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林家女婿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红楼之林家女婿-第41部分
    太子就算命大,逃出生天,也影响不了什么。

    然而,想到太子对黛玉的爱恋……为了避免这份爱恋在皇权的催化下,变成了占有欲,林如海真心的希望,太子已经死掉了,这样最好。

    正所谓,天不遂人愿,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林如海很快便收到了贾玥夫妇的传讯,没有找到太子,太子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随着城门的缓缓打开,京营所属的精锐之师,迅速地杀进了神京,从四面八方包围了紫禁城,然后逐步收缩包围圈,兵临乾清宫之下。

    在乾清宫护卫,和九门提督率领的军队的双重打击之下,忠顺亲王依然攻破了乾清宫,来到了太上皇的寝宫。

    接下来,忠顺亲王亲身感受了一把,什么叫做“一瞬间从天堂跌落十八层地狱”。

    没有了太上皇,也就没有了“大义”,忠顺亲王头顶的“反贼”二字,永远也不会变成“皇帝”,叛军,也永远都是叛军。

    没有了太上皇,从四面八方涌来的“勤王之师”,自然不会有半分的顾忌。

    就在今日的不久之前,忠顺亲王意气风发,接连攻破了东宫、乾清宫,杀死了承瑞帝,好似天下尽在手中一般。

    如今,短短数个时辰之后,忠顺亲王便走到了末路。

    在京营军士的猛攻之下,叛军节节败退,死伤惨重,忠顺亲王心灰意冷之下,服毒自尽,为这场政变画上了一个失败的句号。

    即使是死到临头,忠顺亲王也不知道,自己只是一个棋子而已,也不知这是幸,还是不幸……

    叛军被完全消灭之后,京营将士并未离京,而是在紫禁城中驻扎下来了,护卫大明帝国的心脏。

    之后,内阁首辅林如海亲往长乐公主府,将太上皇“请”回了紫禁城,乾清宫虽没有被叛军踏平,却也是十分残破,不适宜居住静养。

    最终,由长乐大长公主做主,将太上皇安置在了并没有被叛军破坏的景阳宫,明面上的理由,是景阳宫十分清净,适合静养。

    实际上,“清净”这个词还有“偏僻”的意思。

    承瑞帝虽然驾崩了,但身有“中风之症”,行动不能自理的太上皇,依然不会重新执掌朝政大权。

    承瑞帝驾崩了,虽然太上皇还健在,但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摆在文武群臣面前的首要任务,不是统计此次叛乱的死难人数,为叛乱中死难的妃嫔、大臣追封追赠,而是,另立新君!

    早在承瑞帝登基为帝之初,便册立了皇太子,承瑞帝驾崩,太子继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可是如今,太子生死不明,这可就麻烦了。

    太子若是被叛军杀掉了,事情反而非常好解决,给已逝的太子追封,然后推举新君。

    但是,太子现在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若是另立了新君,结果太子没死,太子回来了……

    所以,虽然摆在文武群臣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推举新君,但文武百官却都默契地没有提起这个话题,转而讨论起了其他的事情,比如,承瑞帝的后事,后宫的死伤情况。

    皇太后居于坤宁宫,距离叛军攻打的乾清宫、东宫、太子居所,都有很长的距离,因此,虽然因为忠顺亲王叛乱,坤宁宫出了一点小乱子,但皇太后的生命无忧。

    皇后和承瑞帝一同居住在东宫,东宫是叛军攻打的主要目标,皇后身边也没有黛玉这样的“功臣”,皇后在这场政变中,为叛军所杀,崩逝了。

    除了皇后,承瑞帝的后宫妃嫔几乎全部死掉了,太上皇的后宫却保留的比较完整。

    文武群臣虽然口中商讨的是承瑞帝的后事,但却都心不在焉的,原因无他,承瑞帝虽然是皇帝,但已经死了,死人的事情再重要,也没有活人的重要。

    若是太子真的死翘翘了……文武百官心中都有自己的小心思,想要在推举新君这件事中,为本利益集团捞取最大的利益。

    恭顺亲王,这个曾经无心于皇位的“贤王”,并没有在这场叛乱中死掉,如今,恭顺亲王怦然心动,心想:“若是太子死掉了,那我是不是就有可能登上皇位?”

    恭顺亲王注定要失望了,因为,太子并没有让王公大臣久等。

    yuedu_text_c();

    太上皇还朝后不久,太子的消息便传到了紫禁城。

    太子还活着!

    太子虽然被心腹背叛,重伤垂危,却凭借强大的生存欲望,以及超强的运气,被一名“忠臣”所救,并被这名“忠臣”冒着巨大的风险,安置在了自己的家中,让太子逃过了一劫。

    这名力挽狂澜,立下了救驾之功的“大忠臣”,名叫陈展鹏……

    122后续

    陈展鹏出身“四王八公”中的齐国公府,自身有十分有能力,身上的将军职位,是陈展鹏在战场上一刀一枪地拼杀出来的,货真价实,比真金白银还真。

    作为一个能力出众的世家子,陈展鹏的仕途称得上是一帆风顺,而立之年便成为了高级军官,可以被人尊称一声“将军”。

    然而,陈展鹏的前半生似乎将自己的好运气都用光了,近些年来,陈展鹏厄运连连,先是非常欣赏陈展鹏才干的老上级王子腾,因为“涉嫌谋反”被当街问斩,王家,以及许多和王家关系紧密的官员,都被牵扯进去了。

    陈展鹏虽然和齐国公府的当家人,大哥陈瑞文的关系不是很好,但他毕竟是齐国公府的人,有齐国府给他撑腰,因而逃过了死劫,却也因此从前途无量的京营,调到了兵部坐冷板凳。

    这还不算完,承瑞帝掌权之后,便对以“四王八公”为代表的权贵世家举起了屠刀,陈展鹏所属的齐国公府,也被承瑞帝处理掉了。

    陈展鹏并非是纨绔子弟,齐国府做得坏事也都没有陈展鹏的份,经过周旋,陈展鹏逃过了一劫,自己却被磨成了白板,连兵部的冷板凳都坐不下去了。

    陈展鹏此人,野心极大,虽不是坏人,却也不是好人,他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手中无权”的日子。

    应该说,陈展鹏确实很有能力,虽然被免去了官职,他却并没有消沉,既没有借酒消愁,也没有寻花问柳,而是静静地等待东山再起的时机。

    忠顺亲王举旗谋反的那一日,陈展鹏一得到消息,便知道自己等待许久的时机到了。

    陈展鹏的武力值非常高,陈展鹏对自己的身手很有自信,于是,陈展鹏偷偷地从家中跑了出来,乔装改扮,然后骑着快马去了皇宫,准备浑水摸鱼。

    可能是陈展鹏转运的时机确实到了,他刚进皇宫,正在思索该如何行动的时候,就遇到了一个“贵人”——身受重伤的皇太子。

    政变那日,李才这条在太子身边隐藏了十余年的毒蛇,突然露出了毒牙,猝不及防之下,太子被李才用匕首捅成了重伤。

    但是,李才并没有武功,太子却是文武双全,太子的武艺虽然只是花架子,但和李才一比,绝对算一个“高手”。

    太子本能地避开了要害,然后经过一番搏斗,杀死了李才,然后捂着伤口离开了那座假山。

    应该说,林如海等人制定地计划确实是天衣无缝的,就算李才没有杀掉太子,在太子还没有跑远的时候,贾玥和黛玉两人就应该到了这里。

    黛玉武艺超群,贾玥的武技也很看得过去,反正是都比太子离开就对了,贾玥、黛玉夫妇联手,杀掉太子,易如反掌。

    可是,所有人都没有料到,这场政变中竟然出现了陈展鹏这个毫不相干的人,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时,看着紧紧拽着自己衣袖,因为失血过多而昏迷的皇太子,陈展鹏意识到,一个天大的馅饼砸到了自己的头上。

    陈展鹏当机立断,为太子止血,然后从死人身上扒下了两身御林军的盔甲,套在两人的身上,然后背起太子,骑着马疾驰出了皇城,然后悄无声息地背着太子回到了家中。

    当时,陈展鹏并不知道这场政变的结局,但是,无论结局如何,这个拥有皇太子身份的年轻人,都将给陈展鹏带来东山再起的机会。

    若是承瑞帝胜了,那陈展鹏就是保护太子的忠臣。

    若是忠顺亲王胜了,那皇太子就将成为陈展鹏献给忠顺亲王的投名状。

    这场政变的结果远超陈展鹏的预计,或者说,比陈展鹏幻想的还要好上数倍——忠顺亲王输了,承瑞帝死了。

    这样的话,太子这个储君,就将成为大明帝国的皇帝,也就是说,陈展鹏因此成为了立下“救驾之功”的大功臣。

    在陈展鹏的护送之下,太子回到了皇宫,在太医的全力救治下,太子清醒过来了。

    yuedu_text_c();

    接下来,在林如海、杨冀、以及太子妃娘家等实权派的支持下,皇太子登上了皇位,成为了大明的皇帝。

    因为陈展鹏的“投机”,林家的危局解除了,可太子却并没死,林如海心中十分悔恨,恨自己没有料到陈展鹏这样的投机分子,恨自己没有计划得更周全。

    可是,事已至此,林如海虽然有心做掉太子,却回天无力。

    幸好,林家在这场政变中的谋划并没有被暴露,虽然太子喜欢黛玉,但初登帝位的他,必定被各种事情忙得焦头烂额,无暇顾及感情。

    如此说来,林家的危局完全解除了,短时间内,黛玉也是无忧的。

    更何况……林如海在心中安慰自己,也许,太子并不会做出那种违背伦常的事情,是我多虑了……

    太子登基称帝之后,便开始处理这场政变的遗留问题。

    忠顺亲王谋反叛乱,十恶不赦,削其王爵,贬为庶人,除宗籍,不得入皇陵!

    所有参与忠顺亲王谋反的叛军,无论是死有余辜的,还是被裹挟在其中的无辜者,都被判处了轻重不等的刑罚。

    还有,忠顺亲王曾经权倾朝野,虽然潜伏了十余年,但朝中还是有一些官员和忠顺亲王保留着暧昧的关系,藕断丝连,这些官员中,有好官,也有贪官,却都被一视同仁,下场很不好。

    正所谓,凡事都有两面性,有人因为站错队失去了富贵荣华,也有人因此获得了权势,或是抱住了已有的富贵。

    陈展鹏,以为立下了“救驾之功”,没有他,可能就没有了如今坐在皇位上的皇帝,太子登基之后,下旨册封陈展鹏为一等伯,并授予兵部侍郎一职,以彰其功。

    林黛玉,在政变中奋不顾身,保护太子妃和太孙的安全,理当奖励提拔,可是,黛玉是个女子,还是一个国公夫人,“国公夫人”是超品爵位,位于“国公夫人”之上的只有郡王妃和亲王妃这两等,不能授予异性男子的妻子。

    皇帝无奈,只得将黛玉的功劳算在了他的夫君贾玥的身上,下诏册封贾玥为“赵国公”。

    贾玥身上的国公爵位,并非是“军功封”,而是“荫封”,大长公主之子,封国公,贾玥虽然是长乐大长公主的义子,但长乐大长公主地位超然,贾玥便也得了一个国公爵位。

    只不过,因为是“荫封”,所以这个爵位是不能有子孙后代承袭的,贾玥虽然是国公,但贾玥的日子却连一个将军的爵位都得不到。

    如今,皇帝重新册封贾玥为“赵国公”,却是一个可世袭的爵位,虽然爵位并没有提升,但贾玥所得到的好处却不小,一个可以传给后代的爵位,可不是能用金钱所能衡量的。

    林诺,是林家唯一一个光明正大参与到这场平叛中的男丁,虽然没有“救驾之功”,却也立下了很大的功勋——保护太上皇平安离开皇城的功劳被记在了林诺的身上。

    因此,林诺被新皇加封为一等伯,也是可世袭的爵位。

    另外,新皇继位之后,为了稳定局势,必要施恩于宗室和大臣。

    宗室中的实权派身上的爵位,都有所提升,将军晋封国公,郡王晋升亲王,因为牵扯到的人物实在是太多了,便不在此一一叙述了。

    至于大臣,新皇对林家很有好感,又因为林如海是内阁首辅,百官之首,新皇为了施恩,便加封林如海为太傅,正一品。

    新皇并不知道刺杀自己的李才,实际上是锦衣卫安插在自己身边的密探,还以为李才是忠顺亲王的人呢。

    经历了这么多磨难,新皇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崇尚阳谋,鄙夷阴谋,希望取消锦衣卫编制的天真太子了,如今,新皇深知锦衣卫这个大杀器的重要性,为了收服杨冀和锦衣卫,新皇下诏册封杨冀为太保,正一品,和太傅、太师同列三公,位极人臣。

    新皇非常希望能够掌握锦衣卫这个大杀器,但是,太上皇还健在,杨冀是太上皇的心腹,新皇和太上皇的感情很深,便暂时没有动锦衣卫。

    当然,这和新皇初登帝位,还没有坐稳龙椅,需要维稳也有一定的关系。

    戴权,是林如海和杨冀的同谋者,新皇在那场政变中被刺杀,戴权也要间接责任,因为,打开宫门放忠顺亲王和叛军进皇城的,就是戴权的人。

    只不过,在锦衣卫这个“毁尸灭迹”的大杀器的帮助下,戴权顺利地和这场政变完全撇清了关系。

    新皇年仅二十余岁,手下并无能够直接接手大明宫,并且不出乱子的宦官——李才就算不叛变革命,新皇也不敢让李才直接做大明宫掌宫内相,也就是大明宫总管,最起码要先当副总管,熟悉情况。

    因为戴权是宦官,兴祖皇帝留下的铁令,宦官不得掌权,新皇自然遵守,没有给戴权加官进爵,只赏赐了一些金银,还有几件御赐物品。

    yuedu_text_c();

    不过,因为戴权是太上皇身边的老人,新皇虽然从太子上位为皇帝,却依然对戴权很是尊敬。

    陈展鹏,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投机分子,若是最终胜利的是忠顺亲王,陈展鹏绝对不会有半分犹豫,就会用太子的人头做投名状,投靠忠顺亲王。

    太子对陈展鹏十分感激,并且十分看重,将陈展鹏当做“大忠臣”。

    贾玥、林黛玉夫妇,在那场政变之中,怀着对太子的极大恶意,想要杀掉太子。

    太子依然深爱着黛玉,并对贾玥十分愧疚,想将贾玥培养成林如海的接班人,三十年后的内阁首辅,让贾玥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就像太上皇贾代善那样。

    林诺,林黛玉的四哥,“太子喜欢林黛玉”这件事的知情者,十分想要杀掉太子,保护自己的妹妹,以绝后患。

    太子也很重视林诺,毫不忌讳林诺是文官之首、内阁首辅林如海的儿子,想要将林诺培养成守边大将。

    林如海,林妹妹的父亲,这场政变的幕后大boss,刺杀太子事件的策划者之一,十分希望太子随承瑞帝而去。

    太子十分敬重林如海的才干,加封林如海为太傅,还想过段时间晋封林如海为太师,以表彰林如海为大明的贡献。

    杨冀,锦衣卫都指挥使,李才背后的指使者,对太子怀揣着极大的恶意,刺杀太子事件的策划者之一,并且是主谋。

    因为杨冀是太上皇的老臣,太子对杨冀很尊重,加封杨冀为太保,位列三公,完全没有“卸磨杀驴”的想法,想让杨冀在卸任锦衣卫都指挥使之后,颐养天年。

    戴权,大明宫掌宫内相,这场政变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如果不是戴权派人打开了宫门,忠顺亲王和叛军根本就进不了紫禁城,成不了气候,承瑞帝也不会驾崩。

    因为戴权是太上皇身边的老人,太上皇中风,十分需要戴权的侍候,太子对戴权很是尊重,并不因为自己现在是皇帝了而改变态度。

    人生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

    给新皇点一百支蜡烛,希望他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些……

    123年号

    新皇继位,因为先帝的孝期,再加上新皇年轻,不能服众等种种原因,新皇很明智地选择了“维稳”。

    因为有林如海、杨冀等朝中重臣的鼎力支持,新皇的皇位坐得很稳,新皇的庶出兄长、恭顺亲王识趣地臣服于新皇,新皇为了表明自己很重视“兄弟情谊”,下旨令恭顺亲王令双亲王俸。

    忠顺亲王这个占着“长”字的先帝大皇子都萎了,先帝的其他儿子更不会给新皇添乱了。

    就这样,新皇得到了王公大臣的认可,开始接手大明这个庞大富饶的帝国,成为了万里锦绣河山的新一任主人。

    新皇继位之后,必然要改元,是很有象征意义的一件事,新皇对自己的年号很重视,下令让相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