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649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我们的1649-第36部分
    上爬下的,十几天过去,他们也够了,经过时连看都不看。

    刚开始时,穿越者们要是去木材厂或木炭窑、砖瓦窑等地方,如果不坐车的话,都主动背着ak47,以防万一。一个月后,没有人背了,嫌费力。但手枪必需要带,这是宋士达董事反复强调的命令。

    可有人真的不在意。

    怕什么?如果真有传说中猎头吃人的部落,如果他们真的大规模从阿里山山区冲下来,向河口基地挺进,那他们首先得过放索仔社和鲁凯、排湾等社散居的地区,首当其冲的会是他们。

    弄不好他们还要上河口基地这里来求救呢。

    谁叫他们好几个村子和部落的人都有在这里打工的呢?宋士达董事都有哪天想办一个联谊会的打算。

    通过越来越频繁的交往,穿越者们发现原来不同社的人,差距也是很大的。有崇拜蛇的,有崇拜狼的,还有崇拜鸟的,就是没有崇拜穿越者们的。宋士达董事也有哪天搞一搞军演的打算。

    这一切都拜李四和王三所赐。

    在第一次和土著做生意的时候,土著的生意观和价值观彻底打败了宋士达董事,让他捏着鼻子认可。

    可面对李四和王三,宋士达董事高兴地发现,这俩人和自己的经商理念比较相似,很容易沟通,属于一点就透的临时工。不仅能理解自己,还能在信息反馈时,把一些宋士达董事因不了解实际情况而造成的或潜在的漏洞给补上,真是难得!

    当三个人一起商量讨论对付土著们的办法和措施时,场面分外和谐。差点就要勾肩搭背地互相口称哥们了。说着,说着,宋士达董事有些恍惚,是自己智商降低了,还是这俩古人智商太高?

    大家想的办法怎么能如此类似,还能互相补充?!

    可后来想想,怎么能不像?这不是废话嘛,大家都是一个文化传承啊!

    有奶便是娘,无利而不往。大家不都是一个样子?

    看来河口基地可能的危险主要来自海上。

    宋士达董事深刻地认识了这一点。不过同热兰遮城一样,他们也主要靠船上的雷达来防御。二十海里的雷达探测距离,让穿越者们有了足够的防卫空间和时间。

    穿越者们尝试着做过推演。以这个时期最快的英国式盖伦船来计算,根据资料,它们完全在顺风顺水时航行,可以达到每小时10节的速度……

    当时就有李姓穿越者哈哈大笑,表示反对,他撇嘴说:“每小时10海里,将近20公里的时速了吧?海水对船头横截面的压力是多少?对船身两侧呢?还有桅杆所受的横向拉力呢?别的不说了,单单帆布能承受多少拉扯力……你们推我干什么?我说的不对吗?”

    过了一会儿,伍姓穿越者重新整理了一下领带,坐下后说:“这小子挺有劲儿。咱们这不是正式会议,是闲聊,不需要他参加。好了,现在把他踢出去了。我们都认为料敌为宽是正确的思路,我们继续说着玩。”

    在正式会议上,穿越者们最后决定,先以三个小时为期限开一次雷达,最后用坏了……就用坏了!所有拥有雷达设备的船只,轮流开机,能提供两年的保护就行。

    1649年四月初的一天早晨,李四和王三早早地从自己的宿舍里下来,向木材场走去。听说那里要给自己安排新的工作。

    他们俩暂时住在河口基地。

    河口基地分了一间竹楼给他们俩,不收钱。其实那是人家俩人自己搭的。

    穿越者们发现,在搭建竹楼方面,他们还没有俩古人麻利。穿越者们完全是靠铁丝生生捆绑成的,速度完胜他们。而这俩古人,从头到尾都是竹子对竹子,连绑扎都是用竹子青皮。

    肯定不结实,穿越者们断言。

    可当刮过一阵风后,穿越者们的一间竹楼倒了,而古人的安然挺立,只不过有点形变。两个古人嗨哟,嗨哟喊着口号,都没找穿越者们帮忙,几下子就把竹楼给推正了。真行。

    穿越者们检查了下自己的产品,发现不是不结实,而是捆绑的太结实了,在风力的摇晃中,铁丝把竹子给勒断了或者说是磨断了。幸好当时穿越者们没敢在竹楼上住,其实住了也没事儿,不到两米的高度……那也不能摔着啊!

    穿越者的船上有天气雷达,提前通知了河口基地,估摸着也就四五六级风吧,没人当回事儿。

    当然也通知了两古人,可他们不知道从哪看出的,说,没关系,必然不是大风。

    竹楼不同的结果让穿越者们服了,不得不把建造竹楼的工程包给两个古人,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俩召集土著,热火朝天的搞房地产开发。一边开着穿越者的工资,一边又一个里尔一个里尔地挣着穿越者们的承包钱。

    这两个古人现在不认马票。期间因为过年,王三回了一趟家,也见过马票的使用范围,可是等他回来,和一直没走,享受加班工资的李四不知说了什么,还是不愿要马票,就认里尔。

    yuedu_text_c();

    不认就不认,到时候看你认不认!到时候啊,你攒的里尔还得全回到我们手里,你们信不?你们就攒吧!

    说不清穿越者们是嫉妒两古人还是理论自信。

    到底,穿越者们的竹楼楼盘让这两古人开发商给开发出来了,穿越者们还得给他们提供各种建材。

    本来是三样,竹子、芦苇、铁丝。可这俩古人表示铁丝用不上,不过他们可以自己出钱买下来,作它用。

    当时宋士达董事就火了,不卖!什么是你们出钱?那都是你俩挣我们的钱!铁丝也是宝贵物资的说,铁丝不是用来绑东西,你们还想做有线电报?怎么样,听不懂了吧?……用不上也不能卖给你们!

    难怪李子强董事总说他有一股子小家子气,这可以作为一个例子。宋士达董事心情不太好。

    两古人当时也就是说说,但没想到宋士达董事这么大声的回答,他俩刚要给跪,可宋士达董事却转身快步离开了,他们还给谁去跪?

    宋士达董事气哼哼地想,全河口基地成员学历平均大专以上,还都有多年的实践经验,连个竹楼都没人家古人搭得好……这钱让他们挣得太容易了。

    唉,宋士达董事啊,你不能这样算账,你省了多少穿越者们的时间,至少铁丝省下了吧?

    也许这只是宋士达董事愤怒的表层意识?还有深层的?不知道。

    两古人惴惴不安地等了两天,一切没有异动,还来人告诉他们去结清余款。宋士达董士当时更是难受,要是在那面的世界,我他妈不押你半年一年的工程款,我和你们一个姓,要是你们得罪我的话!还想把铁丝作它用!……然而,现在还得乖乖把工程款送上门去,还要先给多给。

    这恐怕是史上最悲苦的穿越者吧?

    感谢老朋友yezhongye、美乐芝、酒后不乱性、雲水行、流浪江南的鼓励。在现在艰难的时期,不在多少,每一份都弥足珍贵。

    欢迎新朋友墨荆、西门饭饭的到来。

    正文 第一百零九章 真后悔接受那帮子人的生意

    当时宋士达董事非常郁闷,他在办公室的二楼上走来走去。

    他现在不住集装箱了,条件再好的集装箱到了夏天也会热。虽然现在还没到夏天,但可以预想。

    宋士达董事和其他人一样,也搬进了古人开发的竹楼楼盘。

    真凉快呀,竹子味道真好闻……

    当然,事先检查竹楼工程质量的时候,宋士达董事板着脸说:“如果在不大于上次五级风力的情况下,竹楼要是倒了,我可唯你们是问!”

    两个古人小心翼翼地问清楚什么是五级风力后,顿时挺直了身子说话,声音还挺大:“那是当然,我等可立下军令状!收人钱财,却让竹楼随意倒塌,岂是人之所为?”

    你看你俩那个小样!还“岂是人之所为”!

    当时住竹楼是因为没有办法,所有的砖、瓦都运到了红星工业区等正在开发的地方。河口基地想要它们反哺自己,还得等一段时间。

    宋士达董事在办公室里不停地来回走动,心中转着主意。

    热兰遮城和赤嵌农业地区以及红星工业区等地方,马票已经完全被认可,整个流通体系运行良好。

    明人们出力,穿越者们付马票,以荷兰人多少年来搜刮的各种物资作抵押担保。其实就是变相的把本来就是他们明人的还回去。但,他们明人还要为汉唐集团服务。

    可是河口基地这块儿没打开局面。至少土著们和两古人就不认可。

    这里尔不能随随便便让古人挣了去,要知道当年自己在那面的世界挣钱有多难!热兰遮城那儿还有明海商即将到来……

    这钱一定要想办法挣回来!

    “把明人渔船的运输费用降低一些,再加几个收费站?不妥,不妥,伤了他们为汉唐集团服务的热情就不好了。”

    yuedu_text_c();

    “罚那些偷偷跑到土著散居地做小生意的明人行商?别,招他们来都费劲,还罚款呢。现在是招商引资的阶段,西北口的小市场才是个雏形,还远远没到关门打狗的时期。”

    “要不降低土著打工者的工钱?不行,这才刚刚让他们有能力和别的土著显摆,还不到压榨的时候。”

    “要不强行让那两个搞房地产生意的古人捐款,或变相让他们献爱心?也不行,太缺德了,怕生孩子没屁眼。现在他们的作用不小。可怎么办呢?”

    想着,想着,宋士达董事不知不觉地走到了办公室里的镜子前。

    镜子里的他,现在是一副阴险又阴郁的神色。

    不过,很快镜子里的他又豁然开朗。

    “他妈的,我怎么把剪刀差给忘了!咦,我刚才的神色好像很怪啊?”

    他又照了照,没有啊,一副和蔼可亲的亲民形象。可以当代表了。不过,刚才好像有点阴险了,嘿,嘿,那些损招也就是想想,都是跟他们学坏了。

    有时候,宣传的好事再多,也比不上做一件坏事让人学得更快了。

    宋士达董事拿出步话机,呼叫了财务科的人,弄清楚了最近付钱给土著和明人的现金状况。

    在梅经理会计事务所的理念管理下,什么账目都是清清楚楚的。

    没多久,河口基地出现了一样东西,更可能会在明大陆出现。一个小樟木盒子,可开合,打开后,盖子后面有一面小镜子,照得人毫发清楚。

    许多办公室的镜子都没了,被总务部门征用了。看着宋士达董事的镜子第一个被切割成小块后,心里有点小别扭的人都释然了。

    在河口基地的西北口,有一个算是自发的小市场。

    有时候,有土著男人,女人担着一些野生水果,山货在这摆放。穿越者们可以用盐、米和布与他们交换。一些明人行商也过来,沾点小便宜之类的。

    大量的货物,比如竹材等,就要用里尔了。

    这处市场的成立和李四与王三的作用分不开的。

    当上临时工不久,他俩就换了装束。

    上身是穿越者特别设计的没有“领袖”的圆领对襟装,下身是内着棉布内裤,外套以布绳为腰带的西裤。足蹬帆布高腰胶底鞋,不着袜子,不,是足衣。

    由于他们被规定一天必须洗一个澡,他们的头发分外飘逸。头顶挽了一个发髻,再扣一斗笠。李四经验足,穿上西裤后,令王三同自己一样,将裤脚有布条绑上几道,以防蚊虫偷袭。

    他们的装扮后来成来此地明人服饰的版样

    全河口基地的人看了他们的装扮都强忍着不笑。在不得不与他们交谈时,眼睛都是看着别处,这行为使得两人常常纳罕,做事分外小心了。

    两个人工作很用心。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满山区乱窜,到处讲真话。

    土著们听这两个打鹿的猎人说,河口那里人傻钱多,米盐布更是无数,只要用几个山果就能换回来。还能看到不少怪异之物,不过绝不会伤人性命,很有意思。快去,快去,莫叫他人占了先。

    那两个人大家都熟,平日里还算老实,于是有几个土著男人在冬日里无事,就去砍了些野甘蔗,找了些野果子之类的挑了去。

    果然,那些身材高大的怪里怪气的人很大方的就给了盐和米。

    那几个男人回去后,大家乐坏了。特别是盐,这过去都是要和行商用鹿肉鹿皮换的!米当然也是好东西啊!大家只要到山里转一圈不用辛辛苦苦地打猎,就能换回好东西来!

    这样的消息传得飞快。放索仔社人知道了,远一些的鲁凯社人、排湾社人都知道了。

    大家都试着挑一些野生山果去。果然都换回来盐和米了。但刚开春,山果子不多,而且换得东西少了些,有时要好几趟才能换来几天用的东西。

    此时那两个猎人,又来到了各社,他们得意洋洋地对大家说:“这些许收获算甚?给他们干活不仅管饭,还发里尔呢!”

    yuedu_text_c();

    什么!有了里尔不仅可以给女人打制银饰,还可以直接去热兰遮大城买东西。不用再和明人行商换了,他们的东西样子少还贵。

    有这等好事?

    “怎么没有?告诉你实话,你先别往外传……你砍上一捆竹子,一定要大竹啊,编成竹子筏,这容易吧?放到下淡水河口,看那里的人要不要,要了更好,如果不要咱们损失些许竹子算甚?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放索仔社的事儿,你们知道吧?你看500件竹器就换了两担盐……唉,可惜那社长把盐都分给全社了,要是一个人干出来,那两担盐可就是自己家的,这有多美?”

    听说过这事儿,土著们点头认可。

    他俩说得有道理啊,山下都是细竹,也许那帮子人真要粗的。

    指望原始部落式的聚居土著守口如瓶那是开玩笑,他们连瓶子是什么都不知道。

    很快大家都知道了。现在种旱稻的时间还不到,鹿也不好打了。去试试?

    放索仔社的社长和社里的阿巫两个人少见地站在一起。他们站在高崖上,悲伤地看着族人在里里外外地忙活着,心里莫名的恐慌。

    一切都要变了!

    可他们真的无力阻挡,此时两人心中真后悔接受那帮子人的生意。可他们确实无力解决,客观事实是,他们没法给族人那些东西,而那帮子人行。

    他能让族里的勇士们拿着镖枪拦着族人说,他们是在和平演化我们,是要颠覆我对你们的统治,只为了掠夺和剥削我们来的?

    也许真是这样的,可社长又能怎么办。连他手下的勇士都跟着去做了。

    生存的需要超过了一切意识形态。

    此时的社长还不知道什么叫屏蔽技术,唉,早点建一座绿坝就好了,把他们全挡在外面。比如朝鲜。

    盐,米,布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是可以用劳动换回来的,它们不是山神的恩赐,更不是在社长英明的领导下得到的,那么社长真心无语。

    过去围坐在一圈儿,高兴地唱着呦呦歌,不停地在阿巫地引导下缅怀祖先漂洋过海,来到这块宝地的事迹。

    而现在……

    放索仔社的社长和阿巫对视了一眼,虽然他们本来互相防备,但此时两个人在一起却能觉得温暖些。但又有什么用?

    那两个明人猎人连几十人的村子都不肯放过。也同样钻进去大讲一番。

    有真实效果的宣传超过了坦克的碾压力量。

    到河口鸡地去!用大山里的好东西,用我们的劳动换回米盐布,还有里尔。

    鲁凯社的阿妮和几个女伴也来到了这里。她们挑着自己家在秋天晾晒的野生梨干和挖到的绿竹笋。

    野生梨干是阿妮在无奈之下带来的,实在找不出别的东西了。反正听说只要是吃的用的东西,他们都要。

    她和妈妈住在一起,不知道爸爸是谁。那是人家的民族习惯咱不要乱问。

    这个野生梨干可了不得。

    土著们没把它当回事,一个穿越者看见了,可是眼睛一亮。幸运啊,这可是酪梨!它口感绵密细致,有着淡淡的香味,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

    在世界百科全书中,它可是被列为营养最丰富的水果,有“一个酪梨相当于三个鸡蛋”、“贫者之奶油”的美誉。

    要不是这样,在后世的台湾,酪梨也不会被人亲切地称为“幸福果”,还声称它可以止咳、化痰、清燥。其实萝卜也一样,但人家就这么说酪梨。

    更神奇的说法也有,一个台湾果农在电视台上说,酪梨果肉与人体皮肤亲和性好,极易被皮肤吸收,对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