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皇子李恪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风流皇子李恪-第6部分
    出来说话!”少年将军指着长枪喊道,原来他就是徐州刺史李道远的长子李应。

    “应哥儿!”李恪不禁脱口而出,马上大喊道:“应哥儿,是我,三郎!”

    “三郎!”李应跳下了马鞍,走上前几步,后面的军队都竖起长枪,一步一步的跟进。

    李恪发现事情不妙,回过头来喊道:“兄弟们不要放箭。”

    说完李恪就想尽快下箭楼去,奈何后面的强盗太多,挡住了去路,他用眼力丈量了一下箭楼的高度,一横心就攀上护墙,沿着护墙外面的乱石缝往下爬,爬了两三步索性直接跳了下去,三个护卫吓得也要往下跳,可是已经被众强盗给围住,出不去了。

    护墙有四五丈高,李恪跳下去竟然没事,只是感觉脚踝扭了一下,他也顾不得了,站起身来就往李应的方向走去,渐渐就带跑的了。

    李恪今天这一跳就像在历史的长河中搅起了一片浪花,顺着历史的江水一直流淌,直到若干年后竟然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从此,李恪多了个好兄弟,而大唐,也多了一员虎将。

    李应一直往前走着,待距离近了,真的认清是李恪,就把长枪一横,后面的弓弩手和长枪手嘎然停下了脚步,李应忙扔掉长枪,也往李恪的方向奔去。

    两人几乎是在山寨和官兵的正中间相遇了,接着,就是一个拥抱,李恪都跳到李应的身上去了。

    “应哥儿,三郎想死你了。”

    “殿下,你没事吧?可把我急死了。”

    李恪从李应身上下来,嘻嘻笑道:“没事,我在里面好的很呢。”

    李应瞪大了眼睛道:“好的很,难道真的——”

    李恪不住的点头,拍了拍李应的肩膀,然后收起笑容,装模作样的作了个立正的姿势,说道:“报告河南道观察使公子,齐州都督李恪已经成功招安泰山大盗,请下指示!”

    李应苦笑不得,一个劲的说:“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两人还要叙谈,这时候,山寨的箭楼上伸出一个硕大的脑袋喊道:“小殿下,你怎么跑了?”

    第二十五章 不对胃口

    李恪与李应自小交好,李应年长六岁,对李恪来说,他就是个大哥哥,李恪原来的武艺都是他教的。李应十四从军,从普通的士卒做起,随李靖先平罗艺,后灭突厥,十八岁的时候已经当上了玄甲军的都尉,而直到这时候他用的都是化名,原来李应是独子,所以李道远一开始就不让他参军,李应不干了,于是偷跑出家门,化名参加了玄甲军,等他身份大白的时候,他已经是个少年将军了。李世民听说这个侄子的故事后,颁布诏书嘉奖,在李道远的一再恳求下,才把他调到羽林军来,李应在羽林军一干就是三年,直到去年才随父亲到徐州去了。

    李恪和李应俩是一起出长安城的,只不过一个去了齐州,一个去了徐州,现在已经时隔一年多,手足再次相见,当然免不了一番唏嘘,但是,这样一幅美好的,感人的,难忘的情景被突然出现的一个大脑袋给搅了。

    谁有这么大的脑袋?当然是那个张吾生了。

    李恪冲着吾生招手,喊道:“吾生大哥,这是我兄弟,他以为你害了我呢,这才带兵来了,没事的,叫兄弟们回去吧。”

    吾生立马瘫倒在箭楼上,喘着粗气骂娘道:“***,吓得俺一跳,早知道俺就不跑这么远了,可累死俺了。弟兄们,把俺抬回去,其他的人都散了!”

    李应忍不住笑了起来,问道:“这人是谁?”

    “就是这里的山大王了,以后就跟着我了,别担心,他会好好招待我们的。”

    李恪携着李应要往山寨那边走,李应停止不前道:“我后面还有一大堆兵呢,我先把他们安排好,还有——”

    李恪不等他说话,指着那些官兵问道:“应哥儿,这些都是你们徐州的兵?”

    “不是,后面还有魏司马的一营兵,济州还有八百人马。”

    “兖州就没派兵过来?”李恪追问道,他发现这是一个契机。

    李应摇了摇头,李恪破口大骂道:“长孙琏那老贼,本殿下这次定不饶他。应哥儿,你先让这些兵回去,然后跟我到山寨去,今天兄弟要给你接风,里面还有几十坛好酒等着你。”

    “还不行,师父和姓马的还在后面,等他们来了再说吧。”

    李恪知道李应所说的师父就是李靖,没想到他会出现在这里,李恪与他倒没什么交情,但一直敬慕他是大唐第一名将,风尘三侠之一,今日终于可以见识一下了。

    yuedu_text_c();

    两人回到官军阵营这边,李应让手下一个军曹带领官兵下山去,驻扎在泰安,他还不放心这里的情况,李恪也让魏全跟着他们去了,不久就看到一小队人马从峡谷中过来,走在前面的是一六旬老者,李恪认识,正是李靖。

    李恪连忙上前作揖见礼道:“李恪见过李大人!”

    “蜀王殿下折杀老朽了!”李靖匆忙回礼,脸上倒是十分慈祥。

    李恪又见过马周,这才说道:“为了我的事情,各位大人操心了,李恪在这里谢过了,泰山盗已经被我招安,李大人,马大人不介意就到山寨里一叙。”

    “这会不会有诈?”

    李恪皱起眉来,打量着马周道:“马大人是什么意思?”

    马周惶恐不及,赔罪道:“马某不是那个意思,马某的意思是说这些山贼是不是在耍诈?殿下真的弄清楚了?”

    “马大人不相信本殿下?”

    初次见面给人的印象是很重要的,马周的意思也不错,但他直接说出来,再配合那语气,不知怎么的,李恪就感觉他是在找茬的,要不是看在李靖的面子上,他才懒得理这小小的从五品监察御史呢。

    马周不住的赔罪,可他说的那些赔罪的话,倒好像在说他不应该赔罪一样,还好李恪的涵养功夫好,忍住了气头,抓着李应的手没有再说一句话,这时候李靖出来打圆场了,说道:“宾王就是为人太谨慎了,山贼既然能放殿下出来,自然不会拿我们怎么样,宾王,你太多心了。”

    马周后背都有些潮了,听了李靖的话觉得有道理,不断的说“是”。

    李恪深吸一口气,将刚才的不快抛在脑后,对李靖道:“李大人有胆有识,不愧是我大唐第一名将!”

    “殿下过誉了!”

    李恪一笑,在前面引路,说道:“李大人,请!”

    李恪让山贼打开寨门,和李应李靖等人都进来寨子,随从都让他们下山了,马周也惺惺的跟了进去,但他总是感觉很别扭,他知道刚才的一番话把李恪给得罪了,李恪不理他,他也不想热脸贴人家冷屁股。

    李应走在最后,站在山寨前面发呆,李恪过去笑问道:“应哥儿不会也怕了吧?”

    “哪是?”李应抬头看了看左右两边的护墙,又上下打量了一下李恪,自嘲的笑了起来。

    在山寨里,秦怀瑾等人正好迎上他们,秦怀瑾与李靖相识,见过礼,互相都认识了一下,李恪正待引李靖去见齐善行和张吾生,没想到说曹操,曹操到,齐善行已经面容笑容的走了前来,拱手笑道:“这些都是殿下的朋友?老朽——”当齐善行看到要见的人时,话语生生停住了,只是微笑还停留在脸上,只是那么一会儿,齐善行又笑着说道:“老朽齐善行,见过各位大人!”

    李恪看到李应和马周一一回礼,觉得有些不对,目光投向李靖,只见他面无表情的看着地上,眼神怔怔的。

    “师父?”李应小声提醒道。

    李靖反应过来,看了看周围众人,目光最终落在齐善行的脸上,而这时,齐善行在摸着花白的胡子对着他笑。李靖上前一步,拱手道:“李靖,见过齐先生。”

    齐善行脸上显出吃惊的表情,又是作揖道:“原来是,大唐第一名将,哎呀,老朽真是眼拙,李将军可不要怪罪啊。”

    李靖说了一些谦恭的话,但李恪总感觉他们说的话怪怪的,又说不明道不出,心里不自觉的有了个想法,他们不会早就认识了吧,这下情况可不妙了。

    李恪跟吾生打了一声招呼,就引着众人往大厅里去,早有婢女在里面备下了茶水,看样子齐善行已经安排好了。齐善行依然谈笑风生,与李应尤其谈得来,马周和李靖倒是很少言语,李恪陪坐其中,也自顾自的想着自己的心事。

    宴席过后,齐善行就离开了,他只是吩咐张吾生带着李恪等人参观一下山寨,吾生嘴笨,也没怎么介绍,还好李恪帮衬着,一行人高高兴兴的四处游览,也不知什么时候,李靖借故悄悄离开了。

    第二十六章 白首相知

    山寨是依山而建,四周有很多悬崖峭壁,在一处峭崖边,一个满头白发身着青衫的老者背手站立着,看着远在天际的浮云沉默不语,一阵山风吹来,老者的须发皆张,衣袖显摆,宛如御风飞行的仙人,这老者正是齐善行,他是在等什么人。

    李靖一个人在小树林里踱着步子,似乎下了很大决心,终于往山崖的方向走去,首先映入他眼睑的,就是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背影,李靖显得激动非常,不禁喊了一声:“大哥!”

    齐善行转过身来,依然背着双手,只是淡淡的说道:“李大将军这样称呼,老朽可当不起。”

    李靖突然就单膝跪地,拜倒在齐善行的面前,虎目含泪道:“李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大哥,只是以为大哥已经,没想到十多年了,还能与大哥相见,李靖心中——”

    yuedu_text_c();

    李靖已经说不下去,闭上了眼睛,忍住心中的悲痛,老泪还是不停的往下流,任谁看见这般情景都不免感慨,堂堂的李靖大将军纵横沙场数十年,血流过不少,可还没见他这般伤心流泪过。

    齐善行笑道:“哈哈,是啊,老朽也没想到与你还有再见之日,当日若不是你李大将军一念之仁,老朽现在哪里能够与你说话?而你李大将军恐怕早已经是李唐的国公了吧?你敢说你没有后悔过?”

    李靖惶恐道:“李靖不敢!”

    “你不敢,呵呵,还有你李大将军不敢做的事?”齐善行说话的声音陡然提升,一脸的冷笑。

    李靖擦干眼泪,连忙举手发誓道:“李靖所言,句句都是肺腑之言,绝不敢欺瞒大哥,当日的事情李靖对不住大哥,大哥要打要骂,悉听尊便,只是怪不得陛下——”

    “住口!”齐善行心中的火山终于爆发了,只见他伸手指着李靖,满面怒容,气的一时都说不出话来。

    李靖只是停了一会又说道:“当日太上皇受裴寂唆使,一定要杀窦公妻子,陛下甚至以死相谏,实在——”

    “他李世民为何不去死?还有你,李靖,你与李世民都知道李渊的秉性,为何还信誓旦旦的作保?难道就是为了为了骗我这老朽?好啊,一个秦王,一个大将军,说出的话,简直如放屁,连猪狗都不如。”

    李靖羞愧的低下头,只是一个劲的掉眼泪。

    齐善行说着说着也流下了一行清泪,嘴唇不自觉的抖动起来,他平复了一下心情,语气缓了缓道:“你,李靖,直到当年,老朽都以为你还是以前的十三郎,可惜啊,可叹啊。”齐善行苦笑着摇了摇头。

    李靖再也忍不住了,匍匐着前进,一把抓住齐善行的双腿,痛哭流涕,不停的叫“大哥”。

    齐善行止住了眼泪,过了一会儿才说道:“你不要再叫了,你我兄弟之情,十二年前已经没有了,是啊,十二年了,你我胡子都白了,恩兮仇兮,也该化解了,你去吧,就当没有老朽这个人了!”

    李靖还不罢休,奈何齐善行铁下了心,只好放开双手,退后几步,接着就双膝跪地,向齐善行拜了三拜。

    “去吧,去吧。”齐善行闭上眼睛,仰天叹了一口气,又看向遥远的天际,同时向后面挥了挥衣袖。

    李靖站起身来,又深深看了一眼那个背影,转身就要往回走,没想到齐善行轻声问道:“弟妹,她的伤,怎么样了?”

    李靖怔在那里,没有回头,脸色有些黯淡道:“她,十二年前,就已经不在了。”

    齐善行心里一痛,就像心肝一下子被摘走了一样,泪水又不自觉的流了下来。

    “李靖,你对不起弟妹!”

    李靖往回走着,耳中听了这句话,双捏成了拳头,越来越紧,越来越紧,手臂都不住的颤抖。

    其实齐善行还低声说了一句,几乎是自言自语,李靖都没有听到。

    “张仲坚,你也对不起出尘。”

    李靖已经走远好一段时间了,齐善行还没有离开的意思,反而说道:“殿下,你该出来了。”

    李恪吃了一惊,只好现身,从上面的另一处悬崖上跳了下来,今日他就看李靖和齐善行的关系不一般,在游览途中,发现李靖离开,于是尾随其后,来到了这里,刚才他一直躲在那里,将两人的说话都收归于耳,也大概知道了两人的关系。李恪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后脑勺笑道:“齐老,我是路过,路过。”

    齐善行也不点破,转身往李恪这边来了,脸上又现出了微笑。李恪看他越来越近,又看到他笑容奇怪,心里不住的打鼓,这老先生可是骂李世民猪狗不如,被自己这个李世民的儿子撞破,不会对自己下手吧,忍不住他想往后退,但又想起后面是悬崖,于是忍住了。齐善行在他身前一丈处停了下来,笑道:“自与吾生打过,殿下的身手又精进不少,再过几年,恐怕天下就无敌手了。”

    李恪一个劲的傻笑,心里不以为然,刚才他尾随李靖,把后世特种部队丛林作战的跟踪技术发挥的淋漓尽致,没有出一点差错,李靖都没有发现,齐善行倒发现,这个齐善行太不简单了。

    “殿下想听故事吗?”

    “嗯。”

    齐善行开始娓娓说道:“四十多年前,当时老夫还年轻,喜欢使气任侠,惹上不少仇家,一日被仇家追到赵郡,生死攸关之际,有一对男女出手相救,那少年才学非凡,而且重言重诺,于是老夫就与那二人结为金兰,从此一起闯荡江湖,渐渐有了个名号,叫风尘三侠,三人之中,只有那少年意不在江湖,一心想出入朝堂,而那时候杨广当朝,贤良不得进,老夫家资颇丰,就帮他达成了愿望,可是,官场险恶,终有一日,他遭人陷害,被囚禁天牢,老夫纠集一帮江湖好汉,把他劫了出来,为了不连累家人,老夫从此也隐姓埋名。”

    “那少年就是李靖大人吧?”李恪不禁问道。

    齐善行点头,又说道:“一晃又是十多年,当时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老夫也不忍,于是受主公之托,意在匡扶社稷。”

    yuedu_text_c();

    李恪知道他的主公是窦建德,大夏王。

    “虎牢一战,老夫亲自挂帅,不想对手竟是——”

    “若论兵法,当今天下无人可出李药师之右,我家主公兵败如山倒,最后将小主公托付于老夫,老夫虽比不得诸葛武侯,可也懂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想就在这时候,我那好兄弟和另一个人深夜孤身闯营,来劝降老夫,老夫也知道天命不在,答应只要我家小主公无恙,老夫可以举军来降,唉,老夫就是太相信这个兄弟的话,才遗憾了终生。”

    李恪听了感慨非常,这件事与他李家脱不了干系,虽然是李渊的错,但自己总是李渊的孙子,于是说道:“齐老,对不起。”

    “呵呵,记住,不要把无谓的责任往自己身上揽。”

    李恪点头称是,想了一会说道:“其实,这也不能怪李靖大人,自古以来君臣有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李大人纵然想守诺,也由不得他。”

    齐善行对他的话不置可否,而是反问道:“知道老夫为什么能够相信殿下吗?”

    李恪茫然的摇了摇头。

    “因为你有点像当年的李十三郎。”

    李恪心里一颤动,十三郎,指的是李靖吧,他还相信李靖?李十三郎,李三郎,不过多了个十,确实有点像,李恪心里嗯嗯想道。

    齐善行已经往回走了,继续说着:“更重要的,殿下和老夫年轻的时候很像。”

    李恪笑着跟上前,说道:“呵呵,许多老人家都这么说!”

    第二十七章 李恪接旨

    齐善行和李恪从断崖下来,没有回聚义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