抗,一是害怕会给太上皇、承瑞帝两人废掉自己的借口,而是因为,忠顺亲王真的死心了。

    然后,世事难料,十年过去了,忠顺亲王在朝堂上的势力被清洗一空,可忠顺亲王在军中,尤其是在京营中的势力,却保留了很大一部分,并且比较完整。

    之所以会这样,不是因为运气,而是因为,有人在背后暗中帮助忠顺亲王渡过难关。

    暗中帮助忠顺亲王的“贵人”,正是前任内阁首辅萧乾,和现任内阁首辅林如海!

    经过近十年时间的布局,萧乾和林如海终于等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忠顺亲王的野心,复燃了……

    林如海长出了一口气,开口问道:“消息可靠吗?”

    贾玥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轻声说道:“那个人是个大孝子,我用刀指着他母亲的脖子,逼他说出来的。”

    林如海点了点头,开口问道:“那个人……处理掉了吗?”

    贾玥浑身一颤,但还是低声说道:“他再也不能开口说话了,是我亲自动的手,死透了。”

    贾玥没有说“那个人”的家人的结局,林如海也没有问,一切尽在不言中。

    上述对话结束之后,林如海和贾玥都沉默了,书房内一点声音都没有。

    过了一会儿,林如海的声音打破了沉默:“不要告诉玉儿,你我都是逼不得已的……”

    贾玥苦笑一声,说道:“徒儿明白,只不过……心里不好受罢了。”

    林如海的脸上布满了疲惫,摇了摇手,说道:“我本不想让你去做这事,可是,只有你最合适,长乐大长公主有大恩于杨冀,杨冀执掌锦衣卫,对太上皇忠心耿耿……”

    说着,林如海叹了一口气,说道:“过几日,让玉儿陪你去潭拓寺上香,你若是心里难受,就去做些善事。”

    贾玥笑了笑,然后说道:“先生放心,徒儿不会被这点小事打倒的……”

    林如海点头道:“这样最好。”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林如海和贾玥的心中都是一凛,若非有极为要紧的事情,否则不会有人敢在这种事情打扰林如海和贾玥的。

    yuedu_text_c();

    林如海站起身来,向着门外沉声喝道:“是谁?有什么事?”

    林如海的长随林忠的声音从门外传了进来:“老爷,是奴才。”

    林如海皱起了眉头,说道:“进来。”

    林忠推门快步走了进来,然后在林如海的耳边轻声说了一句话,贾玥站在林如海的身后,却也没有听清楚。

    只是,林如海听了之后,脸色大变。

    见贾玥脸上满是疑问,林如海低声说道:“玥儿,太上皇中风了,现在昏迷不醒,太医说,情况不容乐观,怕是……”

    贾玥的脸色也变了。

    林家之所以有如今的荣华富贵,靠得正是太上皇。

    经过十余年的博弈,站在太上皇一方的林家,早已成为了承瑞帝的眼中钉,肉中刺,如果太上皇崩逝的话,不出三年,承瑞帝就该对林家下手了。

    如今,对林家最为有利的结果就是,太上皇被抢救回来了,并且中风也不治而愈了,但是,这种可能性极小。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太上皇被抢救回来了,可中风却不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对于林家这种太上皇老臣来说,这才是最糟糕的结果。

    因为,太上皇若是崩逝了,承瑞帝要“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否则就是不孝,可若是太上皇好在,承瑞帝反倒没有了顾虑。

    事到临头,才能看出个人素质来,贾玥年轻,略有些慌张,林如海宦海沉浮数十年,早就练就了“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本事。

    听了这个消息,林如海大为震惊,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对林忠吩咐道:“备车,我要进宫面圣。”

    林如海是内阁首辅,太上皇病重,于情于理,林如海都必须进宫。

    林忠应了一声,转身去准备车马了,林如海开口叫道:“贾玥!”

    贾玥答道:“徒儿在,请先生吩咐。”

    林如海说道:“你随我进宫,我去乾清宫面圣,你寻个机会,去找老四,他今日在宫中当值,你问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太上皇昨日还好好的呢?”

    然后,林如海又命人去和贾敏说:“太上皇病危,可能有人会有所动作,你守好门户,照顾好儿媳妇和孙子孙女,外面有我。”

    林如海带着贾玥进了宫,林如海前往乾清宫去看太上皇,贾玥则去寻林诺,林诺成亲之后,林如海托关系让林诺进了御林军,守卫宫禁。

    其实,林诺更愿意镇守边疆,可考虑到林家面临的险境,林诺选择留在神京,为家族出力。

    贾玥见了林诺,顾不得寒暄,贴耳低声问道:“四哥,岳父让我问你,到底出了什么事,太上皇……怎么会突然病倒了?”

    林诺简洁地答道:“让父亲安心,这里面应该没有阴谋……”

    然后,林诺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和贾玥说了。

    贾玥听了,无语凝噎……

    太上皇和贾代善的感情非常的深厚,贾代善虽然逝世二十余年了,可太上皇还是忘不了贾代善。

    去年,为了惩治贾家的不肖子孙,太上皇动用雷霆手段,查抄了宁国府、荣国府。

    应该说,贾家被判刑的男丁,没有一个是冤枉的,可是,他们都姓“贾”,贾代善的“贾”!

    处理完贾府之后,太上皇就开始失眠多梦,总是梦到贾代善一脸责怪的看着自己……

    五十年前的今日,还不是皇帝的太上皇,和还不是荣国公的贾代善,共谋夺嫡大业。

    yuedu_text_c();

    当日,太上皇和贾代善结为兄弟,太上皇指天为誓,“一生一世,永不相负”,“贾代善的子孙后代,我保他们一生安泰”……

    可是如今,太上皇还健在,可荣国府却已经烟消云散了,并且,还是太上皇动的手。

    今日,太上皇又想起了贾代善,虽然身体微恙,却还是让内侍上了烈酒,一个人独饮。

    喝完酒之后,没过一会儿,太上皇就晕倒了,然后,就被太医院的太医确诊为“中风”,还是很严重的那种。

    时间紧迫,从林诺处得了消息,贾玥便飞奔到乾清宫,在偏殿寻到了林如海,贾玥上前将林诺说的话,转达给林如海。

    林如海听了,叹了一口气,说道:“情况还不算太糟,太上皇并没有生命之忧。”

    贾玥喘着粗气,也不知林如海说得到底是正话,还是反话。

    神京,萧府。

    萧乾从内阁首辅之位上退下来之后,并没来返乡,而是留在神京中养老。

    萧乾在神京中经营了几十年,如今虽然不再为官了,可消息却依旧十分灵通。

    几乎是与林如海同时,萧乾也得知了事情的始末,萧乾沉吟了半刻,然后自言自语道:“太上皇若是不行了,可要又一大群人跟着倒霉,这首当其冲的就是杨冀……杨冀……我记得杨冀的幼女和林如海的几个孙子同岁……”

    113变态

    太上皇最终被太医抢救了回来,不过,太上皇的“中风”却没有痊愈,连话都说不清楚了,因此,必须卧床静养,也就是说,太上皇彻底失去了处理朝政的能力……

    太上皇病重期间,承瑞帝在太上皇身边亲侍汤药,衣不解地,国家大事皆有内阁处理,由林如海暂理朝政。

    然而,林如海“长时间把持朝政”,名不正,言不顺,又有,国不可一日无君。

    所以,太上皇的“中风之症”还没有痊愈,承瑞帝却“不得不”离开太上皇的身边,忍着悲痛,处理朝政,希望能够为太上皇分忧,为天下百姓尽心尽力。

    这段时间,国家大事全都压在了林如海的身上,林如海也是上了年纪的人了,在双重压力之下,林如海累出“病”来了,不得不卧床休息。

    承瑞帝得知之后,数次称善,夸赞林如海是国之栋梁,并派遣了数名太医,命他们常驻于林府,若是林如海有什么三长两短,便拿他们给林如海偿命。

    承瑞帝和林如海之间的“君臣情谊”,一时间传为佳话美谈,世人都称赞承瑞帝十分贤明,不弱于其父,景宪皇帝……

    当然,上述内容,都是明面上发生的事情,虽然全都是真实的事情经过,但其中却蕴含了无数常人看不见的刀光剑影,尔虞我诈……

    在“大明宫”的东部,有一座宫室,名为“东宫”,因为“东方青龙木”等原因,从前明开始,东宫就是历代太子的居所,可是如今,这里居住的却是一位皇帝,名正言顺地从奉天殿继承大统的皇帝。

    自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承瑞帝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居住在东宫的皇帝。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很简单,因为,承瑞帝上面还有一个太上皇,太上皇虽然退位了,却依然居于乾清宫,承瑞帝虽为天子,却只能屈居于东宫。

    这十余年来,承瑞帝一直是太上皇的傀儡,甚至于,连太子都不如。

    如今,太上皇得了“中风之症”,近乎于完全地丧失了处理国家大事的能力,若是按太上皇的心思,就算让身为“内阁首辅”的林如海和其他内阁大学士暂理朝政,他也不想将朝政交到承瑞帝的手中。

    因为,太上皇非常明白,让林如海暂理朝政,林如海绝对没有“取而代之”的想法,不能,也不想……可是,若是将权利给了承瑞帝,怕是……承瑞帝再也不会松手了。

    虽然承瑞帝侍奉太上皇极孝,可太上皇也是经历过“夺嫡”的人,并且还是几十年前那场“夺嫡之争”的最后胜利者,对于承瑞帝心中的小九九,太上皇心中跟明镜似得。

    太上皇心中明白,承瑞帝怕是就等着自己归天的那一日了,甚至于,有些等不及了!

    只是,今非昔比,这些年来,承瑞帝虽然隐忍不发,事事以太上皇为尊,心甘情愿地做一个合格的“傀儡皇帝”,但明眼人都清楚,太上皇早晚有驾崩的那一日,大明的锦绣河山,迟早是属于承瑞帝的。

    这些年来,有很多存了“投机”心思的文臣武将,暗中投靠了承瑞帝,其中还有一些人,乃是太上皇极为信任的臣子。

    yuedu_text_c();

    对于这样的情况,太上皇并非一无所知,为了遏制这种情况,太上皇曾多次“杀鸡儆猴”,效果却非常不显著……

    事到如今,除了林如海、杨冀这两个人,就算是太上皇的老臣,也都存了“改旗易帜”的心思,毕竟,太上皇的时日不多了,承瑞帝却正值壮年。

    其实,若非林如海、杨冀这二人,被太上皇捧得太高了,被迫成为了承瑞帝的“敌人”,林如海绝对躲得远远的,等太上皇和承瑞帝分出一个上下,再回来继续为天下百姓尽忠。

    林如海只想做一个清官、好官,治国兴邦,令百姓安居乐业,太上皇和承瑞帝这对父子谁胜谁负,和林如海一两银子的关系都没有。

    人无论是在江湖,还是在庙堂,都是身不由己……

    神京,紫禁城,东宫。

    虽然成为了真正的“天下之主”,但承瑞帝依然觉得“如履薄冰”,生怕“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数十年的苦功,付之一炬。

    承瑞帝坐在东宫的宝座上,召见自己的心腹谋士冯铎商议大事。

    若说身份,冯铎身无半职,只是一个草民,却是承瑞帝最信任的谋士。

    冯铎早在数十年前,就“慧眼识真龙”,来到当时还是不受宠皇子的承瑞帝身边,为承瑞帝出谋划策,在“夺嫡之争”中,承瑞帝明面上是无欲无求,暗中却做了许多大事——比如废太子这件事,其中就是承瑞帝下的黑手——承瑞帝在“夺嫡之争”中做得许多大事,都有冯铎的身影。

    如今,苦尽甘来,承瑞帝成功夺得了朝政大权,冯铎也跟着扬眉吐气,冯铎开口说道:“圣人,如今大势已定,只不过,圣人却不能大意,应该早些想想,如何处理太上皇的臣子,既要立威,令百官臣服,又要留有余地,拉拢施恩,令百官归心。”

    这段时间,承瑞帝亲自处理国家大事,每日只睡两三个时辰,十分勤勉。

    应该说,承瑞帝还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皇帝,大事、小事一把抓,将国家大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就算是林如海,也在暗中称赞承瑞帝“是一个好皇帝,若是他早些亲政,吏政也不会崩坏的如今这个地步,可惜了……唉……”

    承瑞帝比林如海还要年长,如此辛劳,自然是身心疲惫,不过,承瑞帝虽然很累,心情却非常好,听了冯铎说的话,承瑞帝笑道:“爱卿说得,全都是朕的心里话,这些年来,你我虽为君臣,我却当年是朋友,你心里怎么想得,但说无妨。”

    虽然承瑞帝说得话很是真情实意,让冯铎的眼圈都红了,可冯铎却不敢完全相信承瑞帝的诺言,在心中拿承瑞帝当朋友,因此,冯铎说的话很是委婉,滴水不漏。

    冯铎的大致意思是这样的——杨冀这个人,绝对不能留,为了锦衣卫这个大杀器,杨冀这个执掌锦衣卫多年的特务头子,必须除掉,斩尽杀绝,至于林如海,却可以怀柔一些,给林如海留一条活路,免了林如海的官,却让林如海衣锦还乡,以此安抚人心,等到承瑞帝坐稳了江山之后,无论是要杀要剐,就都无所谓了。

    不过,太上皇还健在,林如海是内阁首辅,杨冀是锦衣卫都指挥使,两人都是位高权重之人,不适合做“杀鸡儆猴”中的“鸡”。

    承瑞帝委婉地问道:“爱卿觉得,谁是我想要的‘鸡’呢?”

    冯铎的答案非常简单——“甄家”。

    甄家虽然非常显赫兴盛,却并没有什么“有能为”的人,在朝中并无支柱,甄家之所以能有如今的兴旺,靠得不过是太上皇的宠信罢了。

    甄家是太上皇的母家,甄家族长甄应嘉的幼妹,是太上皇最宠爱的妃子,也就是前不久逝世,风光大葬的甄皇贵妃。

    其实,若是论关系的话,承瑞帝和甄家也有亲戚关系,承瑞帝和甄应嘉勉强算是“甥舅”,只是,甄家很早便将赌注都下在了废太子义忠亲王的身上,义忠亲王坏了事之后,又将赌注压在了忠顺亲王的身上……

    听了冯铎的“建议”,承瑞帝的脑海中出现了那些甄家鱼肉百姓的蛀虫行为,承瑞帝嫉恶如仇,再看不过的就是那些“国之蛀虫”,承瑞帝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