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女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嫡长女-第151部分
    。    在沈余宣隐在陇右道期间,她一直不离不去,跟随沈余宣在陇右道过苦日子,沈宁对这个三嫂,很是佩服。

    “见过三嫂。这是登儿……”沈宁笑着跟沈宋氏打招呼。

    应如登还不会走路,由沈宁抱着,十分安静,也十分萌。

    沈宋氏还没有孩子,对应如登这样萌呆呆的小孩子。十分喜欢,给的见面礼也很厚重。

    在成亲之后,沈宋氏就跟着沈余宣在陇右道任职了,基本没和沈家女眷相处过,一时也有些拘谨。

    在沈宋氏的眼中,婆婆沈俞氏和大嫂沈安氏,都是不怒而威的,敬着就可以了;二嫂沈成氏,憨厚亲善,只是神色有些苦……

    沈宋氏从沈余宣口中知道了沈余宏的事情,不由得对沈成氏同情。年轻丧夫,日子得多艰难。

    想到这里,她看了一眼沈余宣,心中庆幸他们度过了陇右道那么艰难的日子。

    沈宁不知道沈宋氏此刻所想,她正和沈宓说着话。

    沈宓已经活泼了很多,动作和神态都十分从容自然,整个人也丰腴了很多。看得出,她过得很好。

    看着如今的沈宓,沈宁有些感叹。前一世的事情,真的已经过去了。凄苦惨死的沈宓,不会再有了,真好。

    沈宓则在询问沈宛的情况了。本来沈家没有起兵,沈宛和彭瑾早就成亲了,如今又再推迟到明年春。幸好,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了,明年春不远了。

    沈宛倒是落落大方,没有待嫁娘的娇羞。她和彭瑾的婚事,已经被众人说来说去了,也不多沈宓一个。

    颜商是沈则远的弟子,又娶了沈宓,对沈家的感情也很深。他一直都记得,当初孤苦无依的时候,是沈家收留了他,是沈家给了他帮助。

    如今沈家有需要他的地方,他义不容辞。

    yuedu_text_c();

    一家人其乐融融,这样的欢乐,在乱世里,十分难得。这是沈则敬、应南图等人在前方守护,才有一家的安宁。

    那一晚,沈宁有些醉了,喃喃自语地说道:“过去了,都过去了……”

    第五百三十四章 逼近京兆

    岭南道的沈家其乐融融,陇右道的蒋博文,心情也很好。

    因为,他带领着的陇右卫,已经打败了最大的敌手关内卫,并且射杀了关内卫大将军严律政。剩下的凌雪松和剑南卫,不足为患。

    没有人可以阻挡他迈往京兆的脚步了。关内卫残兵死守着关内道的边城,却没有多大的作用。只要攻下前面的狼山,陇右卫就进入关内道了,在蒋博文的心目中,这是分分钟的事情。

    严律政都死了,关内卫还有什么用?

    想到了严律政,蒋博文微微一笑,心想镇远公的弟子也不过如此,只须一个诱人深入的计策,严律政就疏了。

    蒋博文带着的陇右卫的确了得,又加上他在陇右道经营十几年,在百姓心目的存在感很不错。这里的官员和百姓,不知是震于他的威势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对蒋博文的谋反,是睁一眼闭一眼。

    蒋博文便趁着这样的时机,不断扩充兵力,并且许下丰厚的承诺,吸引了陇右道的百姓前来当兵,使得陇右卫的兵力迅速增加。陇右卫由原先的十二万,已经扩充至近二十万人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蒋博文才能和关内卫和剑南卫僵持那么久。

    蒋博文不愧是长泰帝看重武将,如果他不是谋反,对于大永来说,必定是护国柱梁。可惜……

    在几个月的对峙中,关内卫有剑南卫帮忙,在兵力上也只是和陇右卫打成平手,谁都无法克制谁。蒋博文和严律政对此都无比着急,奈何局势一直这样僵持着。

    对蒋博文而言,转机就在河内道的大动乱。河内道的动乱,使得严律政更加着急。他知道,大永已无可用之兵,关内卫必须尽快击败陇右卫。才能有回旋的余地。

    yuedu_text_c();

    蒋博文正是瞅准了严律政这种心思,才想出了一个诱敌深入的计策。在一次战斗当中,蒋博文假装败退,引得关内卫不断追击。最后。关内卫落入了陇右卫事先设好的包围中,就连大将军严律政和副将军简从厚,都在包围中丧生了。

    这是令蒋博文引以为傲的事情,严律政身死,关内卫兵败如山倒,只能节节败退,最后退回了关内道辖境内。蒋博文和陇右卫,当然是乘胜追击。

    终于,到了关内卫的狼山这里。蒋博文信心满满,只要踏过了狼山。离京兆就更进一步了。

    想到这里,他的眼中闪过烈烈的野心。京兆,大永的国都,一定会落入他手中的!仅仅是当陇右王,已经满足不了蒋博文了。

    他要做天下之主。取大永而代之!

    “启禀大王,岭南道有消息传来了。沈家带着禁卫军,去了河内道!”

    就在蒋博文凝思的时候,陇右卫副将军匆匆来禀,说的,是岭南道的情况。

    自沈家起兵,岭南道和西宁道就成了蒋博文重点关注的对象。他做到一卫大将军的位置。当然有很深的人脉根基,在岭南道自然也安插了耳目。

    沈家改制的消息,还有沈家出兵河内道的消息,都是岭南道的耳目加急发来的,蒋博文才知道得那么清楚。

    自称陇右王的蒋博文,对于沈家的起兵。也满是惊愕。那个自诩正统纯臣的沈华善,竟然也带着沈家谋反了,当真是没有想到。大永,真的是气数尽了啊!

    沈家虽打着“诛左氏、清君侧”的旗号,但在知道沈家对军队改制、对钱币改换之后。蒋博文认定,沈家必定和他一样,是要称王称帝的。

    他甚至推断出,沈家一定会率兵前往京兆,以实现那个旗号,将左良哲灭掉。所以蒋博文才加紧往关内道推进,以比沈家更早到达京兆、抢占京兆。

    再次让蒋博文愕然的事出现了,沈家竟然去了河内道。沈家是想占据河内道?就连京兆也放弃了?还是因为别的什么?

    不管沈家出兵河内道有何意图,蒋博文都是松了一口气的。他还真有点担心陇右卫在关内道这里花费了时间,会比沈家慢一步到达京兆。如今沈家既知难而退,那就最好不过了。

    蒋博文当然也知道沈华善有隔山观虎斗的意思。不管沈家是在河内道铺势,还是暂避锋芒,他都不担心。左良哲充其量是小白兔,怎么会是老虎?就算京兆是老虎,也是一个病弱的老虎,陇右卫如今气势如虹,怎么会怕?

    yuedu_text_c();

    “沈华善这一步棋,走错了啊。河内道平定之前,京兆就是我的了。挟天子以令天下,沈家还能折腾什么?”

    蒋博文自言自语道,满意地抚了抚络腮胡子。不过这样也好,待他攻下京兆之后,就给沈华善上了一课,让其知道什么才是抢占时机,也会让他知道,时机过去了就不可再得,沈家必定会后悔不已。

    这个时机,他一定要牢牢抓住!他在陇右道称王,就一定要在京兆称帝!反正景兴帝那个昏君已崩,新帝这个才几个月大的婴儿,怎么能守住大永?

    “此时不必理会。传令下去!酉时进攻狼山,只许胜,不许败!”

    蒋博文这样对副将吩咐道,打算进攻狼山了。一定要抓住时机,一定要在沈家之前去到京兆,还有在沈家反应过来之前,就要控制住京兆。

    时间,太紧了。

    蒋博文带着陇右卫打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战争,和朝廷对抗的时候,也没有处于下风,这让兵将们崇敬不已,也都暗自希望他能快点到京兆。这样,他们这些兵将封喉封将,就是简单的事情了。

    在狼山这个地方,蒋博文带着陇右卫与关内卫交战了一天一夜,最后才攻破了狼山,正式进入了关内道。

    而关内卫残部,败北之后,正迅速向京兆方向退去。他们敌不过陇右卫,唯一的倚仗,就是京兆了。

    当京兆的左良哲接到关内卫战败的消息后,差点都坐不住了。败了?竟然败了?!

    “蒋博文离京兆越来越近了……关内卫和剑南卫联合,都灭不掉一个陇右卫?!”

    左良哲气急败环地呵斥道。将前来报信的斥候骂了个狗血淋头。

    关内卫战败,这对左良哲来说,是个噩耗。江南卫和河内卫联合的招讨司,已经在岭南道输了。根本就压制不住沈家。

    如今关内卫和剑南卫再输,那么大永就真的无兵可用了!

    “怎么就是关内卫呢?严律政武艺非凡,怎么输呢?”

    yuedu_text_c();

    左良哲感到难以置信,也感到痛心。在大永各卫中,左良哲对关内卫是最信任的,他知道不管是什么情况,严律政都不会像其余各卫一样谋反,他对大永皇室是忠心耿耿的。

    何况,关内卫还有镇远公的嫡孙简从厚在。简从厚和新帝,是表兄弟的关系。这样的关内卫。怎么不会为大永尽心竭力呢?

    但是左良哲没有想到,对大永忠诚的关内卫,竟然会被蒋博文打败了。这……大永真是多灾多难啊。

    “主子,严律政身死,蒋博文就更加肆无忌惮。他必定会带着陇右卫前来京兆的!京兆的局面。危矣!”

    左良哲一向倚重的谋士赵德说话了,提醒了左良哲接下来的局面。

    若是蒋博文带着陇右卫前来围攻京兆,那么京兆能不能守得住?如何应对陇右卫?是否需要各地士兵前来京兆救驾?这才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情!

    “严大将军身殒之后,陇右卫进攻的方向,就是关内道!不知道关内卫能不能挺得住。”

    汇报的斥候,作实了赵德的猜测。左良哲听到这些,脸上的血色。再次消退了几分。

    “快!召金吾卫大将军魏延庆,召兵部尚书郑棣恒,召京兆尹上官阶。”

    左良哲急急地说道,试图平息心中的慌乱,却只觉得手脚发抖,连声音都颤动了。

    金吾卫有士兵七万余人。还有一千京兆府兵,这就是京兆主要的防护力量。如何应对京兆会遭到的围攻,这就是魏延庆、郑棣恒上官阶的责任了!

    魏延庆的脸色十分难看。他和左良哲一样,怎么都没有想到关内卫会败了,同样。他也判断出京兆可能会有的情况了。

    陇右卫将近二十万人,金吾卫才七万余人。当初在分配兵力的时候,朝廷是万万没有想到京兆会有被围困的时候,如今看来,金吾卫的兵力太少了。

    “原本关内卫和河内卫离京兆最近,可是这两道竟无可用之兵。如今之计,唯有从直沽一带调来兵将了。”

    魏延庆快速思考着,和郑棣恒等人商量着应对的办法,心中也感到慌乱。京兆是国都,地位和意义都不一样,若是被蒋博文攻破,那么,就是国破了!

    yuedu_text_c();

    国破,他们这些朝臣该怎么办?京兆百姓怎么办?一定要守住京兆!一定要守住大永!

    郑棣恒点点头,赞同魏延庆的意思。如今只有这个办法了,能来京兆救驾的士兵,的确不多了。

    随即,一纸调兵的旨意,送到了直沽。直沽的士兵知道局势紧急,很快就起兵往京兆疾驰。

    因有金吾卫的戒备和京兆府兵的戒严,京兆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百姓们并不知道将博文和关内卫之事,他们只是感到隐隐不祥。

    就在这个时候,皇宫中也传出了噩耗。祸不单行,大永就是如此。

    第五百三十五章 帝都乱

    皇宫中传出来的噩耗,那是寿宁宫中的太皇太后崩天了!

    新帝立,容太后已经晋为太皇太后了。她这一段日子是时醒时迷,根本不知道前廷发生了什么事情,她甚至连自己的儿子景兴帝已经崩了,都不清楚。

    那些太皇太后、太后联合发出的旨意,不过是左氏一个人矫旨而已。

    如今,长泰帝当年真正疼爱的女人,走到了她生命的尽头。她崩天的时候,一个皇家人都不在身边,只有忠心耿耿的大宫女疏枝陪伴。

    人之将死,神智也清,容太皇太后见到疏枝,倒是笑了一下,只是这笑容,让那张枯瘦的脸看起来十分怪异。

    “疏枝,哀家去了之后,你就出宫吧。皇宫,不要待下去了……”

    疏枝陪伴了她大半辈子,不管是钟粹宫的荣显,还是寿宁宫的冷寂,疏枝都是不离不弃。

    疏枝强忍着眼泪,点点头。容太皇太后这个时候,有什么吩咐,她都是应承着。

    yuedu_text_c();

    见到疏枝点头,容太皇太后似乎松了一口气。她也没有问景兴帝为什么不来看她,似乎已经知道原因了。

    母子连心,就算没有人告诉她,她都景兴帝已经不在了。

    疏枝看着容她花白的头发,还有枯瘦的脸,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娘娘……才四十岁不到呀。

    如果不是有人下毒手,娘娘怎么会变成这样?如果不是有人为了夺后宫之权,娘娘必定还好好的。

    “哀家也没有什么在意的了,寿宁宫的钱财,是掌在你手中的,出宫之时,都拿了去吧……”

    容太皇太后又断断续续地交代道。疏枝陪着她的时间,比长泰帝和景兴帝都多,到了最后时刻,陪在她身边的。还是疏枝。

    她们名为主仆,感情实同姐妹。容太后在世上,的确没有什么好牵挂的了。

    她从掖庭的奴仆,成为了天下尊贵的女人。到临死之际。却是如此光景。不知道这是福分,还是厄运。

    都散了……

    疏枝捂住嘴唇,怕自己大哭出声,最后还是跌坐在地上,身体因为压抑而不住地颤抖。——容太皇太后的双眼,已经合上了,再也不会睁开。

    寿宁宫的消息,送到左氏耳中的时候,左氏有些愕然,随即不悦地沉下了脸色。质问一旁的春喜。

    “不是吩咐了太医,要好好吊着她的性命吗?怎么就去了?!”

    景兴帝已崩天,寿宁宫的太皇太后存在,不过是左氏一张虎皮而已。左氏还想着吊着容太皇太后的性命,使得后宫中传出的旨意更具威信的。若是朝臣有意见,她还可以抬出容太皇太后来挡一挡的。

    谁料她这么快就熬不住了。

    “张太医倒是尽心尽力医治的,奈何太皇太后身体早就掏空了。所以支持不住了。”

    yuedu_text_c();

    春喜将寿宁宫太医的话语略略说了一遍,心中有些忐忑,不知道左氏听到这些话会有什么反应。

    自从左氏成为太后之后,春喜就觉得自己不能明白主子心里在想些什么了。或许,她从来就没有明白过。

    “晦气!少不得要去寿宁宫一趟了。让人看好皇上了。皇上年幼,不能去那种晦气的地方。”

    左氏没有理会春喜在想什么,只吩咐了一定要看好新帝,便让春喜唤人来换妆了。

    此时寿宁宫有丧事,对于左氏来说,当然是晦气的。严律政和关内卫已经败给了蒋博文。如今皇家又添了这一桩丧事,怎么说,左氏心中都觉得不舒服。

    寿宁宫中的,毕竟是大永的太皇太后,如今她崩天了。该有的葬丧礼仪都会有。而左氏,当然也会全力扮演一个悲苦的皇家媳妇,在寿宁宫哀哭。

    疏枝看着哀哀痛苦的左氏,眼中闪过一丝恨意,却是低低劝慰道:“娘娘请节哀,太皇太后在天有灵,也不忍娘娘如此的。”

    “疏枝姑姑也请节哀。”左氏泪眼朦胧,抽噎慢慢平稳下来了。疏枝是宫中的老人了,还曾伺候过景兴帝,左氏也不想将疏枝怎么样。

    就当在宫中多养一个闲人而已,皇宫也不差这一点钱。

    疏枝也顺着应下,还道待太皇太后的后事办完,再去慈宁宫聆听娘娘交汇云云——左氏乃太后,已经搬到慈宁宫了。

    太皇太后的丧礼,由礼部属下的祠部司主理。礼部这几年经手的皇家丧事有点多,操办丧礼乃熟练工种了,也不用怎么请示,就将太皇太后的丧事办妥当了。

    景兴帝已崩天,新帝这么年幼,还是在这样的局势中,太皇太后的哀荣自然是一般般的。

    礼部只是按照基本的章程来办,有多隆重那还真是说不上;再说了,就算礼部想将太皇太后的丧礼办得风光隆重,户部也没有那么多钱。

    就在左氏在寿宁宫为太皇太后痛哭的时候,蒋博文带领将近二十万陇右卫,已经踏进了关内道,离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