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日本1946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三百五十四章 广场协定
    “9月22日,美国日本前联邦德国法国英国五个发达国家的财政部长及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因该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被称为“广场协议”。”

    看完这篇报道之后,唐宁对身边的两个儿子说道:“你们记住,尤其是帕维尔,你一定要记住,将来等你掌管企业的时候,绝对不能投资房地产,无论里面的利润炒到有多高,都不要进去,否则早晚有一天你会死在里面的。”

    这不是唐宁在危言耸听,因为有好多专家都认为,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十多年的低迷期,罪魁祸首就是“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的表面经济背景是解决美国因美元定值过高而导致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但从日本投资者拥有庞大数量的美元资产来看,“广场协议”是为了打击美国的最大债权国——日本。“广场协议”签订后,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各国政府开始抛售美元,从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地大幅度贬值。美国本来期待通过日元升值来抑制日本的出口攻势,促进日本扩大进口,纠正两国间的收支不平衡,但是这种期待落空了。

    “广场协议”签订后,日本政府认为日元升值必然带来经济萧条。为了应对“日元升值萧条”,日本政府提出了向内需主导的经济增长转变的政策。在金融方面采取缓和政策,日本央行连续5次下调利率,利率水平由1985年的5降至1987年3月以后的25。此外还通过增加政策性贷款,扩大公共投资规模等手段扩大内需。然而,迅速增大的货币供应无法被产业吸收,大量资金流向了股市和房地产,巨额虚拟资产的存在导致泡沫经济产生。到1989年末,日经平均股价高达3891587日元。相当于1984年的368倍。1990年日本六大城市中心的地价比1985年上涨了约90。可见,“广场协议”促成了日本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变,成为改变日本经济增长基调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转折点恰恰也是日本泡沫经济的起始点。

    日本国内兴起了投机热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场和土地交易市场更为明显。其中。受到所谓“土地不会贬值”的土地神话的影响,以转卖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价开始上升。当时东京23个区的地价总和甚至达到了可以购买美国全部国土的水平,而银行则以不断升值的土地作为担保,向债务人大量贷款。此外。地价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帐面财产增加,刺激了消费,从而导致了国内消费需求增长,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发展。

    1985年到 1986年期间,随着日元急速升值,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虽有所下降,但是国内的投机气氛依然热烈。1987年,投机活动波及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