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都市大鳄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重生之都市大鳄-第6部分
    登门,不成敬意。胡叔叔别嫌礼轻就行。”这是李震东从自己父亲的抽屉中藏的。在这派上了用场。

    胡长军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李震东,点点头“看你的样子,是真的有事,你就直说吧!”

    李震东低头沉默了一会,抬头直视“胡叔叔,我想请你帮忙收购十五吨板栗。要村民个人的。按您和林叔那天提到过的价钱,但是,这个钱要十天后给。”

    刚走出来的谢水清,有些怀疑自己的耳朵幻听。这个是什么意思?一个孩子开口提到的东西是以吨为单位。胡长军早已猜测过种种可能,听到这句话还是思维停顿了一下“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吗?”

    小镇实在是太山了,交通极度困难。公社的社员除了集体的果树外,一般每家每户自己也有果树,种在屋前屋后。村民摘了拿到集市出卖,换点家用的用度。可是镇上卖不了,大家几乎都有。机械厂职工的用量也少,一来自己下点功夫,可以去山上摘野板栗。二来这个年代以吃饱饭为主,这个是作为零嘴。也有村民辛辛苦苦搭车运到县城,贴上运费,搭上人力。好了,县城的消费人群就那么点,还有别的公社来人。哪来的购买力?几毛钱你能卖出去算你走运。

    李震东笑了“胡叔叔,我要搭机械厂车队的车,运到外地去卖。本来,我是想以机械厂运到外地换货的名义,来和你联系的,实话就是,这是我自己要的!”

    胡长军、谢水清被心中翻滚的雷声,击得外焦里嫩。有木有道理啊?谢水清向来美丽平静的秀脸,有点扭曲“你今年到底多少岁了?”“十四”李震东安慰自己,虚报一两岁不算什么!

    胡长军很长时间的无言。干脆站起身来“小李,这样吧,你在家等等,我出去叫老林过来商量”拿着电筒出门了。

    而屋里的小萝莉,在偷听到几人说话后。小嘴已经张大到,可以直接塞进一个鸡蛋。

    不长的时间,黑暗中传来了脚步声。走进来的胡长军和林成贵坐下了。林成贵不说话,上下打量了李震东几遍,突然就说了“当真?”“当真!”“怎么相信你?”李震东从贴身的口袋中,掏出一样东西递给胡长军。胡长军翻开默默看了一眼,又递给林成贵。李震东眼睛中露出笑意“胡叔叔、林叔叔,我知道这不够。所以,我还有个请求,你们派一个会开车,能带枪的人跟着,回来后两百元的费用,给这个跟车的人。”

    胡长军和林成贵换了一个眼色“什么时候要?”李震东心里欢呼着:成了。面色却毫无异样“明天要收齐,后天一早走。板栗最好是村民自己的,分别打条子。公社集体的就不要了,太麻烦。这个要胡叔叔明天来安排了。如果不是时间急,其实我可以让人来收,现在靠胡叔叔组织了。”

    林成贵站起身“书记,这样吧,我干脆把本家侄子叫过来,晚点还可以送小李回厂区。”

    胡长军点点头。其实刚才两人已经在外面讨论了,这到底是谁的意思?难道是李国棠在后面?可怜李国棠还奔波在外省的旅途中。不管他,反正有机械厂的车队跟着。李震东提到收购村民的自留果,这个允许!如果真的有人挑刺,完全可以说是机械厂和地方村民以货易货。地方政府和大国营厂矿的复杂关系就不说了。两人确实知道公社的村民生活有多苦。林成贵是本地人,当然更希望村民的生活好些。还存了一点不服气的心思:你一个小毛孩,翻天了。而进门后,李震东自己提到要有人跟随,刚好了,那就看看他怎么折腾?

    胡长军用着复杂的眼神看着李震东“小李,还有什么要求吗?”

    李震东认真想了下“胡叔叔,以公社的名义给我开介绍信。做有备无患的打算。机械厂车队那边自有单位的介绍信。另外”李震东犹豫了一下“能不能从公社借支几百元现金,我自己的有可能不够。”

    “可以,后天一起给你。”胡长军很干脆,细枝小节的事不拖拉。

    林火亮坐在自家的屋里,房间中朦胧的灯光下,他正在用刀修着竹皮,准备用来编竹篮。娴熟而敏捷的动作,可以看出林火亮对手艺的精通。他很满意,编多几个,下次外出集市上多卖一点钱也好。家里两个小妹好久没穿过新衣了,到年有余钱了,一定给她们买上。林火亮突然侧耳倾听,外面传来呼唤声。吱呀一声。打开堂屋的门,喝退两个想看热闹的小妹。是镇子上的老叔!这么晚了还有事?难道小镇的那帮土赖又闹事啦?出门的林火亮被林成贵带走了。

    “这个就是公社派出所的林公安。”林成贵把林火亮介绍了一下。林火亮是公社的公安。退伍回来没多久。前两年与南方小国战争的时候,立下了军功。可惜负伤转退,因家里实在困难,回了家乡。

    胡长军点点头,行,这个军队回来的小伙子不错。沉吟了一会,把事情简单说了一下。林火亮直到听完,也就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后天,跟随眼前的这个小孩子到外省去,路上听这个孩子的。

    李震东仔细的观察着林火亮,透着一股干脆利落的精神。对领导的话不打折扣。李震东确实特别满意这样的人。能力不知道,但是,就这个态度,要得!

    “出门的时候,要带上武器。用的是那一款?”李震东开口了。林火亮心里奇怪,嘴上毫不停顿“七七式”。李震东点点头“唔,能不能换成五四式?”林火亮无言了,摇摇头。

    “那这样吧,弄个lie人的证明,lie枪再带一把。”李震东对着林火亮说话,脸却看向了胡长军、林成贵两人。

    胡长军有点无奈,这个孩子,总要弄点幺蛾子出来。“有必要吗?”

    “那您认为呢?”

    ······

    出门而去的李震东和林火亮走了。

    留下屋中的胡长军、林成贵,谢水清三人相对无语。胡长军脑海里冒出来一句话“国之将兴,必有祯祥”

    正文 第二十五章

    华国八十年代初所制定的法规有所不同。当时的出行规定。乘坐火车的时候,凡是危险品、政府法令限制运输的物品、妨碍公共卫生物品、动物,以及会污染或损坏车辆的物品,都不能私自带入车内。

    但是

    在保证安全和卫生的条件下可以携带:安全火材50小盒、杀虫剂、煤油、药用酒精、调和漆各一公斤。打火机用汽油50毫升,电影放映和拍摄人员携带的,有金属包装的安全胶片600米,初生的雏20只。

    yuedu_text_c();

    军人、公安人员、民兵、猎人随身携带的枪支弹药。

    上面的那些物资很多是家庭用的,因为那个年代缺乏物资。许多人要千里迢迢把东西带回家。就说煤油,那是晚上点灯用的,许多偏远山区晚上是没有电的。小镇是刚好处在机械厂的范围,所以连接电线。军人和公安能够携带枪支,这个是当然。然而,那个年代民兵和猎人也可以携带枪支弹药。

    李震东为什么会提出要携带武器?这是要有防备的意识!光靠自己的技击?又不到大成的时候。李震东也没有这么狂妄。多一种武器,多一种自保的手段。

    华国在七八年以后,社会治安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改革开放之初,国门打开,饱受特殊时期动乱之苦的社会,又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冲击。国家政策调整,大量知青回城待业,此时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回城的知青游手好闲,又处于躁动的年龄。社会治安一年比一年差,特殊时期的打、砸、抢、烧的无政府主义yi毒。影响恶劣的重大刑事案件高发。

    八一年,首府京市北海公园,三名女学生在划船时,被歹徒当众光天化日之下劫持qj。八三年发生一起罕见重大的特大凶杀案。八名犯罪人连续作案十多个小时,杀死27人,从两岁到其实五岁都有。男19人,女8人,多名女子被qj、lj。还犯有抢劫罪、爆炸罪。

    八三年八月到八四年七月,华国政府采取重典治乱,从严从重从快打击犯罪。刑事该判死刑的一律死刑,qj罪也判死刑。这个在全世界,华国是唯一的。阿拉伯国家对这类犯罪,判的已经非常重,但是没有死刑。流氓罪也重判。当时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可杀可不杀的,杀!可重判可不重判的,重判!可判可不判的,判!当时判刑全部往高处判。据说,在那时有分配死刑指标。就是给你当地多少名额。多的杀,少的补上。

    严打开始后,摧毁犯罪团伙7万多个,缴获枪支弹药18000多支,弹药42万多发。民间提供线索150万件,被群众扭送公安的有47000多人。有十多人自首。

    当时华国政府治乱的决心是空前的。某开国元勋的孙子qj罪判死刑,海市第二书记的养子qj罪被判死刑,大批上层的军队,政府人员的子女被判刑。这一段时间判了很多死刑,审核权利下放到地方。最快判死刑的三天可审核完毕,可以执行。

    严打后,女工人下夜班、女学生下晚自习敢走了。

    李震东清楚的知道现在的社会治安,连小镇、县城都是同样的治安情况严峻,那出门在外,走千里长途谁能预料得到呢?孙子兵法言:多算胜,少算不胜。

    送到厂区大门口的李震东,挥手让林火亮回去。林火亮看着前方那个小小的身影没入黑暗中,给他的心中留下一张淡然而平静的面容。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第二天上学的李震东,拿着一封电报,往班主任傅老师面前一递。三言两语就把请假搞定了。

    林成贵一早就起来安排。他是本地人,土生土长的。好不容易当了一点小官。平常是没有办法帮到家里人,现在突然有了这么一个机会。自己几个兄弟姊妹,妻子那边的亲戚,还有从小在一起长大的伙伴,心里自然有点私心。这事昨晚就和书记商量了,书记也挥手让自己去安排,只交代一点别搞砸了。这事算是私人的,不关公家集体的事。先紧着安排这两个村子中,相熟的人。那小子说了只要十五吨。那得让人不要到处去传。自己还得交代板栗最好是选个大,匀称的。至于不能泡水?那肯定是不能的,要运到外省去的。

    三丫村的路口,邓铁柱急匆匆的往山脚下跑去。他的家就在山脚下的林子边。早上出门去小镇,半路上碰到三妹叫来的人。乍一听完。二话不说,转身就走。这事得急着。进了村口,自然就有人打招呼了。你说,邓铁柱他三妹夫是公社书记呢,那么大的官,管着那么多的大队。平常咱们和书记说不上话,那跟铁柱先弄好关系,万一真的有事,铁柱还不帮我说话?要说往常,邓铁柱到有心思打个招呼。自三妹夫当了公社书记,家里在村子的地位,无形中上涨了许多。就连村队队长安排村民的工作,都捡事好干,工分足的给自家人做。自己也要懂得做人,别人打招呼不理睬,背后还不骂娘?但今天,顾不得了。

    喊了在队里干活的婆娘,跟队长告了假。两人急匆匆的回家了。又跑去两个兄弟家说了话,几家人忙碌起来。板栗外壳在成熟的时候,会自然裂开,刺球由青绿变成土黄。有时候,在板栗树下的草丛中或是灌木林下,有掉落的板栗。当然,多数刺球要用竹篙打下来。

    林火亮也被林成贵安排了工作。反正林火亮是小镇的公安,就近在镇子中。查看送来板栗的好坏。因为板栗算是收购村民私人的,暂时堆在林成贵的院子里。明天一早就能运走。板栗重秤,不占多少地方。

    赵强早上出门和一群伙计凑在一起时,众人就发觉他有点不对劲。往常多么活跃的一个人啊,怎么变得有点神不守舍?跟他说话,常常前言不搭后句。众人追问原因,赵强也不肯说。猴子觑个空当,贴了上来。这时的猴子脸上扎着大大一块药棉,醒目而滑稽。“强哥,你不是为了那天的事吧?”喀拉一下,赵强完全回过神来“你特么的胡咧咧个啥?”“那你今天是?”“想媳妇了,成不?”听到这个,猴子来劲了“强哥,谁啊?”赵强摇摇头心下寻思:我特么的也想知道是谁啊!问题是,根本不是这码事。

    没了玩兴的赵强早早回家了,下班回家的老爹老娘看见儿子在屋,都觉得稀奇。这家伙不是不到饭点不见人吗?

    规规矩矩坐着吃饭的赵强让父母惊奇不已。吃到半,赵强冒出了一句话“爸,我能一起跟着车去吗?好歹也会点,路上替把手。”“你那水平,走得了山路?”“开平点的路还成。”赵师傅不做声了,这个儿子其实还真的在厂车队训练过。子承父业,自己也想过到点退休,让儿子顶上。砸吧两下,开口了“这个还要去问下小李,明早他过来你自己问。”赵强有点郁闷,前两天刚结下梁子,不好开口啊!看他昨天的样子,不像是个记仇的人,那就试试吧!

    正文 第二十六章

    最小号的一套军服,李震东穿着都显得特别肥大。不过,袖长、裤长被母亲改得合适。腰间扎着宽厚的武装皮带,脚蹬厚底铁尖头黄牛皮皮鞋。手上一个军用书包,李震东出门了。

    “你也想跟车去?”李震东不动声色的看着赵强。今天赵强没有穿上他的成名服装,而是换上了正正经经的衣服。一件半新旧的外衣,一条蓝裤,脚上一双布鞋。头发也理短了。就这样看上去,真的顺眼很多。赵强看着对面少年这一身装束,感觉更有压力。赵强和父亲仔细打听过李震东,原来是厂里军人的儿子,才知道那天踢对铁板了。没有出过远门的赵强,渴望着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或许是自己的一个机会,能跟李震东把关系改善。至于关系好转后会如何,赵强暂时没想着。李震东的一举一动给了他无比的困惑,周围所有人的生活从小就是那么过来的,突然有一天,发现这个生活可以是另外一种方式,跟着他,也许我的生活也可以改变。

    赵强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想出去看看,路上还能开一会车。”“你会开车?”“会开,开得不是太好。”李震东听到赵强会开车,眼神亮了一下“那行,到好点的路换你试试。”

    赵强大喜过望“李公子,你同意了?路上看我的。”赵强没有花更多的口舌,没想到李震东就答应了。这出乎了赵强的预料,他刚开始认为希望不大,试试而已。其实,按道理李震东没理由会让他去。因为路上的费用李震东全包,多一个人就多花一份钱。所以,赵师傅自己不好开口,存着让李震东去拒绝的念头。谁知李震东听到赵强会开车,一口答应了。

    抬脚举步的李震东,听到李公子这个称呼,眉毛竖了起来“李公子?”神情瞬间变得有点古怪起来,这个称呼在后世,那名声真是有点难堪。赵强哪里知道这个?为这个称呼的问题,他真的是想了很久。还专门虚心向圈子中的一个狗头军师请教,最后终于选了这个。看见李震东不愉的脸色,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小李、小东那是他父亲才能喊的。赵强陪着笑“要不换李少爷?”

    李震东更加无奈了,少爷这个称呼。在后世的某些地方,是称呼饭店里男服务员的,女的称呼为小姐。好好地,本来少爷是指富贵人家的儿子,或是旧时地主老财的儿子。后世都给整成了啥?华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一地有一地的风俗。换个地方意思就变得面目全非。华国文字的含义太深奥。李震东摆手“别喊这个”。那还是这个年代最普遍的叫法,同志?李震东心里升起了恶寒,不行,不行!这年代,还不流行老板这个称呼,要不然,叫这个?

    林成贵有点不安,这个跟预计的有出入。李震东说好了只要十五吨。厂里的车是四吨大解放,有一辆车上装着两大铁罐的汽油。因为跑长途,如果是去兄弟单位,那好说,怎么都会给加点油。如果不是,自己要带够汽油。加油站跑一天见不到,这个时候汽油非常便宜,加不上又有什么用?这就是为什么李震东前面不提汽油的事,自己带着呢!

    胡长军、林成贵唤了李震东到一边。就站在了林成贵的院子边说上了。林成贵挠挠头“小李啊,这事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