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离情聚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情离情聚-第16部分
    没有误读误说的时候。”

    最后,在系主任的平衡下,小龙不撤职,但记过一次。这次,小龙又栽在闽师傅手中,老账刚结,新帐又来,所以,新帐老账一起算,也该小龙倒霉,谁叫他不把工人阶级放在眼里。

    小龙的大不敬由来已久,小龙不清楚工宣队派到大学能起什么作用,所以,始终与工宣队远而敬之。再看闽师傅身边总有那么几个芜湖籍学员围着他转。尤其是那个“陈世美”,整天跟闽师傅形影不离,还有几个女学员,也总是闽师傅长闽师傅短的,就像一群皇帝身边的妃子。

    可能工宣队有特权,在阶梯教室开会,闽师傅竟然不顾最起码的校规,坐在学员中间吞云吐雾。当时,他吸得是加有香精的凤凰牌烟,顿时,整个教室飘荡起一片香气,围坐在他四周的几个跟屁虫学员被香气熏得开怀大笑,不仅不阻止,还怂恿闽师傅多吸几支,闽师傅更高兴的骨头没有四两重,有点飘飘然起来。

    在学工整整一个月中,小龙又看到了比在插队时窑厂老黄有过之而无不及各种丑态,车间的工人以男性为主,小龙他们做得都是女工做得简单活,所以,女工就没事做了,就和男工们闲聊。有一个女工长得非常标志,成了男工打情骂俏的对象。尤其是在中饭后半个小时的休息间隙,他们无所顾忌的肢体动作令小龙不敢正视,小龙心想,这也许是他们做人的最大乐趣,上班的最大动力,要不然,就会像电影《摩登时代》里的卓别林,成了只会工作的机器人。

    小龙的大不敬不早不迟,正好发生在公判会前半个月,全国人们都在为悼念周总理各尽所能,小龙的表现形式落实在大批判专栏,决意通过专栏这个阵地,抒发工农兵学员对总理的缅怀和爱戴之情,为此,小龙特意放弃休息,甚至放弃吃饭,含着热泪,专心致志,浓墨彩笔,绘就周总理彩色标准像,然后再泼墨书写横幅——敬爱的周总理,人民的好总理。

    正写到一半,闽师傅急匆匆走进办公室,第一句话就是:“停下,停下,上面有通知,停止对周恩来的一切悼念活动。”

    小龙抬头对系主任望了一眼,再转头对闽师傅瞟了一眼,手中的笔没有停下,继续再写。

    “嗨——,小龙,我的话你听见没有?叫你停下。“闽师傅的语气显得相当强硬,而且不容置疑。

    “我听严主任的。”小龙头也不抬,继续再写。

    “老严——,上面有通知,你接到没有。”闽师傅用上面的通知压严主任。

    严主任呵呵干笑两声:“没有啊——,你听谁说得?”

    “市宣传部电话通知的。”

    “我们是大学,只听高教部通知,上面不是一直强调要对口宣传么?”

    “好好,你就等对口宣传吧,不过,老严,我提醒你,这是立场问题,我们必须要和‘中央文革小组’保持一致。”

    其实,严主任已经接到电话通知,但是,出于对总理的敬仰和爱戴,采取了阳奉阴违的方法,心想,上面为什么不发书面通知,这本身就不正常,本身就是违背民意的,只要我还在系主任这个位置上,昧良心的事不能做,借刀杀人的事更不能干。

    小龙有系主任撑腰,挺了挺站立的姿势,写完余下的竖幅,叫上另外两个宣传委员,顶着“12级台风”的高压,义无反顾地鸣告了人民的心声。

    专栏一出来,围观的师生轰动,有赞扬刊头画的,有欣赏魏碑体横幅字的,更有不少学生神情凝铸摘抄文章内容和只言片语,尤其是悼念周总理的诗词。

    树欲静而风不止,小龙落在楼顶上的矛盾三步曲成了闽师傅手中的杀手锏,一场新的批判会如暴风骤雨荡涤着小龙的灵魂,同时,也荡涤着小梅的灵魂,一对恋人被推上了审判的被告席。

    “小龙同学资产阶级思想腐朽,污蔑林玉霞是大屁股。”张波第一个捡举揭发。

    林玉霞就是那个示范朗读语音语调的女同学,由于她进校晚,宿舍安排在平房,用水在室外。一天,小龙和刘峰路过,见林玉霞蹲在水池边洗衣服,细腰宽臀特别扎眼,小龙随即赞美了一句。刘峰是个有话不过夜的人,在寝室一宣扬,成了小龙的绰号——小龙大屁股,时隔一年多,却被张波羽毛当令箭——小题大做。

    张波的揭发一落音,林玉霞羞得满脸通红,但是,林玉霞并不生气,斜眼朝小龙探了探,心想,小龙眼力真好,自己就像古画中的仕女,削肩如泥水蛇腰,想不到小龙在欣赏自己,林玉霞觉得甜蜜蜜的。

    “还有,”张波的揭发还在继续,“小龙和高翔上馆子吃饭,吃了一个叫什么菜……,”张波一时三刻想不起来,抓了抓头皮,“好像叫油什么锅巴的,汤水浇上去‘磁——’一声响的,还吃了羊肉煲,同学们,大家想想,艰苦朴素历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不能丢的。”

    张波说完,睁了睁天不亮的眼睛,环视了一下全班同学,期望得到掌声或鼓励,但是,得到的是高翔愤怒的眼神和同学们的置若罔闻,所以,有点不甘心,有点不死心,继续发第三炮:“还有,小龙每个周日去澡堂洗高档澡,一人一个池子。”

    张波怕打击面太大,隐去了周明和方军的名字,其实,小龙和周明方军已成了同学们公认的上海帮,他们三人天天同出同进,成了法国国家足球队的铁三角。

    张波还想揭发的时候,瞥见小梅向自己投来祈求的目光,小梅担心这条疯狗会将小龙为自己画玉照的事情咬出来,其实,张波并不知道,就是知道了,也不会咬出来,因为,张波的揭发是为了达到离间小梅和小龙的关系,因为,一年前自己在小龙的入党评议会上揭发小龙用高档祛痘霜后,小龙就不把自己当人看,自己从小地方来的,本来就自卑,就怕被人看不起,通过自己长跑得第一名后,才有了从未有过的自尊,才有了从未有过的赞扬,才有了从未有过的小梅那一对好看酒窝常驻面前,于是,张波以为小梅对自己有了那个使他想入非非的幻情。

    在闽师傅的指使下,在张波落井下石的推波助澜下,小龙又一次遭遇了人生的挫折,被撤销系学生会宣传委员职务,以观后效。

    小梅在党小组内的检查是刻骨铭心的,在政治高压之下,保证与小龙情感的决裂和思想的决斗才过关,在前途与爱情面前,小梅选择了与小龙当初与小春一样的“皆可抛”。在小龙的批判会上,小梅不得不以误入歧途为自己开脱,用大义灭亲与小龙划清界限。

    (待续)

    第59节天怒人怨

    唐山大地震惊天动地,地震发生在暑假,上海各大中小学都住满了难民。小龙接到学校通知,提前返校。操场上,形形色色的帐篷支得满满当当,就像上海闸北区的滚地龙,地震给难民带来的恐惧依然挥之不去,个个神情木讷,失去亲人的泪痕依然挂在脸颊。当时,社会上谣言四起,近期芜湖会发生七级地震,广播中不断传来防震避震的措施和方法,搞得人心惶惶,没料想,一场惊恐真得发生了。

    yuedu_text_c();

    睡梦中,小龙被一阵滚雷般的“咚咚”声惊醒,耳边传来“地震啦——”的惊呼声,小龙第一反应就是跨腿下床,扑通一声,四肢趴在了地上,左膝盖一阵剧疼的同时,背上和身上被人踩倒和绊倒,身体被绊踩得东倒西歪,有一种天摇地动的感觉,灌入耳膜的轰隆隆响声就像打雷一样。但是,小龙的神志还很清楚,心想,最快最安全的逃命措施就是赶紧钻入床底下,可是,钻来钻去,脑袋就是进不去。

    过了几分钟,轰隆隆的响声停止了,身上的踩绊也停止了,小龙侧转头一看,有一道亮光,呈长方形,咦——,这不是门么?门还在,没有倒,亮光是走廊里的灯光发出来的。小龙赶紧爬起身,一个箭步冲出寝室,逃到大楼的外面。

    大楼外,黑压压的人群站满了一地,有人在破口大骂,日他妈八辈子,是哪个促侠鬼叫地震的,有人从二楼跳下来扭伤了脚踝,坐在地上直哼哼。

    周明见小龙才出来,夸小龙胆子忒大,不怕死。突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轰笑声,只见一条黑影慌不择路地逃进了大楼,原来,这位仁兄睡觉时不穿衣裤,一丝不挂的在人群中亮相。

    重新回到寝室,打开电灯,小龙才从疑惑中醒来,原来,膝盖剧疼是从上铺一脚踩空的缘故,身体进不了床底是床底下塞满了箱子的缘故。小龙把刚才的遭遇一说,引得大家一阵轰笑。

    人为闹地震发生在开学后的第三天,当有人喊地震时,小龙感觉还在上海的家里,所以,一脚踏地踩了个空。不过,还算走运,寝室铺得是木地板,假如是水泥或地砖,小龙的膝盖肯定全碎了,因为,小龙睡在上铺。

    人为闹地震是刘峰的杰作,是他自己的呱呱嘴呱出来的,而且,唯恐天下不乱,还筹划哪天到女寝室楼去过一把瘾。

    小龙在此之前已遭遇过两次夜晚惊吓,都发生在农村。

    第一次,生产队开完夜会,打开门进屋,突然,一条黑影出现在墙上,小龙本能地惊叫了一声。原来是自己吓自己,是小队会计家的灯光透过厨房的窗户产生的投影,当时,小龙的魂被吓掉了一半。

    第二次,小龙的灵魂差一点被吓出窍。睡到下半夜,朦胧中,听到有人推开屋门,问是哪个?没人应声,屋里静悄悄的,黑灯瞎火的,心里开始紧张起来。突然,随着一声大叫,有人扑到了自己身上,恐惧带来的本能反应,小龙也跟着大叫一声,心开始狂跳。随即,听到一串大笑声,恐惧才渐渐消失,但是,还能听到心脏“嗵嗵”的跳声。小龙慢慢地轻舒了几口气,严厉地警告小懒,人吓人要吓死人的,若再发生这样的事,就不让他和自己一起睡了。小懒喜欢在小龙屋里睡,所以,人吓人的事就没再发生。

    ……。

    9月9日清晨,共和国上空响起了当年第三次哀乐,**与世长辞,三大共和国元勋先后在一年中死去,这在世界各国是绝无仅有的,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老百姓的悲伤不仅仅是对伟人逝世的难过,更是对国家政权的担忧,王洪文能撑起共和国大厦吗?华国锋办事能让人民放心吗?叶剑英能擎起三军帅旗吗?邓小平会不会第三次复出呐?

    人为闹地震没把小龙震死,却被吓得半死。后来一段时间,托**的福,在治丧期间,没人再敢乱叫地震了,否则,一旦查出来,以现行反革命论处。刘峰本来还想制造一起人为地震也只好放弃,这个马大哈在关键时刻还算有头脑,不敢乱来。

    地震带来的恐惧,伟人逝世带来的恐慌,一级战备带来的恐怖,全国人民翘首以盼,即将到来的国庆节会是怎样一种局面,怎样一种态势。197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空前灾难的一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扭转乾坤的一年。

    国庆节过后,“四人帮”被打倒,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普天同庆。邓小平的实事求是理论推翻了华国锋的“两个凡是”,开始拨乱反正,知青大返城,老干部平反,右派摘帽,“三种人”⒂遭到清查。

    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的同时,国民经济滑向崩溃边缘的警钟也同时敲响。

    那一年寒假,小龙招待周明和小学的一位同学在家吃饭,由于年货供应匮乏,满满一桌人,围着四五个菜,只能看不敢吃。小龙为了尽显地主之谊,还连连劝菜劝酒,但是,两个客人只说话不动筷子。送走客人后,小龙的大弟嗔怪道:“明知家中没菜,还招待客人,明知无菜待客,还一味地说吃啊吃啊,吃什么吃,吃个屁,真丢脸。”

    那一年春节,各家的年货少之又少,所以,亲戚之间都不敢来往,生怕招待了亲戚,自家没菜吃,生怕去了亲戚家,会把别人家的菜吃光。

    大年初四,应周明一个朋友之邀去了他家。周明称他为小季,小季喜欢画画,欲向小龙请教画画的技巧和方法,并设宴款待小龙。共有六个菜,其中,有一盘鱼,是每家的年货计划供应菜。小龙心想,小季为了招待自己,自家舍不得吃,真是心诚之极。

    小龙很想吃鱼,但不敢吃,因为,这是条整鱼,一来,可以招待客人;二来,年年有余(鱼),可以讨个好口彩,所以,鱼成了看菜,而不是吃菜。尽管小季很热情,很客气,但小龙几乎没吃什么菜。陪座的还有一位小季的朋友,见小龙不动筷子,误以为招待不周,误以为小龙摆架子,话语间多有不敬之词。所以,那餐饭吃得有点尴尬,有点别扭,有点不畅意。心里在埋怨周明,选得不是时间,既难为了小季为自己凑宴,又让自己被人误解,不识抬举。

    三年自然灾害,家里穷,想吃得买不起吃不起。“文革”开始,家里还是穷,想吃得已不多,还是买不起吃不起。到了“文革”中期,家境开始有点好转,想吃的东西却越来越少,有钱也买不到。到了“文革”后期,不要说想吃的东西,就连日常最低消费品都供应不全。每到过年,真是愁煞了家庭主妇,吃了一顿年夜饭,菜就没有了,那些年,老百姓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王小儿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产品日趋匮乏,其主要原因是,不准农民发展自留地和副业生产,所以,农民一穷,城市居民也跟着受苦,猪鸭鱼肉成了饭桌上的山珍海味,珍馐佳肴,不到过年别想吃到鸡鸭。最早,大户人家供应一鸡一鸭,后来是半鸡半鸭,再后来,吃了鸡就不能吃鸭,吃了鸭就不能吃鸡,两样选一样。你说,老百姓的日子怎么过?所以,老百姓拥护邓小平,痛恨“四人帮”,老百姓不管谁执政,谁当权,谁为老百姓着想,老百姓就拥护谁。

    小龙下放的那几年,每年回家探亲,多多少少还能带回一些农产品和土特产,父亲也能从湖洲带回不少鸡鸭鱼肉。谁料想,“文革”革了十年,国家越革越穷,老百姓越革越苦,假如“四人帮”不倒,讨饭的人会越来越多,出逃国外的人也会越来越多;相反,喊口号的人会越来越少,革命的人也会越来越少。

    小龙开始怀疑,**打天下的目的是什么,甚至感到惋惜,假如国共两党划江而治,上海就是国统区,有美国撑腰和援助,可能日子会好过些。老百姓开始对**失去信任,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但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