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诚的孤岛余生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李诚的孤岛余生-第39部分
    们的身影。说实在话,欧美以前对这些地区援助不少,国家利益至上的俄国人都得了好处,他们现在反而落到如此境地,心中的不满可想而知。

    华夏的国策是先让自己吃饱。华夏本来就人才济济,大灾后世界各国的一些华裔科学家和学者都带着家人回到了华夏。不仅如此,很多以前在欧美的日韩和东南亚的顶级科学家在大岛永明的呼吁下回到华夏加入了华夏的科研团队。这些人自谋出路曾一度让欧美人很是欣慰,少一个人他们的碗里多一点汤,手里也会多一块面包。

    以色列和华夏的关系一直很好。这个犹太国家现在不止要面对天灾还要面对以伊朗为首的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联合体的潜在威胁。美国自身难保,以色列人的目光再次转向东方。

    现在华夏最忧心的是局势闹得太僵,一发而不可收拾,搞不好会连累自己一起玩蛋。为了以防万一??也是看中了以色列的顶尖科学家及其尖端的科技设备??华夏接受了以色的请求,准许部分以色列人进入华夏。华夏这样做也是借鉴了以前美国的作法,讲求平衡之道。

    以色列的进入让欧美各国看到了希望。为了让列强不至于过份神经紧张,华夏接收了一部分德国人和少数英美人,以科学家为主。华夏就像一个大容器,外族侵略华夏或被华夏吞并,最后都融入了华夏的历史长河中,在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在干这事。

    进入华夏的科学家的家人得到了妥善的安置,这些科学家进入华夏后,就此消失不知所踪。现在可是华夏喘粗气的时候了,各国民众和这些世界顶尖科学家的加入,使得华夏生存压力倍增,冰火岛的科学研究也突飞猛进……

    第一百七十九章 东海之眼 〖本章字数:2142 最新更新时间:2012-12-23 17:13:22.0〗——

    冰火岛海底东边的隆起慢慢从太平洋中显现出来。这是一条宽约10公里,长约50公里的带孤形的陆地。这长度还在慢慢增长,隆起高处巳露出水面,最低处距离水面还有10多米。

    地质学家和海洋地震专家都搞不清楚这条隆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是怎么形成的。其内部构造经过检测完全是海底岩石,这是一种奇异的地壳运动,根本不是海底火山爆发的前兆。可以肯定的是,前几年的火山爆发和海底地震还有日本下沉都与这个有关。

    到了2016年12月底,这条浮出水面的隆起加上北边的一些岛礁渐渐有了七八十公里长。长度没有多少改变了,高度还在上升中。谁也不知道这条从海底升起来的神秘陆地会成长成什么样子。以前台湾岛也是两大板块相挤压形成的。台湾和福建都有一个古谚语:“沉东京,浮福建”,地质史上造山运动,沧海变为桑田,要经过千百万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而这一长条隆起,是在这几年内升起来的,完全超出了人们的想像。

    这块隆起的陆地可能被海底地震产生的洋流冲刷了很多次,上面堆积的海底泥沙和沉积物巳不是很厚。李诚和王申等坐着快艇绕着新形成的陆地跑了几十圈,那浮出水面的黑幽幽的岩石向观察它的人诉说着它古老的历史。

    李诚与王申说过这条隆起和冰火岛连在一起就像一条慧星的尾巴。这是从冰火岛上观察的结果。如果从空中俯瞰包括台湾岛的整个区域,这三块陆地在东太平洋东上就像一只硕大的眼睛。台湾岛大大缩水就像人的下眼皮,这条隆起就像一条长长的眉毛,冰火岛处于其中就像一颗眼珠。并且这眼珠在这大眼睛里是朝上的,从空中往下看,很是诡异。

    李诚给这新隆起的陆地取名长眉岛。毫无意外,名字又遭到陈心怡和杨筝的强烈反对,杨筝还取消了李诚给她儿子取名的权利,这文化实在不行哪!陈心怡取名柳叶岛,还别说这改了一下后,形像了很多。柳叶眉,柳叶岛,好听!李诚不得不服。

    柳叶岛下宽上窄,浮出水面越来越高,把冰火岛向台湾方向推进了100多海里。冰火岛现在和柳叶岛连在一起,相距台湾只有200多海里,巳是非常近了。

    世界各国的眼光一直都没有离开过台湾附近海域。柳叶岛诡异的出现刺激着世人的眼球。柳叶岛延伸到哪,那太阳光就跟到哪里,太奇怪了。这华夏人狡猾狡猾地,没有说实话啊。

    欧美列强消尖了脑袋想进入伊朗和埃塞俄比亚,但这地区的人像防贼一样防着他们,强来也不行,很是郁闷。现在各国都醒悟过来,他们好像遗露了重要的一环:华夏。归根结底,这些事好像都和华夏有联系。华夏既然能预测到这些异常,而现在从海底升起来的岛屿肯定也在他们的意料之中,他们还知道些什么呢?

    前段时间世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台湾,这冰火岛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充其量也就是个渡假之地。现在大家都有些明白过来,这浮上水面的新陆地绝对和这不起眼的小岛有关,如果仔细观察,太阳光好像是以冰火岛为中心向外发散,这个不起眼小岛才是重中之重,大家都看走眼了。

    直到此时,冰火岛才在世人面前展现她的魅力。冰火岛处在严密的保护之中。科学家只能进不能出,岛上的人除了部分难民,全都盘根错节,很多人互相都有一点联系。外人只能眼观冰火岛,根本了解不到内情,包裹它的神秘的面纱并没有褪去,反而越来越浓厚。

    柳叶岛像李诚的儿女一样还在长身体。而华夏和冰火岛上的人一点都没有犹豫,开始在筹划在柳叶岛上建房,还准备办养殖场,把冰火岛上的牛羊迁过来。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华夏现在元气大伤,凭一己之力一时难以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冰火岛和柳叶岛自己在泄密,华夏不可能再推托下去,得有一些改变才行。华夏给欧美和俄罗斯开出了条件,大家共同努力开发柳叶岛,到时候出力多的会有一席之地。

    对华夏开出的条件,世界各国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现在冰火岛附近海域出现的异像,绝对不是偶然的,华夏肯定知道其中的奥妙。华夏人现在肯定不会把秘密和盘托出,只有不遗余力地支持华夏,他们才能得到好处。

    华夏人的勤劳,日本人的精细和认真,德国人的严谨,法国人的浪漫,犹太人的精明,美国人的创造力,俄罗斯人的坦率和热情在柳叶岛的建设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这是人类最优秀的特点的集中体现,设计图纸经过反复认证,材料的来源经过慎重选择。运输航线经过精心测绘,工程施工经过严格把关,每个地基,每个桩,每层楼的牢固度都经过检测。专业人员多的是,大家各负其责,华夏驻台湾最高军事领导人王申中将负责协调。

    在人类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死气沉沉的岩石岛在这么短时间内从无到有,建成了一个相当规模生机盎然的居住地。岛上有人工水池,有移植过来的大树,有从华夏东北运送过来的肥沃的黑土,有贯穿全岛的公路。100公里长的岛,就有10几处超大的海港。来往的船只搭载着各种建筑材料,各种动植物穿梭在台湾和亚洲大陆各个出海口之间。从天上往下看,从俄罗斯到华夏,太平洋东海岸好像快被各种船只填满。这只硕大的眼睛里的东西越来越多,好像都变得有了灵气。

    各国都在用行动表明对华夏的支持,华夏也没让人失望,有限度地地公布了他们知晓的秘密。果不其然,华夏在几十年前就开始和台湾研究这一片海域,世人为争夺资源打得不可开交,而华夏切集中了全国的顶尖科学家开始了“天眼计划”的实施。

    其实,在王申提交报告之后,“天眼”计划才启动。为了让各国尽心尽力参与建设,华夏着实忽悠了一把。现在摆在各国首脑面前的计划书,只是其中的很小的一部分,核心机密还在华夏人手中。

    第一百八十章 天眼计划 〖本章字数:2286 最新更新时间:2012-12-23 17:14:22.0〗——

    到了如此紧要关头,各国虽在合作但都存有私心,华夏也是如此。摆在各国面前的“天眼计划”实中有虚,虚中有实。从其简报上来看,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现在出现的事实,又无不证实所言非虚,让人不得不信。

    现在世界各国根本就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让人们度过此次危机。各国的顶尖科学家都对华夏的“天眼计划”很感兴趣。在他们看来,每个毫不起眼的让人云里雾里的说辞,好像都别有深意,值得他们用一生的时间来探索。

    yuedu_text_c();

    “天眼计划”犹如在众人面前摆了一个长长的梯子,爬过这长梯每一步,人的视野都会宽广很多。如果华夏把整个“天眼计划”展示出来,会是什么样?全世界的科学家对“天眼计划”,好比李诚看到一个没穿衣服的漂亮小娘子,眼里冒星星,心痒痒!

    华夏在复活岛、伊朗和非洲的研究也是“天眼计划”的一部分。此消息一经公布,世界上又起风波,各种议论和谣言交织在一起,让人心慌意乱。有的说华夏在研制一种高科技武器,现在的核武器都不是其敌手;有的说世界末日快到了,华夏在到处找藏身之地等到等等,说什么的都有。

    华夏公布在其它地区的行动也是权衡良久。单凭一己之力,要想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一难题,没有什么可能,需要全球顶尖科学家的参与才能解决问题。虽说有人泄露了天机看到了未来,但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就这样等着,美好的未来必须得有现在的努力才能实现。

    华夏既然把自己的行动公布出来,就得和大家商量一起解决这事。华夏表态后,其它几个有阳光的地区领导人不得不重新研究他们的政策。晒太阳是很舒服,舒服完了得做点事才行。当地很多人并没有享受这样的权利,内部矛盾正在酝酿,不彻底解决生存的问题,矛盾总有爆发的时候。

    令人意外的是,宗教界人士也参与了“天眼计划”的研究,这很是让人大跌眼镜。华夏人对此讳莫如深,参加研究的科学家都摸不着头脑:研究的尽头到底什么,要从哪个方向开始呢?

    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是无神论者,宗都信仰和科学研究并没有多少冲突。大家也都知道世界几大宗教对人类的影响很是深远,在人类的文化知识活动领域中,宗教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今世界各地留存下来的古籍与宗教有关的占了很大一部分。宗教和科学及其他社会意识形态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可以说,宗教曾经的代名词就是科学。

    现在也是如此。科学让人的行为得到扩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视野越来越开阔。而宗教让人的心灵得到舒展,让人精神得到寄托,异曲同工,各有所长,缺一不可。宗教巳彻底地融入了普通老百姓的血液中。华夏的当权者虽说是无神论者,但也不会彻底抹长宗教的作用。

    各种宗教典籍描绘了人类各个时期的思想状况,生活情况,对人类以后的生活也作出了预测。人们要想科学地研究人类发展史,除了要研究人类正规的历史记录外,宗教方面的记述也是其研究的重点。

    华夏的《山海经》里记载的一些所谓的“荒诞无稽”的传说其实反映出了古代中国人的宗教观念,体现出中国古代宗教的一些典型特征。山海经里有大禹治水的记载。西方的《圣经》里也有大洪水和诺亚方舟的传说。与之对应,在人类学家的研究中发现,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印度、中国、玛雅等文明中,都有洪水灭世的传说。

    所有这些表明,要想让科学得以跳跃式的发展,离不开人类各种精神文明产物的研究。我们不能把那些传说当成“迷信”一棍子打死。科学和迷信有时候只有一张纸的距离。人们痴迷科学和迷信的状态好像差不了多少,这种痴迷推动着人们不断地研究,从而发展出很多理论。人类对于自身都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自认为科学的猜测何尝又不是迷信?

    现在华夏有一个最有力的证据:一个光头“做了一个梦”,梦境与一些古老的传说和宗教典籍记载相互有印证。人类要想往前走得更远,必须得不时回过头来看看以前曾经发生过的事,哪怕只是传说也不能轻易放过。

    为了实施“天眼计划”,欧洲“伽利略计划”和美国太空总署的太空计划都暂停了下来,转为具体研究太阳风暴,太空和地球磁场及空间与时间的关系的实验和研究。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的平行空间的研究也开始从理论转为实验。以“天眼计划”为蓝本,科学家们像一个学语的婴儿一样,开始接触全新的理论,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正在进行。

    随着科研的展开,“天眼计划”不断抛出一些让人瞪目结舌的科学理论,最新的研究成果开始展现在世人眼前。让人们骄傲了近一个世纪的科学理论被远远的抛在了后面。

    人类自从有了文明,战争就不断伴随人类的发展。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了几百万年,到现在为止,其实本质上和野兽没什么两样,都是为了自己的领地争斗不休。现在最大的威胁摆在了面前,“天眼计划”潜在的方面就是要彻底改变人类的生存观念。把人类和野兽彻底分开,停止杀戮,向更高层的生存境界进化。

    具体的措施就是彻底撤除用来互相杀戮的战争机器。在海洋上,复活岛和台湾海域的建设是重点。现在全世界的大型船只很多,很多都是用于军事方面,为了战争作的准备。各种大型船泊只保存了导航通信设备,拆除了导弹仓,撤除了船上用来毁灭同类的武器装备,为了防止海盗等意外,只保留了很少的防卫武器。这些舰船都用来改造成载人和运输的“方舟”。

    全球的“方舟”被统一编号。从大型的航空母舰到中型的舰船全是如此。小型的船只全被拆除,材料用来建造大型船只。人类全部力量集合产生的效应,远不止一加一这么简单。成千上万的船只下水驶向了复活岛和华夏冰火三岛。

    陆地上的战车也被改装和撤除,材料用来建造坚固的住所和大型的运输工具。东非和伊朗德黑兰经过华夏的劝说也开放国界让欧美研究人员进入。人类的思想在大灾面前有了根本的转变。现在各国的注意力都转到“天眼计划”上面,这是大势所趋,以前的种种隔阂都被地震、冰雪、洪水和人类痛苦的呐喊声淹没!

    第一百八十一章 童养婿 〖本章字数:2375 最新更新时间:2012-12-23 17:15:08.0〗——

    “天眼计划”李诚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个计划就是因他而起。王申每次和他兴奋地谈起计划的进展,他都想打瞌睡,还不如和小苏菲捉迷藏过瘾。现在研究取得的进展还没有起到作用,口粮入不敷出,大部分人还在冰天雪地里挣扎求生。柳叶岛的建设巳经是超快的了,李诚还是觉得不够,每天开着快艇围着柳叶岛转,到后来眼不见心不烦,懒得去看了。

    李诚只是个小人物,他不是上帝,他没有什么本事左右别人的未来,他最想知道的是取得的进展对他的家人有何帮肋,到现在为止,他很失望。现在他只想多花点时间和家人在一起,尽量让自己少些遗憾。自从那次在石室消失再回来后,这种感觉越发强烈。

    李诚感觉自己每隔一段时间,好像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懒洋洋的,不知道是不是在石室强化的后果。几个女人好像没有这感觉,爬起山来比他还有劲。科学家都在为了全为类的生存而努力。而李诚给自己的首要任务就是上山到石室强化老婆孩子的身体。几个小孩子李诚也不时让他们爬下山,锻炼下身体。

    李诚知道他们只要不离开冰火岛就没什么事,但是几个女人生了孩子后身体会伤元气,需要不断补充能量,只有这样才能有强健的体魄,才能真正和他白头谐老。李诚的要求不高,为了以后不是那么孤单,现在就得采取措施才行。

    柳叶岛上的物资调度,王申另外安排人在做,陈少东和胡正龙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