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神兽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36章:各自愁滋味
    </br>

    就在刘府之内“假神仙”和真天师斗法的时候,不远处的兵部大堂内亦是灯火通明。

    兵部尚书兼京营军务提督马文升坐于部堂大厅之内,面色愁苦,看着面前折子,几经斟酌,却难以落笔。

    朝野皆知,他五朝元老马文升与刘大夏不睦,可其中实情实在不足为外人道也。

    朝野之上,皆称他马文升与王恕、刘大夏合为弘治三君子。

    如今,弘治帝已驾崩,王恕也亦告老还乡,唯他与刘大夏这硕果仅存的二君子犹在庙堂之上苦苦支撑。

    三位大学士,外加六部尚书合力,竟不是宦官集团对手,这让马文升心中郁气难疏。

    当初为免言官和宦官们攻讦两人独断兵事,他私下与兵部左侍郎刘大夏暗里达成你知我知天知地知余者皆不知的君子协定。

    即表面不睦实则和睦。

    如今看来,此计失策矣!

    且是大错特错!

    在马文升面前的桌案上,摆放着的奏折是左侍郎刘大夏所撰写奏请削减传奉武臣诸事疏。

    马文升仰天轻叹,此折一上,必震动朝野,尽罪于武勋。

    自弘治帝去世,朱厚照即位,刘大夏奉遗诏请求撤去非定额内的四方镇守宦官。

    然而朱厚照只准撤去均州镇守宦官齐元。

    后,刘大夏又主张应撤去镇守宦官二十四人,及奏减皇城、京城守卫宦官,朱厚照均未批准。

    大学士李东阳私下已劝说刘大夏数次,当今年幼,左右屏蔽于宦官,暂不可直言类事,然而刘大夏非是不听。

    这是自当今登基以来,刘大夏奏请的第五封请削减兵事武臣疏折了,马文升很担心,如此频繁奏请势必得罪于新帝左右。

    时雍啊!

    你太操之过急啊!

    “时雍啊时雍,你已是年至七旬的老人了,何必如此执着呢。”

    年近八旬的老人马文升手抚颌下白须,浊目含忧,满头白发苍苍亦未道尽心中不顺事,胸中千言万谏却书不出呈于帝前。

    他承认,此点,他不如刘大夏多矣。

    “准!”

    将奏折合上,墨笔轻放,马文升步履趔趔趄趄走出兵部,抬头仰望漫天稀疏星辰,不禁心中悲凉。

    “问俗昔曾过陇山,西征今复出秦关。

    雁声叫日迷寒渚,枫叶经霜带醉颜。

    世路羊肠千里曲,功名蜗角几人闲。

    林间鹦鹉能言语,笑我年来两鬓斑。”

    这是他上任兵部尚书后巡视陕甘之地时所作《秦陇道中》词赋,如今道来,竟是颇为应景。

    “老爷,这都子时了,您可算出来了,快快上轿,咱们这就回府歇息去。”

    老仆招呼打着瞌睡的轿夫赶紧清醒过来,备轿待坐。

    马文升躬身坐于轿内,呢喃轻叹道:“时雍啊,咱们都老喽,愈发不中用喽。”

    轿外,老仆闻言,眼角含泪。

    老爷五朝元老,一生操劳,到头来不过华发横生,两鬓斑白,蹉跎老朽。

    家中资财寥寥,薄田几亩,实不如一介胥吏也。

    图个啥啊!

    老仆始终不懂。

    “明日一早记得提醒老夫,至左侍郎府中一叙。”

    老仆忙应了一声。

    天空月明星稀,犹如巍巍庙堂之上奸佞当道,遮天蔽月。

    有苍发老者,一生拳拳之心,唯望国家太平,兵事锋利且忠心,反观己身,两袖清风罢了。

    何为?

    问心无愧!

    匹夫之责!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